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令区块链概念大火的?10·24 谈话已经过去快一个月的时间了,然而区块链行业内的参与者们,似乎并没有从“利好”中得到多少宽慰,恰恰相反,他们的焦虑程度并没有比“业外人士”们低出多少。原因很简单:和以往的行业利好都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性利好”不同,本次利好属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利好”,而如此一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顶层的精英力量与基层的参与者之间,未来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类似的疑虑情绪蔓延在整个区块链领域当中,而在这其中,受关注程度最高、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条赛道,莫过于山寨币。不夸张地说,Token 行业的形势,可能是最复杂的——这里有着官方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DCEP)、大型企业主导的数字货币(Libra沃尔玛Token ),以及由小企业和社区所主导的众多山寨币等等。 事实上,自从年中 Libra 的设想提出之后,有关山寨币未来的讨论就一直不断,而近期关于 DCEP 信息的进一步披露,给山寨币的前途更是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很多山寨币的投资者都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国家和大企业等诸多巨头开始谋划发币,那我们手里的山寨币,有能力与这些“巨头数字货币”竞争吗?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定位存在,未来会走向何方? 01数字货币抢滩战的核心数字经济生态之争 在区块链行业里,山寨币与其投资者始终不受“正统”从业者的待见,譬如在包括行业论坛在内的舆论场上,向来有着“只能聊主流、不能聊山寨”的隐性红线。 然而,无法否认的是,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作为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关注度,与山寨币密切相关的各种财富传说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即便是今天,山寨币的投资者们也依然是区块链行业流量的主力军,更是包括交易平台、DApp、媒体等诸多行业子赛道未来发展情况的重要风向标。单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对山寨币的发展趋势保持一定的关注度。毕竟就当下而言,愿意关注人类技术发展、国际金融竞争这种宏大话题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关注币圈,还是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投资收益率。 那么,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山寨币”,和自上而下规划的“巨头数字货币”,谁更有可能在未来争取到“数字货币”、或者说“数字资产”赛道的话语权?正如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所多次强调的一样,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探讨的是谁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挂钩的经济生态更加繁荣,共识程度更高,进而能够成为人们全场景的主流支付选择。毕竟,跟普通的电子支付不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难以拦截性,决定了人们是可以无视行政命令,用脚去进行投票的。 数字货币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初始经济生态? 答案当然是数字经济。只有在高度数字化的场景之下,电子形态的货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若是一开始就将竞争的战场确定在线下,那么无论是山寨币,还是巨头数字货币,都不具备太大的优势,因为微信和支付宝是线下支付的领跑者。 正是因为通过坐上了线上社交和电商购物这两个数字经济系统的顺风车,移动支付才培养出了用户的支付习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反观包括BTC和稳定币在内的区块链资产,它们一开始主攻的场景就是线下支付,结果因为没有一个高粘性的数字经济系统去培养人们的支付习惯,导致直到今天,用区块链资产进行的支付都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而不是一种生活习惯。那么,山寨币和巨头数字货币的主导者,谁有能力去建构一个持续性更强的数字经济系统呢? 02两种路线的对垒极客的理想与实体产业的数字化 正如字面意思所显示出来的一样,所谓的“数字经济”,通常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要有可持续性的经济活动,二是这些活动主要是在线上进行。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特点,这项活动才能被称为“数字经济”,才会有电子形态的货币切入的空间。 回到前文最后提出的问题上——山寨币和巨头数字货币谁更有能力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经济生态?事实上,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过程的时候,便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身份和资源的差异,山寨币和巨头数字货币这两个阵营构建数字经济系统的方向,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山寨币的发起者由于大多是计算机极客出身,所以他们构建数字经济体系的方式是“从数字到经济”,也就是在数字世界中去打造一个经济体系。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太坊还是 EOS :通过消费以太币,人们可以获得在以太坊智能合约网络上进行转账、进而自动获得其他 Token 的权利;而 EOS 就更复杂了,它的Token是与 EOS 网络上 CPU、RAM 等各种网络资源挂钩的。也就是说,无论是以太坊和 EOS,它们所拥有的“数字经济”,都是由开发者们在数字世界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生态”。 与山寨币不同,巨头数字货币的发起者主要是大型的企业,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商业资源,所以他们构建数字经济体系的方式是“从经济到数字”,也就是将原有的经济活动给数字化。相关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说早年的“线上订火车票/机票”、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线上医院挂号/小程序自助点餐”等等,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传统企业拥抱数字化的案例。 了解了山寨币和巨头数字货币发起者之间迥异的两种数字经济生态构建方式后,对二者之间进行比较,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就目前来看,“经济→数字”的路线,比“数字→经济”的效果要来得更好——前者所产生的线上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而后一种构建路线,却始终磕磕绊绊,未能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更不要说现实常用的产品了。 以以太坊为例,虽然去中心化的融资活动一度使得以太币声名大噪,甚至成为了区块链行业内部的计价与避险资产,然而随着去中心化融资的偃旗息鼓、以及后继 DApp 发展的乏力,外界对以太币的认可程度已经不如从前,EOS 更是如此,规则的不合理与性能的相对低迷使得“ EOS-网络资源”这个数字生态系统始终低于外界的预期。 要知道,以太坊和 EOS 已经是目前山寨币里数字经济生态构建思路最为清晰的,领头羊尚且这样,后面跟跑的小兄弟们是个什么状态、以及区块链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位置可想而知,就目前来说,绝大部分山寨币目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用XX币点杯咖啡/买个周边”这种非常零散的行为艺术上,跟巨头数字货币批量成体系的经济活动相比,真的不在一个量级层面上。 关键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山寨币所依赖的“数字→经济”构建方式的受挫,究竟是路线方面上出了问题,还是项目的主导者执行不力?从学科特点的角度来看,很可能是这种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式本身就存在缺陷:计算机是一个线性程度比较强的学科,入门门槛相对略低,只要基础设施允许、且产品设计得当,让传统经济系统实现数字化,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过去几年内,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线上产品就是明证。 而经济学则不然,它是一个相对比较多线程的复杂学科,入门很难,精通更甚,即便是最顶尖的经济学家,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可以解决一切经济领域的疑问,更何况市场经济活动的形成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纸上谈兵“设计”出来的,而是系统中所有人用脚投票的自发结果,从这点来看,让一群计算机科学家去“设计”一个数字经济生态的想法,很可能先天就是错的。即便是在区块链之外的传统互联网行业,类似的案例往往也不成功,不信看看各种网络游戏里玩家们对于金币贬值、物品定价机制的抱怨就知道了。 03小结支付之路不通,山寨被面临命运抉择时刻 从这个结论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支付领域的竞争上,由于缺乏成规模且持续性强的数字经济生态支撑,现在被人们所高度关注的山寨币,其实是很难与巨头数字货币相竞争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交通领域,一家创业公司自己发个“打车币”、跟和 Uber+Libra 的组合(Uber为Libra协会的组成成员)相比,谁的受认可程度会更高?再如在零售领域,一个初创团队假设要做一个“消费币”,那它与沃尔玛所计划发行的加密代币能同日而语吗?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可以说,无论是从最初的理论设想、还是近几年的实际验证中,事实都已经证明:山寨币项目团队想要通过自己创建数字经济生态、来在支付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设想,是并不现实的。正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支付战场上,山寨币最终还是要让位于巨头数字货币。 但这并不代表其存在就完全没有价值,在数字证券和债券这样的非货币领域,山寨币也许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发挥的余地,但无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众多定位模糊甚至错误的山寨币,未来是要经历一波大规模的挤泡沫的,这个过程必然会很难熬,然而,“出来混,终究要还”,正所谓当初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彷徨,在前两年山寨币高度过剩且鱼龙混杂的时候,它命运的结局,其实就已经被自己暗中敲定了。 原创 BTC17878 —- 编译者/作者:主任侃币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巨头数字货币入场 我手里的山寨币将何去何从?
2019-11-22 主任侃币 来源:区块链网络
- 上一篇:IPO三次折戟 嘉楠美股开讲AI芯片故事
- 下一篇:比特币走势讨论
LOADING...
相关阅读:
- 八哥币圈:10/29凌晨ETH行情分析与操作策略2020-10-29
- 2100万美元的基金-IDEO CoLab Ventures宣布了针对早期加密货币初创企业的风2020-10-29
- Polkadot短期价格分析:10月28日2020-10-28
- 晚间必读5篇|金色好文合辑|数字人民币全解析2020-10-28
- 2020年11月,您将如何交易1000美元的BTC,ETH和其他资产?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