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 日,Binance 宣布推出 Binance.KR,这是在币安云概念推出一个多月后落地的标志,在加密行情依旧跌宕的当下,为什么云平台会被 Binance 如此看中? 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这样一家「公司」:建立在分布式云服务器上,遍及全球,既没有主体,没有员工,当然也不存在所谓的 CEO,或者高管,但仍能保持正常运转,大量的「志愿者」自主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而围绕在这家公司周围,还有成千上万家机构或组织,进行着各种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你可能猜到了,最符合这个描述的是 BTC。如果将比特币生态看成一家公司,自公司创立以来,即便创始人「中本聪」早已匿迹,但十年过去了,近千名开发者已自愿为比特币代码库提交了 2.3 万余次,且整个过程还在持续进行。
放眼到整个加密行业,从最初单一的比特币,到现今数以千计的加密货币,整个市场总市值将近两千亿美金,而围绕在比特币生态周围的从业者规模,也与日俱增。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人能中止或暂停比特币区块链,这个没有员工,但总能源源不断地创造收益的比特币,正创造着奇迹。
在加密世界,我们还能再造一个具备如此特征的产品或模式吗?
DEX 曾被寄予厚望
在加密行业细分的交易赛道上,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曾被寄予厚望。作为比特币拥趸者,不少人对 DEX 摒弃掉中心化平台可能存在的跑路、操控风险的做法无比推崇。
去中心化的做法看似美好,但从实际落地情况看,DEX 仍存在着多种无法逾越的障碍。最先值得关注的是使用门槛问题。
如今,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的门槛,已经简化到按照要求提交用户名、密码即可注册账户,至多加上绑定手机;到了中心化的加密交易平台,因为涉及资产交易,还需完成 KYC 等步骤,用户也可以接受;但是在 DEX 的场景下,虽然用户不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等操作,另一方面,却是要求用户更加熟悉加密钱包、秘钥和转账费用等更繁琐的知识与操作,这无形中拔高了用户的准入门槛,足以将非币圈的投资者拒之门外。
此外,DEX 还面临着团队是否要介入进行上币审查的两难问题。按照 DEX 运作机制,所有上线币种、交易过程理应不会有中心机构参与。代币都由智能合约写成,除去名称等显性特征,每个币种都有其专属的「DNA」,但如果没有审查机制,一旦出现仅同名或相似的币种,用户产生混淆,比如 2018 年 Newdex 流入 10 亿枚「假 EOS」后,最终导致数万美元损失。
而一旦引入了审查机制,又变成「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目前来看,大部分名义上为 DEX 的平台,大多引入了相应的审核机制,无论是上币或是下架代币,甚至服务的范围和地域,均有相应的规定,实际上并非完全的「去中心化」。 即便不考虑上述两点,DEX 还面临着交易平台中的核心问题:流动性低与深度不足。目前,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不用对手盘方式,而是采用多个资金池方式,如采用 Kyber Network 框架的 DEX,在用户发起交易后,由智能合约对多个资金池进行查询,选择最优价格后达成交易。此外,也有将订单簿放在链下的方案,由中心化服务器进行存储和撮合、只将交易结果批量上链的方式,提高订单提交、撤销、撮合效率的同时,还能防止订单冲突、抢先交易等情况发生。
另外,DEX 也并非绝对安全。中心化平台面临团队携款跑路风险,而 DEX 则可能面临代码漏洞可能引发的资金风险。去年 7 月,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 0x 因为发现漏洞,导致 0x Exchange v2.0 合约不得不暂时关闭,所幸没被黑客利用。
纯粹的 DEX 只存在于理想环境,也因此,当前 DEX 的体量远不如中心化交易平台。
我们能从 BTC 身上借鉴什么
比特币最初只在极客圈子中流行,不是没有原因,因为在比特币有价格和交易盛行之前,要想获得一枚比特币,玩家不仅要熟悉比特币和代码,还需要会配置电脑、加密钱包,并通过挖矿方式获取比特币。
不过,随着行业发展,各种门槛准入的问题已经被各种专业化公司一一解决。例如挖矿产业链,早已细分成了涵盖上游的芯片研发、矿机产装等,而中游的矿池,下游的交易平台、OTC 也已经相对成熟,即便是对代码、智能合约等所知甚微的普通投资者,也能通过场外、场内交易的方式方便地购买到比特币,而中心化机构的信用担保,也让用户不用担心交易的是假币。
再比如,随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整个行业的认知也越来越高,认可比特币价值的人越多,加上专业做市商与聚合交易平台的加入,让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和交易深度已经不再是大难题。
此外,虽然理论上比特币也存在着 51% 攻击的可能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遍及全球的众多机构和个人参与整个网络的维护与运行,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矿机公司的存在,也进一步确保了整个网络的安全。现在黑客基本上不能也无法摧毁掉整个比特币网络了,专业机构的介入和生态的日趋完善,足以让比特币发展成为没有员工成本的分布式「永动机」。
DEX 是目的,不是手段
在一开始就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 DEX 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如果跳出之前的框架,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实现 DEX,或者有没有可能让 Binance 这样的中心化交易平台整体变成 DEX?
要让这艘正在中心化航线上稳步前进的「大船」调转方向,并不容易。至少从 C 端流量来看,在用户已经对原有产品形成习惯的前提下,这种去中心化的微调更多在后端。
比如接入更多的现货、合约经纪商,开放越来越多的 C2C 法币交易通道,将这些业务开放给外部,发挥多方的作用,Binance 在去年 4 月推出的 DEX,又在最近执行内部经纪商 Broker 的去中心化,还相继开放了现货、合约经纪商的接入,开放越来越频繁的 C2C 法币交易通道,也印证着其寻求开放式平台的决心。目前来看,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可期。
而真正能将 C 端流量去中心化,让用户不再依靠品牌再做交易平台的选择,云交易所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018 年下半年,云交易所联盟计划曾盛行一时,但最终销声匿迹;近期,多家交易平台又因币安云的出现,相继推出了各种「云」服务,如 KuCloud、BHEX Cloud 等。这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试图通过共享技术、深度等交易平台需要的各种「组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从做法来看,确实走得通,瞄准的是增量市场。 一直以来,加密行业最成熟的玩法还是投机,以太坊的出现让区块链初创团队有了新的融资选择,而这也最终引发了 2017 年的加密牛市。因此,作为提供交易场所的平台,在延展交易场景方面,仍有所作为的空间。比如 Lauchpad 这种以项目融资为核心目的的平台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交易场景。只可惜 Crypto 行业一级市场投资与二级市场交易界限太过于模糊,很多人无法分辨其区别,但随着 2018 年后,Crypto 行业投机收益逐年降低,二者区分将越来越明显。
除了融资之外,支付也是可以扩展的领域,消费时支付 Token 给商家,商家在收款的过程中会经历 Token 到法币的转换,也是一个交易场景的延伸,例如 3 月 27 日推出的 Binance Card 等;被不少人看好的非同质化代币 NFT,虚拟游戏道具或艺术品同样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新的爆发领域。这些领域所需要的交易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可以通过接入云端主站中实现,为了满足这些场景所诞生的公司,也将成为整个生态的一部分。
从比特币自主运行十余年,目前还在安稳持续来看,代币在其中的激励不可或缺。除了最初的理念和追求,比特币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不断上涨的价格,吸引着投资者不断涌入。对交易平台来说,彻底的去中心化过程中,收益的再分配是否能够让整个生态形成正向循环也是至关重要的。
想要想构建一台没有员工的线上赚钱永动机,交易平台的去中心化尝试蕴藏着可能。
本文版权属于区块律动 BlockBeats,如需转载,请附带本文超链接。
—-
编译者/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