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谈谈我所认为的去中心化万维网的总体架构,以及我们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自身。 如今的Web2世界仿佛一个封闭的围墙花园,不过目前确实也没有多少开放的网络。谷歌前端出售用户的信息并从中获利。Facebook,Twitter及许多其他“花园”将我们全部困在了墙内。 但事情发展一开始并非如此。互联网一开始也称得上是某种形式的去中心化,如构建了健壮的网络架构,这样即便某部分网络遭到破坏,其他部分也是可用的。与电路交换网络不同,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消息可轻松针对破坏进行动态路由。 具有社会意识的技术人员很快就在政治控制的背景下提出了去中心化这一特征。早期著名的密码朋克John Gilmore表示:“对于网络而言,监管是一种破坏,应该尽量避免。” 各位早期密码朋克可以说是在座所有人的教父。 在当今Web 2.0中,为在网络上生存,我们牺牲了个人信息及权力。大多数网民依赖于Gmail、Google搜索、Google文档、Twitter、亚马逊服务、苹果公司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Facebook工具。 由于没有针对身份及金钱方面的原生结构,Web已被破坏,或者说是不完整的。 没有了原生的赚钱模式,网络便转向将广告作为其核心商业模式。 在我们意识到某种广告技术的“癌症”正在蔓延并残忍夺去网民的“生命”之前,若没有一个安全的、隐私的身份结构,网络就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剥削性。 随着尖端技术将我们的个人信息及兴趣金钱化,并使我们深深沉迷于社交媒体,本应纯粹赋予我们权力的技术已对许多人构成危害,并成为针对社会及民族国家的大规模操纵性武器。 在确定了Web的命令和控制架构中的一些棘手问题之后,许多人在这次会议和其他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很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尚不成熟,但它们指明了网络及社会的未来道路,我们大可以对此保持乐观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有4,000人愿意来日本参加会议,为庆祝和扩展以太坊的当前功能。 这些解决方案包括去中心化协议技术。很快将会普遍及系统地采用零知识技术,因此仅在特定情况下,必须共享的信息才会被共享,比如你就可以在不透露自己家庭住址的情况下证明自己已达到去酒吧的法定年龄,或者是在不透露公司名称的情况下运输一定数量的粮食。 这些解决方案都包含了代币化、激励式的协作机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再是敌对关系,而是将在商业及休闲网络上友好生存。这些网络将许多角色各异的参与者聚集在一起,并通过代币化机制来设计激励活动,从而使每个平台上的集体协作行为服务于所有运营、拥有及管理平台的人。当平台增值时,在平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所有者也将从中受益。 这些解决方案将使我们建立自己的自我主权身份,用户可以通过去中心化身份(DID)控制ID的根源,并通过uPort、Civil ID和其他形式的产品来实现。据W3C指出,可验证声明将使我们能够将DID上的加密证明提交给其他人的DID(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水电支付状况,教育成就以及信用评分或开发者水平方面的表现)。 或许最重要的是,Web3将比从前的任何互联网平台更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人们必须控制其身份根源,这样他们的身份才不会被窃取;同时,人们也必须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这样他们的个人信息才不会被非法利用。即使难民逃离自己的国家,无法将任何财产带到新居所,他们也应能够轻松获得其去中心化身份,并重新获得与该DID相关的可验证声明(个人历史信息及声誉)。
在Web3范式下,所有用户都将在众多协作网络上获得真正的代理、社会、政治及经济利益,我们很快将能够在这些协作网络上工作及生活。这将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将支持更广泛的治理参与以及更广泛的财富分配。 我们正朝着实现Web3世界的这一目标迈进,尽管前进速度可能会非常缓慢。对于那些观望的人来说,这一过程也十分缓慢,因为他们听说了这种潜在可能性,就会期待它能够立即实现。就像网络、互联网、手机及汽车,它们在诞生之初就是成品,并具有完整的基础架构。又比如爱迪生建立了全球电网,才有如今波音787和F35战斗机在Kitty Hawk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等待测试。 要实现一个结构良好的Web3世界,我们得在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改进:隐私及保密性、可扩展性、可用性。 随着对零知识技术、状态通道机制和layer 2私链架构的各种探索,隐私及保密性有了很大进步。 我们也已见证并将继续见证可扩展性方面的巨大改进。随着各种layer 2解决方案的构建,发布并锚定到以太坊layer 1中以获得额外安全性,这方面的进展也是健步如飞。同时,链下计算、交互式计算游戏以及零知识技术,状态通道机制以及layer 2公链及私链架构也得到了大量使用。 今年,我们已经见证了每秒成千上万笔的去中心化交易(DTPS)被添加到以太坊layer 2中,且很快将达到数百万笔。预计2020年底之前,我们能够看到这一切成千倍增长,因为以太坊阶段0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交付,而阶段1和阶段2很可能将于2020年底前同时到达。 可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很少有人会回忆起当年通过9600或14.4波特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的痛苦。那时的应用和网页都很简单,但加载出页面需要至少等待30秒。通常自己都不确定网络是否还在连接还是还在加载。清晨,当你抵达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就要开始下载电子邮件客户端,然后去悠闲地喝一杯咖啡,好给它时间让它与POP或IMAP服务器同步,然后才能阅读并回复邮件。这就是1993至94年的真实场景。我们在Web3技术的某些早期实现中也看到了类似的问题。 许多项目正在探索Web3的“渐进式入门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户立即入门dapp,然后随着用户向dapp投入的注意力及资金逐渐增加,dapp将责任逐步移交给用户。 新型钱包架构采用了由Gnosis Wallet和Safe开创的多签名工具,并增加了社交恢复功能(由uPort开创)以及接受(或拒绝)预期用户行为的功能,以确保早期用户不会被这项新技术的局限性所影响。 而且,像ENS这样的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我们无需再过多关注十六进制地址的冗长字符串,就像我们很少用点十进制表示法来看IP地址的四个八位字节一样。
Web2的架构不仅代表人们的个人身份风险,也代表了民族国家的政治风险,它还代表各种平台的风险。 对于艺术家和其他发现自己被赖以生存的体系背叛的人来说,平台是有风险的。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如今已拥有塑造叙事、言论和广泛道德的巨大能力。而且,对于初创企业和其他公司来说,平台也存在风险,平台规则可以会随着平台的发展而改变,并逐渐蚕食几年前作为合作伙伴而加入的公司。在其S型采用曲线的顶端,不断增加收入,就会产生这样的反竞争行为。 谷歌、亚马逊、Facebook、领英、苹果和微软都是大型平台。作为一个网民,我比较喜欢且需要谷歌和亚马逊,但是亚马逊在其电子商务活动和AWS云中所展现的不公平优势却是惊人的。谷歌也一样。 最近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潜在平台风险。就像Facebook,领英等平台吞掉了一些初创公司的午餐一样,云正在蚕食致力于构建开源项目的企业的利润。 长时间以来,AWS一直被指控在不支持底层开源的情况下重写、重用和重塑产品品牌,并且还时常剥削开源项目营利性公司的经济利益。 有些人认为这种行为在开源许可下是可以接受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合约,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从开源社区获得了价值,却并没有回馈社区。 这种反竞争行为是由垂直整合促成的。我相信Web3世界将在很大程度上是水平分层的,层与层之间,或者每一层之间的协同组件之间都应有明确的接口承诺。 鉴于此领域主要由开源项目组成,那么这对该领域来说是个问题吗? 我想说,我们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构造事物。在区块链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可能受加密经济学的影响。 好的区块链系统明确说明了成本是多少,并由参与者支付。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或者应用程序发行方。区块链网络将更好地解决负面信息,并从中受益。 所有参与者都以个人或公司代理机构的身份进行操作。他们因此而获得补偿,反过来,也会因为i他们提供的价值而补偿其他人。 如何降低平台风险?通过去中心化治理以及分叉开源代码库以启动竞争平台,甚至在它们停止为整个选民服务时分叉运营平台。因此,分叉是一种实用经济工具。最终,更高级的平台将使其易于分叉,复制整个状态(或构建无状态系统来简化分叉),以激励系统治理者。分叉将使扩展社区更广泛,更多样化。John Gilmore是分叉机制的拥护者。 我们重点讨论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无许可,基本信任层(以太坊),以及它作为全球结算层的潜力。但我认为,部分人认为所有区块链系统都必须完全无许可并且要最大程度地去中心化,这是短视的。 当你发行有价值的资产或锚定到基本信任层时,信任层必须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这要求它是完全未经许可的。但是,在少数交易方之间制定的用例中添加一些去中心化功能非常有价值,最好在私有许可的系统中完成。 例如,2019年,一家连接银行和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商品贸易融资平台,不需要彻底去中心化和无许可,就可以成为一个数量级或更佳的交易平台。 到2020年,将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平台横向连接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企业标识平台和保险平台等,可能是有意义的。这些网络通过网桥或者Liquality技术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无中介的去信任原子交换。Liquality已经连接了以太坊和比特币。 到2021年,将所有这些平台锚定到以太坊基础信任层,或许可以在可扩展性的条件下提高安全性,而且基础层可充当各应用程序之间的可信消息和交易总线。 这表明去中心化的万维网的体系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由多个区块链组成的拼凑而成的区块链,其中一些可能是私有的,而且是经过许可的,它们相互链接,并使用各种技术锚定到无许可和最大程度分散的基础信任层中。以太坊2.0目前是成为该基础信任层的唯一候选者,因为它是唯一一个专注于所有维度的最大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项目。 去中心化的万维网架构看起来像是由区块链组成,其中一些可能是私有的,也可能是经过许可的,它们相互链接,并锚定在无许可和最大程度去中心化的基础信任层中。 为了持续解决可扩展性问题,我们必须在建立新许可的以太坊网络时实践最小的去中心化。未来,我们将关注可扩展性,并且无需过度保护每个用例。 我们应该开始将Layer2区块链网络视为逻辑结构,因为也许以后我们将把他们用于更高性能的物理架构中。我们需要开始设计此类升级。最终,世界上大多数私有许可系统都将运行在公共的未经许可的基础结构上,就像公司和政府IT基础结构运行在云上,只是因为它是运行这些系统的最佳基础设施。 至关重要的是,此基础层必须无许可并且要最大程度地去中心化。这个信任层必须是全球性的,以便建立所有国家都可以合作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是什么使以太坊成为当前最佳或唯一选择的基础信任层? 在最近的“走进以太”播客中,Matteo Leibowitz概述了他所谓的“分布式四边形”。因为自监管机构以来,2015年之后开发的任何希望获得广泛采用的协议都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必须公平的发行代币。 2. 社区必须参与,社区活跃且日益壮大。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代币增值。此外,社区还须引入大量优秀的开发者和企业家。 3. 资金充沛,以便可以交付,维护和持续改进。 4. 最后,项目必须合规。 在所有竞争者中,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迹象表明可以满足这四个要求。建立和发展强大社区的最佳方法是向他们出售代币,并承诺它将升值。这是证券的定义。由于现在你正在出售证券,因此代币不能广泛发行,社区也不健全。也许之后将会有新的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项目有所突破。 目前,只有以太坊足够成熟,去中心化和可编程,以适应当今基础设施,行业和个人的需求,并具有支持所有这些长期愿景发展的动力和路线图。 因此,我们将拥有水平去中心化的协作层,而不是Web 2.0的垂直“围墙花园”。 以太坊用于可信赖的交易和保证协议的执行,并连接到去中心化存储,带宽,大量计算,身份,位置证明等协议。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为新兴的全球经济提供开放的去中心化金融渠道。包括稳定币,借贷网络,去中心化交易所,各种形式的代币化资产,其他金融工具(如衍生品和合成商品),支付系统,认购系统以及抵押和验证系统。对于某些类型的网络和令牌,甚至治理系统也将部分纳入此财务管道层中。 我们将继续构建的许多区块链系统将由功能日益强大且复杂的财务层启用并增强。例如,IT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细化和商品化。可信计算,重计算,存储和带宽将全部分布在云和fog基础架构上。我们将用代币实时协商,提供和支付这些服务费用。提供者和用户将需要原生数字金融工具来对冲其定价和其他风险。 基本信任层启用财务层。在这一金融管道层上,将建立新兴的全球数字经济。 这是一个技术领域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开发者的时代。 未来几年, Web2不会那么快消亡,应该开发许多有价值的Web2结构以推动Web3的发展。当然,也可能会有打着web3旗号的web2。 为了实现快速的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需要更多的Web3开发者。需要Web2的人才来了解在这种新范式下的可能性。 粗略统计,全球大概有3000万开发者,包括: 60万开源开发者 1200万Java开发者 800万Python开发者 2000万苹果/ iOS开发者 300万微软开发者 1.5万 Linux开发者 因此,这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挑战:明年Devcon 6之际,以太坊上的开发者达到100万。 根据Truffle的下载量和其他指标估算,已经有50多万名软件开发者定期进行以太坊开发,并且有20万或更多的人全职从事以太坊开发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其中。 最初,100万以太坊开发者可能听起来过于雄心勃勃,但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也许能在明年达标。
—- 编译者/作者:头等仓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预想:我们如何实现去中心化的万维网
2019-10-14 头等仓 来源:区块链网络
相关阅读:
- 薪火言币:10.26以太坊晚间怎么看?2020-10-27
- 靠运气赚的钱靠听消息全赔了2020-10-27
- 凯文·哈特(Kevin Hart)知道比特币是一项全明星Telethon的合法投资,而不2020-10-27
- 经济学家Nouriel Roubini称贝宝为美国零售商带来了“加密赌博”2020-10-27
- 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分析– 2020年10月26日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