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个人都有过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的经验。最近一次被问到「你是谁」时,你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是回答姓名与职称?或是身分证字号?还是某活动的报名序号?当我们在尝试回答「你是谁」的时候,也正在定义我们的身份。身份会因情境不同而不同,有时是姓名,有时是身分证字号,也有时是某个临时编号。 笔者将于这篇文章简介:数字身份如何演变成现在的形式?什么是自我主权身份?如何于分散式帐本之上实现自我主权身份? 什么是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 数字身份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与储存的身份。自全球资讯网被发明以来,数字身份便跟着开始发展直到今日。网站域名、电子信箱、社群帐号等等都是数字身份的一种。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字身份的使用:上社群网站发文、订演唱会门票、上PTT看废文、用GMail联络公事、用线上课程进修、用云端硬碟备份资料等等。几乎可以说没有数字身份,就没有现代便利的生活。 根据2016年的文章,自我主权身份出现之前,数字身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心化身份(Centralized Identity) 数字身份第一次随着全球资讯网的流行而有了大量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种网站显露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要怎么证明你正在浏览的网站是可信任的?一个直觉的思路是:我们可以对可信任的网站域名颁发凭证(Certificate)。那么由谁来颁发?由于颁发凭证的机构必须是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因此凭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 CA)被设立,负责域名的审核与凭证的颁发。自1995年发展至今,凭证机构现在仍是Https的骨干。 然而,CA是中心化且阶层化的(Hierarchical):根CA(Root CA)颁发凭证给次级CA,次级CA再颁发凭证给更次级的CA,更次级的CA可以颁发凭证给注册某域名的网站,拥有凭证的域名则可以让用户信任,使用户愿意于此域名注册身份。在这样阶层化的架构下,一个用户的身份可以一直往上追朔到根CA,也就是说,根CA是身份的根基。 由此可知,这样的数字身份非常依赖可信的根凭证机构,且用户的身份完全掌控于注册身份的域名拥有者,随着使用服务的增长,一个用户可能必须同时在数十个服务注册身份,身份变得破碎而脆弱。 第二阶段:联合身份(Federated Identity) 为了解决身份的破碎,一个直觉的思路是:让身份由数个组织组成的联盟共同管理,于联盟中任一个域名注册的身份都可以在联盟中通用,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由升阳(Sun)主导的自由联盟 (Liberty Alliance, 2001)。联合身份虽然稍微解决在联盟之间身份破碎的问题,但是于联盟之外的身份仍然是破碎的,且身份仍由服务提供者掌控。 第三阶段: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User-Centric Identity) 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在的阶段:让不同服务、不同联盟的身份互通以及给予用户更多对身份的掌控,是此阶段的目标。若要使某一服务的身份可以在多个服务之间通用,则各家服务需要共同制定同一套规格以跨服务验证身份。重视用户允许 (User Consent)与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的结果使用户成为了身份的中心。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要从一个服务分享自己的身份至另一个服务,防止数字身份的破碎。例如OpenID(2005) / OAuth (2010) / FIDO (2013)这些开发者熟知的验证(Authentication)协定就是遵循此原则的产物。 虽然用户对身份拥有更多掌控以及有更好的互通性,但用户对于中心化服务的依赖程度却更胜以往,导致服务商拥有「滥用」用户隐私的权力,例如以广告营收为主要获利来源的企业,可以在不经用户同意下便使用或贩售用户资讯,用户隐私有受到侵犯的风险。 身份的价值与厚度来自社交行为与频繁的互动,在完全理想(例如非数字)的场景下,身份应当是一个整体,并能依据情境不同而揭露不同资讯,正如同当我被询问「我是谁」时,我可以依照情境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身份证明。 然而,我们当今使用的数字身份既脆弱也无法表达身份的厚度。那么要如何实现一个不受任何中心化服务掌控的身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到最近才出现— 分散式帐本就是实现自我主权身份的最后一块拼图。 什么是自我主权身份(Self sovereign Identity)? 自我主权身份就是用户可以完全掌控且于任何服务之间互通使用的数字身份。自我主权身份与当今的数字身份不同—自我主权身份锚定于分散式帐本,不被任何中心化服务掌控。分散式帐本使数字身份具备下列特性,且正是这些特性保证了数字身份的自主性: · 存在性(Existence):中心化服务可以随时窜改数字身份的存在;分散式帐本则使身份能以去中心化识别符(DID)的形式锚定在其上且保护其不受篡改。 · 掌控性(Control):中心化服务可以完全掌控数字身份;分散式帐本使用数字签章,掌控私钥即掌控身份,且私钥由用户自行保管。 · 存取性(Access):中心化服务可以轻易限制身份存取;分散式帐本是复制状态机,用户可以于任一节点随时存取身份。 · 透明性(Transparency):中心化服务多为闭源专案;分散式帐本大多为开源专案,用户可以掌控软体运作的细节。 · 持续性(Persistence):中心化服务有服务中断的风险;分散式帐本多由受到经济激励的节点共同维护,不易中断服务。 自我主权身份的技术架构
数字身份由识别(Identifier)、验证机制(Authentication)、凭证(Credential)这三个要素组成。自我主权身份除了这三个要素,还具备了第四个要素:私钥与资料管理机制(DKMS),这是由于自我主权身份使用数字签章而有管理私钥的需求。
DID是自我主权身份技术架构中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一层— 它负责身份于分散式帐本的写入/读取,其对于识别符的格式以及解析方法都有明确的定义,下列简述几个重要的部分:
DKMS是用户使用自我主权身份的主要介面,除了与底层的DID连接之外,还需提供凭证的储存、私钥的备份等等,任务相当多元。规格上来说,DKMS可以再细分成三个子层:
目前仍尚未有任何准备成为通用标准的DID验证规格的提案,只有一份RWoT的文件深入探讨了验证流程。DID验证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让用户证明自己拥有某身份— 用户只要证明自己拥有跟某个自我主权身份公钥匹配的私钥即可。进行验证后便能使不同个体之间建立可信任且更长久的通讯管道,以利更上层协定交换其他资料,例如可验证凭证。
VC是自我主权身份架构中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规格。作为自我主权身份架构最顶层的协定,它只有一个目的:取代用户皮夹里的所有证件。VC是基于密码学的数位凭证,可在不同应用程式间通用,它让身份回归到最理想的状态:身份是完整的且完全受用户掌控的,用户可以依照情境的不同而揭露不同的凭证。由于所有自我主权身份都能发行与保存凭证,也就没有身份破碎的问题。 —- 编译者/作者:不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何利用分散式帐本实现自我主权身份(Self sovereign Identity)?
2019-07-12 不详 来源: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BOXFU 上线 PIZZALEND|存 DEFIBOX LP 代币享多重收益|PIZZA.LIVE2020-10-21
- BitMEX 要求用户在 11 月 5 日之前完成身份验证,否则将影响交易和提现2020-10-21
- 区块链大型巡回播放【第79期】#身份认证# &“行情解读”2020-10-17
- 美国国会议员Bill Foster:数字身份是未来2020-10-10
- SSI是通往更幸福未来的关键吗?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