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MEME炒作加剧内卷化:Rug事件频发下社区接管“CTO”成胜负手
时间:2024-08-03 来源:区块链网络 作者:PANews
作者:Nancy,PANews 近来,名为“CTO”的各类MEME币备受市场炒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激起CTO(社区接管)文化的关注度。CTO(社区接管)项目的兴起源于MEME市场各种Rug现象的充斥,借由“社区自治与集体决策”的旗号,这类概念项目已日益受到投资者追捧,特别是部分成功“翻盘”案例更是刺激着市场参与情绪,也一度演变为谋利新手段。 被同名项目率先炒作,MakeNow官方MEME也要被CTO了? 继Pump.fun大火后,DEX Raydium也最新推出了竞品MakeNow.Meme,CTO就是官方发行MEME币之一。市场狂热情绪下,CTO在上线一天内获得约3000万美元资金的参与,自然也有聪明钱吃到高倍盈利。据Lookonchain监测,有交易员花费通过交易50枚SOL(约8500美元)购买了2.568亿枚CTO后获利4771枚SOL(约81.1万美元),收益率达94倍。 投资的悲喜并不相通,聪明钱赚得盆满钵满,也有很多投资者却颗粒无收甚至亏损严重。由于MakeNow官方并未在最开始公布CTO的正确合约地址,Solana市场十余个同名虚假项目就已被资金率先炒作起来,但在真正官方项目被公布后瞬间归零。 当然,这种归零结局的同名MEME币也是常见景象。而官方认证的代币CTO在经历同名项目热度消耗后价格也难以长久支撑,在上线数小时后就已开始螺旋式下跌,大有被CTO之势。DEX Screener数据显示,截至发文,CTO的最高跌幅高达95.8%,市值仅剩约60万美元。 有意思的是,Solana并非是首批发行MEME币CTO的链,在此之前Base上就已出现。上个月,由于Solana的强势霸屏,Base上的MEME社区为夺回热度开始策划了相关CTO运动,随后得到了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的回应,MEME币CTO也由此诞生,并借此来调侃Solana上泛滥的虚假CTO项目。DEX Screener数据显示,Base上的CTO市值不敌Solana,市值仅约40万美元。 社区自治成MEME币的价值武器? 事实上,归零MEME也正变得有利可图。作为本轮牛市周期持续流行的主导叙事,MEME在发行门槛降低以及反VC情绪等因素推动之下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背后更多的却是多巴胺刺激以及幸存者偏差存在,Rug事件正日渐频繁。 瞄准投资者渴望翻盘或急于获利的心理,CTO(Community Take Over)日渐流行。在这些投资者看来,尽管项目跑路,但一旦成为CTO项目不仅可排除开发者老鼠仓,且更具社区凝聚力和共识。特别是以往多个项目被社区接管后一路飞涨后,这种方式被愈发认可。 例如,WIF在社区自治后成为市值已飙升至超18亿美元,成为第四大MEME项目;市值排名第九的MOG也是社区接管的成功例子;POPCAT则为首个猫猫主题的CTO项目,市值已排名MEME榜单前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特币和狗狗币也算是CTO的OG。”加密KOL@neso曾发推文表示。 从MEME项目被CTO重建的方式来看,据@neso此前披露介绍,有些跑路项目是被巨鲸持有者直接接手,还有CTO团队会向原始DEV索要相关项目账号,或更多是另起炉灶,只需要花钱更新Dex Screener和DEXTools等这些平台上的信息即可。而随着CTO项目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市场还出现专门的CTO项目推送频道等监测工具。 然而,CTO项目也有着多重风险,据@neso透露,CTO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绝大部分CTO都是一种阶段性运营,也就是有人跑出来接手运营,做一波行情之后再次跑路。且还有不少项目方上演“真假CTO”的戏码,在跑路后选择自导自演CTO,可谓“一鱼两吃”。不仅如此,不少CTO剧本也相比Drama,例如BILLY同时被9个CTO运营、DJCAT因原社区接管者怀孕退出后将再次被CTO等。 眼下,CTO项目的过热炒作行为也正遭到社区批评,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对项目方作恶行为的纵容,且无法知晓CTO的真实意图,将对交易者利益带来进一步损害。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