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数字新基建趋势下的中心化数据风险突显

数字新基建趋势下的中心化数据风险突显

2020-03-14 遮天蔽日的猫叔 来源:区块链网络

3月10日,支付宝发布了最新战略,由金融支付平台变为数字生活平台。支付宝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服务商数量由当下的1万提升到5万,并服务4000万服务业商家。同时作为配套也会多角度推出系列辅助计划,包括赋能、扶持、培训等。

3月11日,支付宝进行了15年来最大的改版,有很多小伙伴发现支付宝变得更蓝了。

回顾上周,逍遥子张勇在杭州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和发展方向。数字化一定是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概念,最早见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新基建的范畴则包含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7个领域。

疫情倒逼数字化基建加速

从需求端来看,这次疫情倒逼很多行业包括生产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教育业加速思考自己的生产作业方式和商业模式。面对面交流变成了无接触的线上交流,到店服务变成了到家服务。人员不自由流动限制了用工,实体餐饮开始在线上卖起了菜,朝十晚十的购物中心变成了午十二晚六,视频会议、视频授课、云蹦迪成了特殊时期的常态。

在物理限制下,自由通畅的线上信息传递变成了正常开展工作与生活的基础要求。

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流量、网速、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与落后的通讯基础之间的矛盾成了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数字化基建会在未来创造出很多创新空间,比如使得数据、信息及现金流管理更高效。就像瑞幸所说,自己不是一家咖啡公司,而是一家SaaS公司,输出标准化的管理和规范。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也使得经济形态因丰富场景而变得更加多样化。

数字门店基盘

让我们把目光在往回收一收,看回到消费领域。2019年,消费已经是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70%。而在供给侧,中国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以PPP计价)仅为美国的43%,为此国家要求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以整个消费领域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同时,技术的变革推动了消费体验的快速升级,进而倒逼了商业形态的进化。

此次疫情下人们闭门不出成为常态,线下商超卖场人数寥寥,生鲜电商成为本次疫情最大收益者。春节期间,每日优鲜的交易额实现3-4倍的增长,新老用户大量涌入,客单价也提升了30元左右;在供给端,每日优鲜的日均蔬菜供给已经从之前的500吨翻倍提升到1000多吨。

消费者行为在此次疫情下的转变:

? 真正的全民参与:疫情之下,全民参与网购,包括年轻人不得不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手把手培训之下,很多50、60后甚至40后都学会了拿起手机下上一单。

? 社区电商成为更常见的渠道:以实体门店为中心服务周边3公里以内的社区,比如物美孵化的多点在这次疫情中异军突起。甚至一些社区中的夫妻老婆店以能够提供果蔬、日用品的门到门配送,流水翻倍甚至更高。

? 社群成为更直接的客户触点:以往老死不相往来的高楼用户自发组织了社群,并通过物物交换、集中采购等方式,既保证信息透明也维持生活秩序。

? 无接触物流和类自提点:由于无法实现到门配送,快递员们或者把包裹集中放在小区提货架上,或者干脆在车前摆满包裹,等客户自提。早期出现了一些混乱,后来不知哪家开始给包裹设置了简单的提货码,对码提货。还有一些便利店、水站也代理了包裹收寄业务(我们小区水站使用的是包裹侠)

而门店在此次疫情下的转变:

? 改坐商为行商:便利店增加了小区内配送到门业务

? 商业模式延展:海底捞恢复了外卖,眉州小吃在小区卖起了菜

? 用最新的方式实现业务上线:采用直播等当下流行的方式卖货,包括一些以堂食业务为主的品牌餐饮企业,切入外卖市场,并探索开拓一些半成品、自加热食品、熟食制品等饮食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餐饮零售化

? 用最原始的方式实现业务落地:在微信群中用价格清单发布产品

之前,我们过多的把视线放在了一线城市,之后,我们又认为渠道下沉已经实现的大面积覆盖,但真正的需求来临时,我们才会发现,仍然是机会满地。当看着微信群里长达200行十几大类的产品清单(纯文字无链接),当小区便利店老板问我能不能给找个移动商城或者小程序产品帮着他卖货,我们才知道门店的数字化程度到底有多低。

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支付接入。而是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标准化整合。企业应用服务商担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 B端客户付费意愿不强、自助使用能力较弱;

2. 自身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低,运维能力跟不上;

3. C端消费者使用习惯未形成。

但是简单算一笔账,我们就会发现:即使不收产品服务费,仅靠支付手续费,一个月店效10万的社区便利店,就可使服务商快速收回成本并盈利。

数字门店基盘,其实就是在数字技术之上,建立起标准化、可延展的数据、运营、业务、营销基础底盘,实现业务的可插拔拼装。在这场战役里,无论是老牌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京东,还是新贵字节跳动,都在建立完整的从IaaS、PaaS到SaaS的全套支持体系和服务商生态。传统零售企业和服务业也已经开始依托各大生态进行自己的数字化基盘建设,建立前端全触达的“全域门户”、后端供应链的优化以及经营管理的云化。

神仙打架,寸草不生。在完成基础战略布局之后,相信未来的2-3年是各个大厂建立线下融合线上的OMO战国时代(OMO,Offline Merge Online,也有说法是Online Merge Offline,我却理解不要简单从资本层面而是从业务本身来思考这个融合的问题)。

数字化基建的问题

有数据表明,新基建相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领域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两大领域的杠杆效应甚至可以达到40倍以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细思量起来,问题仍然很多:

1.巨头特权:数字化基建,应该还是国家队以及巨头的军备竞赛,无论低息贷款、专项基金、IPO及发债,都难有中小微企业的一块蛋糕。而一些产业因其特性势必会有垄断属性,在一个产业内并不适合引入太多的竞争性企业,因而这些产业可接纳的企业数量十分有限,作为占中国企业数90%的中小微企业更加无法涉足。

2.非理性投资:数字化基建很可能会造成过超前投入、重复投入和技术冗余。我前段时间在联通客服的电话引导下,把自家的宽带和手机都免费升级到了5G,然后呢?家里网络接入的设备没有一个支持5G,但反过来这却变成了来自用户的“刚需”,进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遍地开花入驻率很多都不到50%的孵化器,也是当年创业跃进的“遗泽”吧。

3.急功近利:经过两年多的经济危机,资本已经很少有耐性跟进中长期的项目,更多倾向于包装概念快速割韭菜套现离场。这就使得数字化基建很容易在缺乏引导和监管之下,变成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和造富故事。

有数据统计,北京、河北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的计划投资总额就高达33万亿元。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相当于拿出去年34%的GDP来投资基建。大水漫灌的投资,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后遗症。

从供给端来看,考虑离本文比较近的几个方向,就是5G、IDC、AI和工业互联网这四个信息化领域,当前最容易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动的应该是5G的基站和IDC。但是国泰君安的报告也指出:

? 在29省总投资规模为17.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占比41%,是重头戏;

? 房地产、土储(广场、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等)占比20%左右,在其次。

? 中央所提的新基建不足1000亿,占比只有0.5%。

举例而言,阿里云号称10年每年投入10个亿,前后共投入100亿。谷歌2019年就投入130亿美元(900亿人民币)扩建新的数据中心。相比较而言,1000亿投资真的是杯水车薪。

数据沙文主义

前面讲到了新基建的投入在政府角度,实际金额是很小的。新基建资金主要来源由国家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海外资金组成。用于5G基站的国家预算基金已是几大运营商的囊中之物;而IDC、AI和工业互联网则主要靠企业自筹资金。国家将更多通过出台有利政策实现市场调节而非直接下场实操。

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容易产生数字沙文主义。

首先,高度中心化,将涉及到数据归属问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数据到底是归属于用户还是归属于平台公司?譬如很多公司利用用户生产的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千人千面的产品、内容和广告推送,而消费者除了被薅了羊毛之外,自己并无实质上的收获。更卑鄙者,还会根据手机型号不同和客户等级不同,制定差异化定价。

其次,高度中心化,同样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自有互联网以来,用户数据的泄露便成为一个顽疾,Facebook、国泰航空、携程……举不胜举。

再次,谁控制了“能量”,谁控制了世界:基辛格有句著名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球。围绕着阿拉伯半岛的现代战争,核心都是“石油”;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中原,核心就是为了粮食。而数字化社会,可以说谁控制了“数据”,谁就控制了世界。即使在强调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里,因为交易所完全了解用户的交易数据和期货订单数据,可以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利用数据的信息不对称获取巨额利润。而视数据为石油的公司,则也将通过对数据的控制进而控制整个数字世界。

在数字世界里,无论是服务商,还是客户,都是《黑客帝国》中母体Matrix的能量供给者。而“数据巨鲨”则一方面挟用户而令生态,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和技术手段从服务商、供应商生态抽血反哺自身。

《黑客帝国》剧照

同时,高度中心化也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让我们把视线放回到2001年的911,这次事故不仅葬送了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800多家来自全球的公司和机构的重要数据也随之埋葬。而这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纽约银行。在这次事故中,纽约银行的数据中心遭遇毁灭性破坏,在通讯线路中断后,由于缺乏备灾系统和有力的应急业务恢复计划,数月后直接破产清盘。

回到眼下的2020年:2月23日,微盟因为一个技术小哥暴走,直接删库导致300万商家的数据无法找回,直到一周多之后,3月3日才在腾讯云的帮助下恢复数据。而腾讯云在2018年8月也曾经把一家创业公司积累数年的关键数据丢失。

新的一轮数字化基建,无论是对数字化和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还是上层应用,都一定会产生更具垄断性的公司。但不要忘记,刚刚过去的2019年,已经有多家数据公司、爬虫公司、金融公司因为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高管被抓、公司被查。

如何控制数据而不作恶,这是摆在中心化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了恶龙。

—-

编译者/作者:遮天蔽日的猫叔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