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转载请授权! 正文 这两天币圈让人兴奋的莫过于“央行穆长春副司长在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央行即将推出数字货币。” 国家终于承认数字货币了,大家都觉得是利好呀。 东西对是否是利好并不特别关心,也不觉得是利好,也不会对穆长春演讲做解读。 但对同一个新闻同一件事物上出现的两个不同的概念,表示吃惊与迷惑。 “央行数字货币”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明明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确切的说“数字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都可以称为“加密代币”, 但是加密代币不一定是法定数字货币。 首先,从货币的发行方来看 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就一定是国家央行。 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可以是国家央行,商业银行以及私人机构等。 比如:如今的libra、摩根大通币…… 还有2018年委内瑞拉官方发行的石油币,它虽然是委内瑞拉央行发行的,却只是一个用政府信用背书的,对应石油资产的加密代币。 根本就不能称为是国家主权的数字法币 ,也只能称作为是数字货币。 其次,法定的数字货币是一定且必须锚定法定货币 如果央妈将发行的是法定数字货币,锚定的自然是人民币。 绝不可能是美元或者像libra那样一篮子的法币。 最后,两者的基本功效不同 法定数字货币,负责数字经济中数字代币交易的支付结算与清算。 数字货币,负责对应的token的具体交易交换和激励等。 那么央妈将要发行的到底是 “央行数字货币”还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呢? 找了很多资料,都是两个概念穿插着用。 难不成央妈为了保持神秘感,故布迷阵? 故意让大家猜不透她到底剑指何方? 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以及通证经济浪潮趋势下的一员, 数字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 如果在未来,能够伴以更好的政策,更好的运营,更好的技术,让区块链技术与通证经济真正赋能实体,普惠大众,让每一个普通人受益,自然是可喜可盼的大事。 但是, 如果作为一个对加密货币真正本质的欣赏者,对法定数字货币也好,libra也罢,都是不感冒的。 数字加密货币,由一群向往着公正、透明,追求个人自由,没有通货膨胀信用体系的技术极客们开发的。它的技术基础是区块链和一些密码学的知识。 它用技术手段解决了货币信用主体化的问题,在虚拟世界中创建了一种民主、透明、但也绝对保护个人隐私的货币体系。 数字货币就是点对点,去中心化的货币信用体系。 如今呼之欲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国家信用背书,无形中等于又让国家充当了第三方中介的角色。 还有libra、摩根大通币等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数字货币,背后都有一定的机构单位作为背书,都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一旦信用崩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数字货币也真成一堆数字而已。 半中心化的不透明性,公平自然要打个问号。 最终,又将轮回为强权与有钱人的游戏。 所以,它们和数字货币信用体系产生的本质是绝对相违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除去投机以外,我们普普通通的人使用加密数字货币,为的啥?(利用加密数字货币洗钱、犯罪之类的不在讨论之内)。 我确信每一个正常使用加密数字货币人的初衷就是:我自己的钱我自己真正做主。 在如今,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个政权国家,都做不到“自己的钱真正自己做主”。 你以为偷偷存在银行的钱除了自己就无人知晓? 你以为存在银行的钱就真的是你自己的? 你以为遵纪守法后就不存在着帐户莫名其妙的被冻结? 你以为政权更替后你的钱还是钱? …… 即便强悍如 libra、摩根大通类,只要所属政权机构真的一声令下,都得乖乖的,无条件的俯首。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命脉掌控失势、信用崩塌就等于是主权丧失。 所以它绝对不会容忍真正意义上的加密数字货币存在。 所以,要发行法定的数字货币或其衍生品。 东西以为,至今为此,没有一种加密数字货币能比比特币更去中心化,更安全。 比特币至今为止,并没有成为广泛流通货币的原因,除了日常的波动性太大,以及udso的结算模式这些原因外,还有不适合小额支付以及速度问题。 当前比特币的性能不足,无智能合约功能、确认速度慢、网络拥堵,交易手续费高,这些都是公认的短板。 但是, 比特币侧链、跨链的出现,很容易解决支付这些问题。 如, RSK不光解决了比特币的这些痛点,还完美升级了比特币的生态。 技术总是日新月异的,人的认知也是日益丰盈。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法定数字货币与真正的数字货币之间,能寻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契合点。 —- 编译者/作者:不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央行将要发行的到底是“央行数字货币”还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让人傻傻
2019-08-12 不详 来源:网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