Web3社区:个人感与集体归属感的交融
时间:2023-09-11 来源:区块链网络 作者:TEDAO
作者:DocTom;编译:Sissi 译者导读: 在 Web3 时代,区块链技术和代币机制打破了价值流通的边界,实现了参与者之间更自由和广泛的协作。这个时代不仅重塑了社区的形态,更深刻地重新定义了社区的内涵。在这里,个体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数字身份;而社区也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聚合,而是价值观和认同的集中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属性,并拓展到文化塑造和身份认同的层面。真正将个体和社区连结在一起的,不仅仅是所有权,更是共同认同感的建立。基于此,Web3 孕育出一个崭新的社区生态——在这里,个体既保有自主权,也与更大的集体达成认同。通过平衡个体和集体,个人和共同的需求,这个生态将孕育出异乎寻常的社区凝聚力和生命力。 Web3所有权基元 在 Li Jin 的最新文章中,她探讨了心理所有权的概念,以及在 Web3、代币化产品和用户拥有的网络背景下,心理所有权的重要性。心理所有权指的是主观上感到拥有或占有某物的感觉,这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不同的。然而,类似于法律和实际所有权,心理所有权通过赋予个体对产品、服务或倡议的个人依恋和投入感,创造了一种“属于我的”感觉。这种依恋可以来自多种因素,如使用产品或投资服务所投入的时间、个人的控制和定制程度,以及情感上的联系。当个体拥有心理所有权感时,他们会感到产品、服务或项目是他们自己的一部分(即“自我对象一致性”),因此更有可能照顾它并感到对它负有责任。
互惠与主体性 尽管 Li 的观点通常能够引发共鸣,尤其是在考虑到那些过分依赖投机性所有权而忽视情感依附的代币和加密项目之后,我认为这只是Web3 所有权机会的一半。我认为,在 Web3 项目中创造一种“集体感”同样,甚至可能更为重要和独特,比专注于个体联系和依附性更为重要。显然,这两者并不是互斥的;当个体和集体共同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且个体能够从中获益时,创造一种共同归属感和集体所有权就更加容易。 换句话说,回归到互惠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正如一再强调的,它们是创造充满活力的(Web3)社群的核心要素。互惠(在价值观和利益上)创造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主体性则推动个体积极参与和贡献,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也是为了社群的利益。 因此,所有权成为一种社会基元,它将个人所有权(“个人感”)与集体所有权(“集体感”)融为一体,源于我们渴望通过拥有物品来控制、归属,并表达自己的身份。集体所有权让我们感到被倾听和掌控(控制),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自己是某个更伟大整体的一部分(归属感),这有助于我们定义自己在内心和世界中的身份。 在我们还是幼儿的时候,渴望控制推动着我们渴望拥有东西的欲望。然而,随着我们社交能力的发展,渴望归属和表达自我也逐渐显现。我们开始认识到,所有权不仅仅是控制的问题,它具有更深层次的联系性。拥有某物变成了一种归属、自我认知和向他人传达我们所属和认同的方式。因此,我们的所有权感变得更具社交性。 来自《作为 Web3 社交基元的共同所有权》 个人感 vs. 集体感 将心理所有权和归属感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将对构建繁荣社区至关重要。通过在社区中营造一种“个人感”和个人投入的感觉,成员更有可能产生依恋感,并对社区的成功感到强烈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创造一种归属感和共同身份感将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协同和相互支持的情感。 为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建设者可以采用多种策略。首先,他们可以设计社区体验,使个人能够个性化和定制他们的参与和整体社区体验。例如,允许成员创建自己的个人资料、浏览和策展内容,或在特定频道和项目中做出贡献,可以创造一种自我投入和心理所有权的感觉。 其次,社区建设者需要创造共同的体验和价值观,以培养归属感。这可以通过创建让成员相互连接和互动的机会来实现,比如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组织讨论、举办活动,或提供协作和共同创作的机会。 最后,社区建设者可以通过承认并奖励个别成员的贡献来强化心理所有权和归属感。对成员的个人付出和努力表示认可可以营造一种个人投入和所有权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个体在社区共同使命和价值体系下的身份和地位。 创建“个人感”策略 个性化:允许成员通过自定义个人资料、设置偏好,或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或内容,来塑造他们在社区中的体验。 专属访问:提供成员专属的权益和功能,例如提供早期或 VIP 访问、会员专属内容以及特权和优惠。 认可:通过公开认可、徽章或奖项来让成员感到受到重视和赏识,这有助于成员感到他们在社区中有一份利益。 游戏化:通过等级、徽章或排行榜等方式,让成员感受到进步或成就感,这可以激励成员积极参与并增加他们在社区中的自我投入。 创建“集体感”策略 共同目标:创造一种共同的目标感,鼓励个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合作努力;即使个体在追求比自己更伟大的事物时也能感到拥有权。 共同决策:通过调查、投票或焦点小组等方式,让个体参与决策过程,使他们有发言权来塑造社区或组织的方向。 共享资源:创建共享资源,例如共享工作空间、共享资源或共享资金,可以鼓励个体感到他们已经投入到社区中,并认为他们是集体努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工作 共担责任:通过同行评审、团队反馈会议或团队评估等方式,鼓励个体相互承担责任,其中个体对彼此的成功负有责任。 庆祝成功:通过公开认可、团队庆祝或分享成功故事等方式,以集体的方式庆祝成功。 “自我投入”和“自我对象一致性”的社交层面 在社区中,个人的自我投入是创造“个人感”的关键因素。当个体将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社区中时,他们会建立更强烈的依恋感,并对社区产生更强烈的所有权感。 “自我投入”也可能导致一种互惠和社交交流的感觉,个体会感到社区重视和赏识他们的贡献。因此,这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激励个体在社区中投入更多,从而增强了“个人感”以及归属感,或者说“集体感”感觉。 “自我对象一致性”是一个心理概念,指的是个体的自我概念与产品、品牌或社区的属性或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或契合度。在品牌或粉丝社区的背景下,自我对象一致性指的是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品牌或社群的价值观、信仰、兴趣或身份的契合程度。 自我对象一致性可以是品牌或社区参与和依恋的重要推动因素。当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品牌或社区的价值观或身份高度契合时,会产生一种共鸣和真实感,进而增强个体与品牌或社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当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品牌或社区存在契合度较差或不匹配时,可能会引发不协调感和降低的参与度。 朝着对所有权和情感依恋的混合定义迈进 最终,为了培养真正的情感依恋,将“个人感”与“集体感”融合在一起,对于(Web3)品牌、社区、项目,甚至是个体艺术家的所有权可以与四个维度相关联:拥有、归属、依赖和责任。 “拥有”指的是个体将品牌或社区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将其视为个人的延伸,并声称它是“我的”。 “归属”是指人们认同品牌或社区时所体验到的集体或群体身份感。这可以来自于共享的价值观、兴趣或消费行为,从而营造出对品牌或社区的归属感和连接感。 “依赖”指的是个体依赖品牌或社区来满足个人需求并履行其承诺的理念。这伴随着对于价值传递和在需要时提供支持的期望和信任。 “责任”指的是消费者和社区成员感到有责任来培养、关心和保护品牌或社区。他们对品牌或社区感到自豪,同时也渴望维护其声誉并确保其持续成功。 总的来说,这四个维度,即拥有、归属、依赖和责任,有助于解释消费者和社区成员如何培养个人和集体所有权感,从而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忠诚度和支持度。 “个人感”和“集体感”作为个人身份的延伸 将“个人感”和“集体感”与个体控制和集体归属的交汇点相结合,可以在社区中创造强烈的所有权感和联系感。 当个体感到“个人感”时,他们与品牌或社区建立了个人联系,仿佛它是自己的一部分。这种个人联系可以制造出一种控制感,个体感到自己对社区的成功有所投入,能够影响其走向。 与此同时,“集体感”创造了一种集体归属感,个体感到自己与比自己更伟大的事物相联系。这种集体归属感营造出一种共同的目标感和一种成为更大社区一部分的情感。 当将这两个概念与身份相融合时,将在社区中创造出强烈的个人投入感。个体感到与品牌或社区有着个人联系,但这种联系也是他们更广泛身份的一部分。最终,这创造了一种深刻的归属感和联系感,个体成员感到自己的个人成功与社区的成功息息相关。 总之,将“个人感”和“集体感”与身份相融合可以在社区中创造强烈的所有权感和联系感,以一种将个人投入和集体归属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强烈的目标和身份感。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