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区块链如何影响医药营销?

区块链如何影响医药营销?

2019-12-10 谢兵 来源:区块链网络

区块链如何影响医药营销?



今年又是医药行业颇为动荡的一年。


4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今年全国将重点建设500个县域医共体,资源联动基层市场;




8月下旬,新一批医保目录公布,共调出150个品种,至少影响38家上市制药公司;




9月底,带量采购全国铺开,目前13省已经展开行动,8省已确定时间;




10月末,又突然传出“区块链+”的政策战略,指名要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创新应用,或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




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另外明年的指标还跟着在涨,已经忙得晕头转向,还要拥抱这新技术新应用——区块链。




01




区块链是什么?




简单来讲,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即使用多个模块共同记录连续信息,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 让各类信息完全透明,并且能提供每个节点的完整信息流,即可轻松追溯;


2. 区块链的数据无法篡改,即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




举个例子。一家四口,如果平时家里记账都只有爸爸,那可能会出现漏记或多记的问题。有了区块链系统,家里每个人都开始记录,此时每个人的记录就是一个区块,家庭的每一笔开支都会共享给所有记账人。在这样的情境下,数据都是公开的,一旦有谁账目不一样,可以通过核对其他人每次的记录来纠正,无法被篡改。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医药行业,亦可解决不少痛点,如药品安全、药价虚高、精准用药、相关人员信息安全采集等。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医药或将成为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区块链应用行业。






02




区块链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创新应用




那么,区块链最有可能落地在医药行业的哪些方面呢?我们简单梳理了三个方面,希望大家能一起来探讨。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包含:标准数据库、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标准数据库自动比对、物料平衡、偏差预警、数据批处理等):




一、生产企业:


1、标准数据:由企业提供,国家CDE或授权部门核准。标准数据包括:工艺处方、关键工艺参数供应商目录、质量标准(关键质量属性)


2、数据上传:企业实时将数据上传致信息系统:包括:物料入库数量、物料发放数据、生产记录(投料量、工艺参数)、中间产品、成品检验结果


3、数据处理:收集企业信息,自动与标准信息比对


4、自动预警:出现偏差,自动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企业预警、不同预警不同的处理方式:低级别预警,企业主动分析报告;高级别预警,飞行检查……




二、流通渠道:


数据上传:成品销售信息(公司名称、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等)、运输信息(运输公司、路线、贮存温度等)、多次分销信息等等。




三、数据修改:


1、数据库数据修改:通过网络修改,CDE或其它主管部门批准


2、其它数据修改,企业自己修改,但系统会保留原始数据及修改后的数据及修改记录。




其它的数据,如设备维护与保养、水系统监测数据、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等,应有尽有。也不用去编持续工艺确认了,质量回顾都不用做了。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参数都能实时收集,细思极恐,这就已经赤“果果”了。






03




未来已来




在医药行业,区块链甚至被认为有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其创新运用的核心在于从药品研发到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数据透明公开、可追溯,可有效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药物研发、控制药价、精准推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截至目前,诺华、赛诺菲等知名制药企业相继都在探索、布局区块链技术。




国家整改、规范医药行业的决心不会变,从规章制度到相关技术,各项政策层出不穷,医改愈演愈烈。




未来已来,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每一位医药人只有拥抱变化才能获得新生。




来源:江苏省医药联盟


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简介


2017年1月17日,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 (GBBC)在瑞士达沃斯正式成立。包括中国代表在内的来自25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代表齐聚瑞士达沃斯,共同见证成立仪式。


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 (GBBC) 致力于汇集全球政商界的领军人物,推动区块链技术中的创新和进步,培养伙伴关系,提高人们对这一开创性技术潜力的认识,为促进合作和伙伴关系搭建平台。并将协助公司,通过提高对区块链技术潜力的认识,并吸引对这种创新技术有兴趣的企业,来帮助他们的企业成长和提高其影响力和能力。与其他新技术一样,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需要谨慎的态度,与其配套的教育对于区块链技术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听黄奇帆讲“区块链”

黄奇帆资料图 《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文 | 黄奇帆




数字化(ABCD)的构成与颠覆性作用


数字化主要包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通常称之为ABCD: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区块链(Block Chain),C——云计算(Cloud),D——大数据(Big Data)]。对于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普遍的观点是“融合发展”,分不清孰重孰轻,孰先孰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其中既有区块链技术、也有大数据技术、还有云计算技术,三者合成一体,又衍生出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概念。但也有人认为,ABCD的地位并不平等,核心应当是区块链技术。因为,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问题,而且撞击到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问题。


如果将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没有网络,五脏六腑与脊梁就无法相互协同;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架;而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髅。有了神经系统、脊梁、五脏六腑、皮肤和器官之后,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数字化平台就已经成型了。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从DNA层面提升人的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改造之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大幅度扩展。


从具体功能上讲,云计算的核心功能在于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道能力;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静态数据之大、动态数据之大以及数据被使用后新生的叠加数据之大;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在于将数据通过滤波去除垃圾后变成信息,把信息经过挖掘推送后形成知识,把知识通过智能算法形成决策性判断;而区块链则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技术,是对“共识人群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果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大数据让生产资料分发更高效,那么区块链就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更大视野来看,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也可以通过新的信任机制大幅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


数字化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就在于它所拥有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所谓“全空域”是指: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从天到地,从地上到水下、从国内到国际可以泛在的连成一体;所谓“全流程”是指: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地信息积累;所谓“全场景”是指: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所谓“全解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而所谓“全价值”是指: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


数字化具有的五全基因与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从而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时,就形成工业制造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就形成智能物流体系;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就形成智慧城市;与金融结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在与金融相结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拥有的海量信息、计算能力,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安全性,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坏账率和风险。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意义和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党中央对区块链技术及其集成应用的前瞻性部署,彰显了区块链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它打破了中心化机构授信,通过数据协议、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地传输到这个区块中的所有其他节点,从而构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验证的数据库,建立一种新的信任体系,这种信任体系表现为五个特征:一是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接口查询区块链上的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二是防篡改性。任何人要改变区块链里面的信息,必须要攻击或篡改51%链上节点的数据库才能把数据更改掉,其难度非常大。三是匿名性。由于区块链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循固定的、预知的算法,因此区块链上节点之间不需要彼此认知,也不需要实名认证,而只基于地址、算法的正确性进行彼此识别和数据交换。四是去中心化。正因为区块链里所有节点都在记账,所以无须有一个中心再去记账,所以,它可以不需要中心。五是可追溯性。区块链是一个分散数据库,每个节点数据(或行为)都被其它人记录,所以区块链上的每个人的数据(或行为)都可以被追踪和还原。


  (二)主要类型。按照目前的应用场景,区块链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是公有链。主要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发送信息(或交易)且信息(或交易)都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也可以参与其中的“共识过程的区块链”。比如比特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挖矿(破解比特币计算公式)获得节点认证;只要认同比特币的价值,任何人都可以花钱购买比特币获得认证。另外,许多所谓的“加密数字货币”都是这样的性质,还有“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也属于这样的性质。


  二是私有链,也称专有链。它是一条非公开的链,通常情况,未经授权不得加入(成为节点)。而且,私有链中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皆被严格控制,读取权限则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比如,某社区需要选举,于是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票系统,社区内部所有人都可以在链上投票,但这个链只对社区内部和开发者透明,而且使用者可以匿名,控制权在社区主管机构,使用者只是参与者。可以看出,私有链是一个不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许多人认为区块链如果过于中心化,那就跟其他中心化数据库没有太大区别。


  三是联盟链。联盟链是指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组织或机构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其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这个例子很多,比如Libra就是和28家国际级支付机构共同打造的联盟链。最近,光大银行联合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基于区块链技术共同打造的“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也是一个联盟链,所谓福费廷交易平台简单理解就是票据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平台。


  (三)技术原理。就当下而言,区块链涉及四大技术领域。


  一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一起记录参与者间的数据行为(如交易、资产交换行为等),而共享机制降低了“因调解不同账本”所产生的时间和成本。


  二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每个账户的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单个账户只有在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三是共识机制技术。开发者必须首先考虑用怎样的技术可以使更多人对一种规则达成共识,同时还要考虑通过多少个特殊节点的确认,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数据行为的验证,从而完成一笔交易。一般而言,区块链技术需要若干利益不相干的节点对一笔交易进行确认,如果确认就认为达成共识,认为全网对此也能达成共识,这样才算完成一笔交易。


  四是智能合约技术。基于大量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地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比如彼此间定期、定息、定额的借贷行为。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属于信息技术、记账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无论是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其首要目标是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无法篡改。目前,在许多领域的应用都有很大进展。


  一是金融。金融已经数字化了,所以这是区块链应用最为得心应手的领域。目前,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领域已经有人开始尝试,而且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人们的探索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是否可以“省去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对接,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更加快速地完成交易。例如,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和信任机制,可以简化金融机构电汇流程,尤其是涉及多个金融机构间的复杂交易。


  二是供应链和物流。区块链在物联网以及物流单据管理领域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单据管理成本,可以监控和追溯物品的生产、仓储、运送、到达等全过程,提高物流链管理的效率。另外,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也被认为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上下游之间的直接交易可以加大透明度,提高信任和效率,如果区块链中包含供应链金融,那将大大提高金融的效率,同时降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用成本。


  三是公共服务。区块链在公共服务、能源、交通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领域也有较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目前由于信任缺失,民众反应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中心管理者有时无法确定,但使用区块链技术之后,这个问题可能瞬间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四是认证和公证。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如,最近,腾讯推出了“区块链电子发票”,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爆款”。


  五是公益和慈善。区块链上分布存储的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信息,均可以存放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链上,透明、公开,并通过公示达成社会监督的目的。


  六是数字版权开发。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的分布式记录,实现数字版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为侵权行为的司法取证提供技术保障。


  七是保险。在保险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等过程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但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尤其在理赔方面,通过区块链实现“智能合约”,则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投保人行为触发符合规定的理赔条件,则可实现当即自动赔付。


  八是信息和数据共享。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在大力整合,目的是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有效共享,节约存储空间和提升使用效率。在实现技术上,如果能够利用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既可以打通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还能提升公众调取政府公开资源的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使得离散程度高、管理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的多方主体能够有效合作,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区块链技术应当防范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毕竟尚处于早期萌发阶段,其理论基础、应用场景、技术安全、标准监管等还要大量完善。目前看,区块链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至少有三个问题无法回避:


一是存储空间的相对稀缺性。比如,有一项服务有1000万人在使用,理论上区块链应该建立1000万个节点,如果A给B转了100元钱,以前服务器只改变一个或几个服务器信息,现在需要1000万次信息修改和存储,存储空间、存储时间、能源消费提升了1000万倍,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时间。地球资源是短缺的,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这个缺陷在短期内看是灾难性的。目前,比特币的钱包已经需要占用几百G的存储空间,一般的手机都无法使用,普通台式机也够呛,进行一次比特币转账,根本没有办法实时到账,必须长时间对大量节点进行存储才能完成。因此,无论是改变世界的能力,还是区块链本身的能力,作为存储方式和信息传递的一种模式,区块链在短期内和互联网的发明、存储材料硅的发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相比都还有较大的距离,都不足以和这些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相抗衡。


二是去中心化的相对性。第一,在区块链中,只要每个人都记录所有人数据,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中心,所以有人认为区块链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我更愿意称之为“多中心化”;第二,区块链中一定有“群主”,这个群主是不是中心?第三,区块链中的规则由谁制定?规则可不可以修改?制定和修改规则的人是不是中心?所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很可能是在“去化别人的、传统的中心,而确立自己为中心”。


比如Libra,如果它真得按照其白皮书的规则运行,那必然导致几重后果:第一,绕过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发行世界货币,使Libra协会(联盟)实际变成世界货币的发行者,其地位堪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而Libra功能比特别提款权(SDR)还要强大(SDR只是个不流通的记账货币,但Libra不仅流通,而且记账);第二,其货币篮子想让谁进就让谁进,不想让谁进谁就进不来,可以轻易排斥一些国家货币(比如Libra的货币篮子先是计划纳入美元、欧元、英镑、新加坡元,而排斥人民币;后来又说只有美元);第三,篮子里的各国货币比例Libra协会说了算;第四,篮子货币会投资资产,资产升值导致Libra升值,这个升值预期会导致篮子货币之内的国家,其民众把手中的本币全部兑换成Libra,以致国家货币失控,货币政策失灵。


鉴于Libra协会可以凌驾于各国政府、甚至IMF之上,所以Libra非常霸道,带有很强大的攻击性,这也是各国政府反对、就连美国也不敢把它放出笼子的关键原因。从Libra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去各国中央银行化(传统的货币中心),而建立Libra协会这个新的货币中心,而且它是世界货币中心。


三是安全的相对有效性。区块链技术是防篡改、匿名的,但是,如果区块链的开发者、主导者想要篡改数据,是否可以做到?是不是可以更加简便易行?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许多人认为,区块链可以防骗是相对的。比如,现在就有大量所谓“加密数字货币”的开发者,当看到某个不利于自身的事件可能发生(比如监管),立即关闭交易。关闭交易系统就是改变规则,这时“加密数字货币”的持有者是否安全?其持有的所谓数字资产是否还存在?还有多少价值吗?再比如,比特币持有者就出现过被盗的情况。试想,如果盗贼没有技术篡改能力,那如何盗取别人的比特币?所以,一切技术都会有漏洞,尤其是互联网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它们需要经常性地补漏洞,谁也不敢说它完美无缺。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文标题:听黄奇帆讲“区块链”

本页面由【支点】排版引擎优化,未改动原文。


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简介


互联网金融博物馆于2015年5月18日开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冉北街9号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展示面积2000平米。展示互联网历史与金融历史的彼此演化,遴选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事件与领袖人物,并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先锋者提供一个展示舞台。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得到北京市金融局的支持,由互联网金融博物馆联合部分区块链业界的领袖机构,于2015年11月在北京成立,之后在杭州(2016)、上海(2017)、美国硅谷(2018)和阿联酋迪拜(2018)等地陆续建立由常务理事发起的区域中心。本中心为民间非盈利性中立机构,期待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块链智库和行业标准推动者。


中心是公益机构,其宗旨是与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区块链行业的培训认证和规范发展,鼓励实体产业的广泛应用,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区块链行业启蒙和金融普惠,促进中国区块链业界与全球同行的交流,共同建立行业规则。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和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等担任中心顾问。


诚招合作伙伴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诚恳邀请各地合作伙伴,联合培训并推荐有潜力的从业人员,建立当地培训代理网点,共同推动中国区块链市场的规范发展。




合作咨询




尚老师:010-53608996


尹老师:010-

—-

编译者/作者:谢兵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