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币族移动版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已筹5000比特币的小蚁,估值是不是太高了?

  突破5000个比特币后,小蚁ICO2的数据还在实时刷新。截至目前,已筹总额为5748.98 BTC,折合人民币2333万,参与人数1424人。对小蚁来说,5000个比特币只是个开始。

已筹5000比特币的小蚁,估值是不是太高了?

  在小蚁ICO2倒计时不到8小时的时间里,小蚁、Onchain CEO达鸿飞,Onchain VP 、ICO2总指挥陶荣祺,Onchain VP 、负责ICO2社区建设的汪婷婷向我们还原了这次ICO的整体设计过程,并回应了如估值过高、代码是否原创等尖锐问题:

  小蚁的整体设计和技术

  小蚁的估值是不是太高了?

  达鸿飞:2014年6月当我们拿着一张A4纸找到镭厉资本,要求按1000万估值投一钱启动资金的时候,我心里最忐忑的是两个问题:

  1、没有公司只有代币回报,投资机构怎么参与

  2、1张A4纸上的Idea就值1000万,是不是太贵了

  如今看来,这笔“不走寻常路”的投资已经实现了10倍增值。而这个时候我又被问了同样的问题“小蚁市值1亿,是不是太贵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小蚁的流通市值其实只有5千万,因为小蚁团队持有的50%是1年后才能流通的,而且也只能用于小蚁的开发和生态建设。

  那么5000万是不是太贵了 我打开coinmarketcap.com查看了一下,5000万的流通市值也只是勉强挤进前30名。这前30名里有些诸如Xaurum、Bitcrystals、Emercoin的数字货币连我这个行内人都闻所未闻。我认为中国的标杆性区块链项目小蚁的潜力至少应该是排名前10甚至前5。横向比较来看,5000万我不认已经很贵。

  除了横向比较,估值的另一个模型是重置成本,即花多少钱才能重造一个类似的项目。区块链开发人员是极端稀缺的,更不提拥有架构设计能力的底层协议开发者。小蚁团队既有像张铮文这样的核心协议开发者,又有李俊这样15年金融IT经验的架构师,以及我这样的会霸级布道师(笑),还有一帮来自摩根斯坦利、道富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这次ICO完成后,小蚁团队将持有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开发经费。有人、有钱、有社区,这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资源和壁垒。

  对于外界质疑小蚁的技术实力,你怎么看?

  达鸿飞:从day 1起,开源就是小蚁的唯一战略。

  这样的战略其实是种必然——真正的区块链必然应该选择开源。闭源的区块链系统是一个需要对开发者无条件信任的黑盒,这完全和区块链的本质精神相违背的。闭源的区块链要么是复用了其他区块链项目的代码,不敢开源;要么就是中心化系统宣称是区块链,更不敢开源。

  小蚁的代码完全原创,并且实时地在GitHub上更新。这是小蚁团队的自信,同时也给社区带来了信心。这次ICO不少海外的参与者就是凭着GitHub上小蚁项目的频繁更新,来判断我们靠谱的程度。

  ICO完成后,小蚁会继续坚持开源路线,用社区支持的经费开发出更强大完善的开源区块链系统。我们已经做了完整的技术规划,将在近期发布。

  做国际水准的ICO

  作为ICO2的总指挥,在流程设计上有哪些细节可以分享?

  陶荣祺:小蚁的ICO的流程和细节做到国际上顶尖的ICO那样。例如小蚁ICO选择了在自己网站上进行,而非第三方ICO网站。这一点和以太坊、Lisk还有其他一些成功的ICO一致。在小蚁网站上做ICO面临的挑战很多,例如ICO的规则设置、ICO网站的设计、ICO进度把握、站点开发等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看到的ICO页面设计便经过反复修改后的结果。对于ICO参与者来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我们在和UI设计商讨的时候提出的要求是:国际范、极客范,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后方才确定了现在的风格,而首页的内容直到上周首页还在进行修改调整。

  说到ICO规则的设置,则是最考验团队对于ICO整体把握的地方。举一个细节:根据一开始的设计,用于小蚁生态建设的冻结部分5000万股小蚁股是在小蚁上线3个月后即有部分开始解冻的。但是我们经过讨论后觉得3个月太短,可能不利于小蚁流通后的市值预期,于是我们决定把3个月延长到一年。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是很正确的。

  ICO地址的全公开。所有参与小蚁的ICO地址是全公开的,哪些地址里有BTC,有多少BTC,有没有移动过,全都清晰可见,在ICO结束之前所有地址里的BTC都不会有任何移动。ICO过程中的金额数量全程透明,加上多重签名和可退回机制,便是在告诉参与者:小蚁团队不会自取自投。

  多重签名担保。小蚁是至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多重签名担保的ICO项目。多重签名对于项目方是一种枷锁,对于参与方是一种保证。而此次ICO过程中对于多重签名却有更多的话题:Bitfinex被盗事件让我们对多重签名的安全有了更深的思考,托管型多重签名虽然方便但在安全性上却不如最基本的多重签名。于是我们选择了在ICO过程中让BTC留在地址内,ICO结束后进行多重签名管理。

  这次ICO最大的特点:可退回是达鸿飞提出的,提出这一点时我也觉得相当大胆,可退回ICO在世界范围里都是首创。一句话:为ICO参与者考虑多一些,那么参与者就会给予你相应的反馈。

  小蚁此次ICO海外参与人数接近一半,具体是如何进行海外推广的?

  陶荣祺:虽然说要把小蚁ICO推广到国际上这句话说了很久,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缺少很多,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从零做起。做国际社区核心就是要做好Bitcointalk(BTT)的宣传。BTT宣传方面我们的学习对象是Lisk、Wings和Waves。有心的爱好者可以发现小蚁的BTT ANN贴有很多Lisk ANN贴的痕迹在。BTT有它的规则,经过学习研究后我们采用了Bounty机制。一开始我们的Bounty计划响应者很少,第一个BTT的Pre ANN贴停滞了一段时间。这让我们很担心,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海外社区。之后经过仔细研究Bounty计划反复商讨,由大摩回来的联合创始人文涛牛刀小试完成Bounty设计,并着重改了BTT论坛签名这块,而我们也重新做了一个ANN贴。结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此后Twitter上用户也快速增长,与BTT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负责小蚁Twitter的子豪还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月时间已经把Twitter运营玩的很溜了。

  在ICO一开始,国外ICO参与者的数量明显要低于国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惊喜的发现海外参与者数量明显增加。虽然从投入金额上看国内仍然占据大部分比例,但是从参与人数上看来自海外各地的人数已经与国内相差无几。海外的PR里很重要的有两块:内容和互动。这两块尤其是互动,我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负责。文涛和一灵对于此次ICO海外社区非常重要。都说区块链领域缺技术人才,经过这次ICO我们发现适合海外的推广人才更难找。非常幸运能够拥有文涛和一灵这样的人才。

  以上提了很多,当然还有更多的细节这里没法一一说出来。要说也简单,团队每个人始终思考着一句话:如何把小蚁ICO做的更好。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结果。

  另外,关于社区,小蚁是一个社区项目,只有更好的拥抱社区才能获得社区的认可。在这方面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结果看社区才是小蚁此次ICO的最宽护城河。

  自发自建自运营的社区组织模式

  小蚁社区在ICO2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一下小蚁志愿者社区的自发自建自运营模式吧。

  汪婷婷:小蚁志愿者组织其实是小蚁社区的一个小缩影,是一个多中心的(去中心化)的组织。现在是发展初期,虽然还有一些中心化的影子,但我们的目标是把小蚁志愿者组织建立成为一个自组织社区。目前,小蚁志愿者组织按照不同的职能分为运营组、媒体组、粉丝组、设计组、技术组和翻译组,并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不断设立新的分组,比如近期设立的知乎公关组、巴比特社区组、小蚁论坛组等等。每个小组设立组长,组长会根据内部机制给自己的组员分配任务并计分。组员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加入不同的分组,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去做自己喜欢的任务,完成任务可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得分。小蚁志愿者组织内部有一个社区影响力排行榜,上排行榜的优秀志愿者可以获得奖励并给下一期的志愿者打分。这个志愿者的“社区影响力”其实是有一点类似小蚁设计机制里候选记账人的选举雏形,即在小蚁上记账的时候,我们可以是根据某个记账节点在社区中的影响力来选择这个人作为候选记账人的。这也是将来小蚁mainnet上线以后小蚁社区会使用的一种“社区影响力”模式。

  在ICO2完成以后,我们紧接着会启动基于小蚁生态的“创业营”计划,以及“开发者”计划。

  将来小蚁mainnet上线以后,小蚁志愿者组织所有的资产,包括志愿者获得的小蚁股、小蚁币、志愿者们的数字资产(比如志愿者林晨原创设计的小蚁画册)、志愿者贡献积分等等,都会在小蚁上做登记、发行、交易和流转。

  小蚁志愿者组织的职能分组其实也是小蚁生态的一个小缩影,有影响力的个人和职能分组可以成为小蚁志愿者这个组织里的信用中介。将小蚁志愿者组织再缩小,看作一个整体或者节点的话,那么小蚁志愿者组织因为其影响力,其在小蚁社区这个更大的组织里,也可以成为一个信用中介。在小蚁生态里,小蚁社区因为其影响力亦可以成为其他在小蚁上构架的组织或者联盟的信用中介。小蚁志愿者组织自发自建自运营完成构建,小蚁社区则完成构建,小蚁生态也习得构建经验。

  自小蚁志愿者成立至今,小蚁志愿者们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务,不管是在小蚁QQ群里给新群员的耐心解答,还是和小蚁黑手水军的公关恶战;不管是自发建立小蚁论坛,还是全面发起小蚁内容建设;不管是小蚁海报和形象设计与传播;还是对志愿者新人的传帮带,小蚁志愿者已经成为小蚁的形象代言人,志愿者团队已经成为小蚁社区的核心组织。

  小蚁志愿者不仅是小蚁的形象代言人,也是小蚁团队发现人才的源泉。比如,一期志愿者李一灵因为其出色的表现,现已吸收为小蚁TAT正式成员。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机构组织加入小蚁志愿者,为小蚁贡献了更多的资源和通道。比如,一期志愿者王峰为我们贡献了一百多个群资源。还有一些非常努力在为小蚁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成为小蚁非常棒的宣传者和播种机。比如一期志愿者郑羽辰和于永倩,每一次的任务都非常认真的执行,坚持不懈。另外,小蚁还有一群技术爱好者,通过建立小蚁论坛等方式完善小蚁社区建设。比如二期志愿者韩大牛发起并开发antfans.org论坛,成为小蚁粉丝的学习交流营地。最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创意和想法,也是来自于小蚁志愿者们。比如一期志愿者林晨通过原创的画册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小蚁的理解,用一种通俗易懂地方式解答了很多小蚁社区的粉丝的困惑。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小蚁社区真正发展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社区发展的力量真的让我感到惊叹。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把社区建好,现在看来我们只是把设计小蚁的思路加了进去,稍作调整小蚁社区就能自发自建自运营。

  我发现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区块链也是一种思维。我们正在用区块链思维做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知识: 小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