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币族移动版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应用程序代币和协议代币的区别

  以太坊区块链就是不断变化和重构的智能合约代码原液。在构思ERC20代币的时候,这个小而有用的模块立即被复制,进而组装成原始的系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实用。每一个增加到我们的公共工具集里的模块都会加速创新,最终成为以太坊智能合约里的新应用程序。为了更快地开发这些模块,我们必须心怀标准化和去耦哲学。然而,当下代币众筹的文化创造出的奖励与上述有利做法不符。这是因为代币销售被用作一些应用(去中心化应用)网络效应的动力而不是使应用成为可能的普通构建模块(协议)。

  协议 加密经济协议(Cryptoeconomic Protocols)

  当我们谈论区块链时,“协议”一词一般指的是用于维护穿插在点对点网络里的分布性共识的一套加密经济规则。在这个语境下,每一条区块链上都有一个协议,每一个协议都有一种代币(少数例外)。但是区块链共识并不是唯一可以使用加密经济协议的情景。

  更广泛地说,加密经济协议可以形成财务激励,促使理性的经济代理们统一他们的行为以完成这个步骤。原生代币或者协议代币被用作“胡萝卜加大棒”(译者注:一种奖惩机制 )来驱动用户行为。你可以选择是否活跃地参与到协议里,但这个过程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在区块链PoW的背景下,矿工负有保证全网安全的责任,只有一部分节点是矿工节点,而全网通过通胀来补贴矿工)。

  网络协议

  促进节点之间的交流。网络协议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互操作性,并且不需要人为的财务激励使节点获得价值。

  智能合约中的协议嵌入

  以太坊智能合约是加密经济和网络协议的理想渠道。静态的逻辑块被部署到一个环境中,在这里,以太坊用户来管理网络和共识机制,以太坊的全球点对点网络可以立即进入合约的功能。通过开放一个公共接口(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ABI),就可以变成其他智能合约接入的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合约还可以用来实现数字资产管理和货币政策实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创造复合的财务激励来推动加密经济协议。事实上,以太坊未来的PoS共识机制“Casper”将在智能合约里实现。

如果智能合约可以在以太坊区块链之上成为协议,那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术语来描述它们,也许会叫“非原生”加密经济和网络协议。那么所谓的非原生协议长什么样呢,它们又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一个例子可以比较好的解释清楚。

  想化来说,协议被设计成无观点的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和重构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应用程序 VS 协议

  Augur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程序,基于两种协议:去中心化预言机协议(decentralized oracle protocol)和交易所协议。去中心化预言机协议是一种非原生化加密经济协议,用于协同网络里不同的节点以形成对于现实世界事件结果的共识,并通过REP代币(reputation token)形成财务激励。交易所协议是一种可以促进买家与卖家之间信号的非原生化网络协议,使大家可以相互转让代币,使得预测市场结果获得曝光。需注意:

  各个协议的功能是相互独立的,

  使用不同协议的各个节点集不必须有交叠

  各个协议都可以用于与预测市场无关的其他应用程序。

  这些特征使得协议与其它协议解耦,与其它特殊的应用或者应用情景解耦。

  这些特征使得协议之间、协议与其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场景时间去除相互作用。

  应用程序代币

  去中心化应用(dApps)与加密经济协议不同,通常不需要一个原生代币来运行,而是通过便于获取协议来创造价值,终端用户为该便利支付手续费。一个合理的应用程序代币奖励机制可能类似于

  一个为了减少或清零手续费(详见去中心化资本的DVIP币)向终端用户销售的数字订阅或会员资格

  为了获得该应用(dApps)未来利润(可以编入智能合约或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向投资者销售的数字股权

  但是,由于证券相关的法规,对于开发者来说,很难通过众筹或者未注册证券来进行筹款。因此,虽然应用程序代币可以提供对于dApp开发者和投资人来说最有逻辑的奖励机制,在现状下,通过这个方式来设计应用程序代币仍然具有很大风险。

  话虽如此,众筹对于dApp开发者来说仍是难以抗拒的,在传统风投刚刚开始接触数字资产的今天,开发者并没有更多的选择。按照逻辑,dApp开发者的下一步是要找到一个通过销售代币来众筹的方式,并且精心设计代币以避免被定义为证券。Coinbase的区块链代币的证券法律框架做出了区分区块链代币(我认为在此指的是非原生加密经济协议代币)与证券的尝试。它们的功能和效用似乎是区分两者的重要特征:

  一个只对持有者可用的具有具体功能的代币,被持有者购买的目的倾向于获取其功能,而不是期待将来的升值获利。

  过度约束的问题

  在经过了各种奖励机制、机会和约束的蜿蜒探索之路后,dApp开发者们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之名,创造出了直接结合他们应用程序底层智能合约系统的应用程序代币,然而他们的目的仍是在规避证券法规的前提下把代币作为筹款的工具而非真正应用这些代币。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直接结合dApps智能合约系统的代币是站在标准化的对立面的:许多自定义和不兼容的、有着不同程度的品质和安全性的合约,都在实现相同的功能。那么终端用户从中能获得什么 他们需要面对更广的攻击面、各式各样的配置过程、各种应用代币和学习曲线。

  网络效应

  共享协议可以促进标准化、解耦和互操作性,这些特质可以重新加强网络效应并为dApps及其终端用户提供互惠互利的结果。应用程序代币匹配dApp开发者和投资者的动机,但最终因分割不同应用的用户而在整个网络上施加了一个净成本。这种碎片化破坏了网络效应,没有人可以从中获取什么。这可以用梅特卡夫法则(一个公认幼稚的模型)来说明:

  梅特卡夫定律指出V ∝ N2,其中V是网络的价值或效用,N是该网络内的总节点数。在我们表述的情况下,N表示通过一个或多个节点访问同一协议的终端用户总数。

  对于共享一个协议的编号为 i = {0, 1, 2…}的一组dApps,终端用户数由N = ∑ Nᵢ给出,因此,协议的总价值为V = ∑ Vᵢ ∝ ( ∑ Nᵢ )2。

  对于一组相类似的dApps,如果每个应用都相应实现他们专有的协议,那么终端用户就被分到了不同的子网络中。因此,每个子网络里的终端用户总数为Nᵢ ,且所有子网络的总价值为V = ∑ Vᵢ ∝ ∑( Nᵢ2 )。

  ( ∑ Nᵢ )2 ≥ ∑( Nᵢ2 )

  冗余

  一个普遍的论点是,处理一个非必要的应用程序代币的边际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代币被分叉所搞死。更深层次来说,该论点反对同一类型智能合约因平行实现(parallel implementation)所造成的冗余。平行冗余可以在没有应用程序代币的情况下存在,仅仅运用以太币,且要求终端用户以其它方式进行选择。共享协议的标准化可以消除平行冗余。

  连续冗余(Sequential redundancy)是另一个导致低效率的原因,当一个协议用分叉的方式来包含新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为终端用户所使用的具体版本的不同而使网络碎片化。而连续冗余和如何最小化其影响,在以太坊社区中还未引起人们的讨论。但随着我们设计出更复杂的面向未来的智能合约系统,这个问题将会显得日趋重要。在我下一篇文章中我会讨论非原生协议(智能合约)的分散更新机制(decentralized update mechanisms),并阐述一个可能会只包含一个协议代币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结论

  应用程序代币和协议代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字资产。协议代币提供驱动加密经济协议所需的财务激励,可以在或不在以太坊智能合约框架下实施。而去中心化应用仅仅是在一个使用情景下便于访问协议,并没有加密经济机制。当今把去中心化应用耦合到其底层协议的做法会导致智能合约冗余,并给终端用户添加不必要的成本。对于将要标准化和面向未来的非原生协议,我们应将其并入一个分散更新机制,该更新机制本质上应该是加密经济的。

知识: 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