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了“诉诸”某某这个逻辑问题,链接在这里 感谢cncoin的评论: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去诉诸大咖、名机构、诉诸权威还不是向中心化靠拢。行走认为一方面可能是主动的跪,另一方面也因为“大环境”如此,用户、投资者就吃这一套,所以信息、内容和媒介就被“驯化”了,投其所好而已。 今天我们继续以币圈为例,继续分析几个会让论证无效,会让你的判断失效的陷阱。 以下,enjoy: 一、以偏概全的含义 我们在做论证一件事时,经常用的方法就是举个例子。 但简单枚举得出的结论往往并非必然。既然是例子,那就代表了我们的主观选择,是我们为了说明结论的有效筛选出来的。可靠的结论往往需要建立在大样本,且取样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够大的基础上。 我们通常把样本过少,只能代表局部从而导致结论过于简单的论证方法称为“以偏概全”。 常见的以偏概全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有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据的情况;也有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的情况。 行走先举个例子:在针对币圈投资者对投资标的偏好度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在国内某交易所的论坛中随机询问了 300人的投资情况,发现更喜欢山寨币的投资者高达75%。因此山寨币依然比比特币更有前途。 二、原来有这么多的“偏”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这里存在哪些以偏概全的问题: 1、先从最小范围的偏入手。300人这个样本是否能足够代表该交易所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资金规模,不同风险倾向的用户,会不会某一类样本过于集中,某一类又不够? 在统计学中,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计算离散分布来解决。简单说,我们要先把交易所的用户分成不同的大类,然后计算出每一类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之后在做抽样调查时,样本的不同类用户分布也要按照总体的分布比例进行。 2、往外扩一点,国内的一家交易所,是否能代表全部国内交易所?国内和国外交易所又是否有区别?当然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这又是一个以偏概全。 一个以现货为主的交易所,因为山寨币大多没有做空和期货交易产品,所以现货越频繁,相对的山寨币交易越频繁。而期货、期权 合约类产品,目前更多集中在btc、eth、eos等少数项目上。 在国内外交易所的对比上,国外交易所机构投资者更多,而个人投资更多倾向于长期投资,交易频次比较低;国内则刚好相反,散户多,短期交易多,交易多寡受消息面和币价影响较大。 3、在往外扩,就是前面提到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果调研样本中只有一类投资者,或者一类占大多数,依然有以偏概全的可能。 4、最外一层,本身采用调研去问投资者投资倾向本身也是一种以偏概全。 更多的人哪怕自己投资了山寨币准备博短期的机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但短期博山寨币其实有其内在逻辑。在熊市的下跌和横盘阶段,其实小币种“投机”机会更大。 一是因为小币种盘子小,容易控盘拉升;二是小币种,特别是前期已经有过90%以上跌幅的小币,割肉出局的早就出局了,套牢在山顶看风景的也不会因为一两倍拉升就卖出。这样控盘方去拉盘,对手方相对会较小,付出的成本低。 如果全部数据都在链上,或者是交易所本身掌握数据,其实并不需要做调研,而只需要把过往交易的数据拿出来做统计,自然就知道到底用户更倾向于哪类标的了。 这本身是大数据出现后,为什么会给调研机构带来很大冲击的原因。如果人的行为能够自动生产数据,将这样的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的准确性和价值是会大于人主观判断和主动告知的信息的。 三、活生生的例子 今天下午万卉和咕噜做了一场关于稳定币去去中心金融的对谈直播,行走还没来得及看。但在之前万卉应该是在准备这个话题,贴出了以太上最大Defi MarkerDao的一张截图: 至于论证的问题,其实几位大咖也都分析了。 因为稳定币市场会快速增长,得出DAI就大有希望 ,MarkerDao显然翻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稳定币的市值中,USDT这个超级中心化的,干掉Tether币价就不可能再稳定的币占了80%的份额,如果在加上各大机构、交易所发行的中心化稳定币,其实稳定币市场规模变得,和去中心化金融,以及只占了整个市场1%份额DAI就真的关系不大了。 这样的以偏概全其实在币圈实在太多。更多的出发点其实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项目,自己喜爱的项目获得更高的预期和更多的市场关注。但逻辑问题出得太严重,作用反而是相反的。 比如认为现在那些货币通胀和失去主权信用的国家人民就应该抛弃法币,拥抱比特币。行走向来不否认比特币作为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的价值与意义。 但仅以目前比特币的市值看,不要说一个国家,哪怕百万规模民众将他们的资产全部换成比特币,整个市场里全部流通的比特币也不够他们买的。 也许你会说,那很好啊,庞大的需求会急速拉升价格,但价格拉升也只与之前拥有比特币的人有关。因为总量有限,那些想持有比特币的去抗法币贬值的人,因为价格上涨依然无法买入比特币。 规模不同的市场,和规模不同的用户群体,对应的逻辑、模式和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多说一句的话,Def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其实也在于此。做科技创新的人进入金融领域往往开始都会带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觉得这么一个天然数字化的领域,互联网、区块链的工具一上,立马传统金融机构就能被颠覆掉。但他们忽略了,金融数字的背后是资产,而资产的得与失都和人性与人心相关。人性、人心永远是用公式算不出来搞不定的。 这些主导和设计Defi项目的人,在Defi市场真的扩大十倍、一百倍时,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经验和准备去面对?要知道,无论是华尔街还是各国央行,面对的市场复杂度和用户规模,安全风险都要远远高于目前的Defi。 四、洞穴隐喻和走出洞穴的人 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讲“以偏概全”这个思辨工具无限放大,揪着别人的偏不放。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脑容量有限,生命也有限,没有人能在所有领域掌握所有的知识和信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没有人能在面对超级复杂的外部变化时次次决策准确。知晓自己的平凡,知晓我们身边和我们崇拜的人都很平凡本身并不丢人,反而会让我们走出自己的“偏”,看到更大范围的“全”。 承认自己知道的很少,不知的很多,我们才能沉下心来听别人讲,听别人的逻辑和接收他们的信息。 柏拉图哲学里有个有名的故事:洞穴隐喻。那些一生生活在山洞里的人,只有在篝火照射影子投射到山洞中,才能认知到自我,并透过投影隐约看到洞穴外部的世界。 那些没有好奇,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不需要知的原始人,一生也许就萎缩在山洞里生活,一生都不曾见到过真实的太阳。直到有人发觉也许投影出的世界并不真实呢,也许我们都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呢?这个知“偏”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偏,又通过行动爬出了山洞去见识那个更大的“全”。从偏到慢慢变得更全,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这个过程就是人精神进化的方式,也是科学一路走来的方式。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币圈的逻辑漏洞之二:以偏概全
2020-05-24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MicroStrategy的底线在比特币走势上变得更加强大:本周的坏加密新闻2020-11-01
- 凌晨精评:BTC再度拉升突破去年高点长线布局来袭2020-11-01
- 比特币积累了大量机构支持2020-11-01
- “回馈比特币”,2gether用户在黑客入侵后要求速度2020-11-01
- 如果比特币达到一个关键水平,它可能会反弹至历史新高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