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货币战争(四)

货币战争(四)

2020-06-10 中本云智 来源:区块链网络

货币的作用域与作用力

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后,货币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大体上会有法币,公司币或联盟币,共识币和私人货币。法币是国家主权货币,比特币可以看作是全球共识货币,Libra则是公司币或联盟币,也有私人货币,这类一般只有几名开发人员。多种货币形态的出现,用户如何明辨优劣?这主要还是看货币的作用域和作用力。

所谓货币的作用域就是指它的影响范围,涉及人群。一般而言,法定货币由法律强制执行,法币的作用域就是指在该国的主权范围内。美元是通过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结算协议达成的全球货币地位。那么,美元的作用域就是超主权的,作用于全球。比特币的作用域由于其独特的技术设计,理论上来说,比特币的作用域也是全球,但它依赖于人们对其的认知、认识,即全球化共识,它不依赖于强制,也没有任何协议框架可遵循,完全依赖于民众的认知程度。Libra的作用域也是全球,因为Facebook社交软件跨越多国,用户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黄金虽然已经被剥夺货币地位,但它的作用域也是全球,它也是依靠共识维系的,由于产量相对恒定,因此,各国央行将黄金作为一种备用储备,以平衡美元带来的影响。

所谓货币的作用力是指推行该货币的力量。根据物理学,万事万物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法币的作用力是最强的,由政府信用背书,法律强制,如果违反法律的规定,实施反作用力会导致其违法,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如果违反贸易结算协议和IMF监管框架,则会受到经济制裁。因此,美元的作用力比一般的法定货币更强。严重的情况下,美国可以动用武力颠覆其违反美元贸易结算体系的国家。比特币的作用力是最弱的,它没有任何强制,完全依赖人们的共识,人们可以持有它,称赞它,也可以诋毁它,甚至在链上做恶都可以。因为比特币不依赖于强权,依靠全球化共识维系。Libra(天秤)币是由公司或联盟发行的货币,也只能依靠其影响力,不能依靠强制手段,当然在旗下的社交支付中,Facebook可以禁止其他第三方支付,从而达到一定的捆绑效果。其作用力相比于比特币强一些。公司币或联盟币主要是基于市场影响力和用户规模。黄金的作用力也很弱了,因为已经被剥夺货币地位,它也只能依靠共识和成本来维系。

货币的作用域和作用力,不能简单地用其所受到强权和影响来一概而论。譬如黄金,现在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强制黄金的流通,但它的共识和影响力将长期存在。

看上去,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后,非常混乱,实则不然。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和当下区块链行业的共识来看,确实任何人、任何企业和任何国家都可以发行货币,但它们的作用域和作用力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影响力不一样。法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且通过法律强制发行和流通,任何人不得拒收,违者触犯法律,要追责。比特币这类全球共识币,关键在于其技术发展和全球民众的认可度,接受的比特币超主权货币的人群多,那么它的影响力就会增长,否则,可能被抛弃或成为小众人群的数字资产。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将比特币定义为加密数字资产,而不是货币,也就是说比特币要成为货币来流通,至少在国家、政府存在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成为现实。当然,也不能排除未来区块链出现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因为技术是可以改变权力的影响力和运作方式的。至于Libra之类的公司币,是在政府监管下发行的,要迎合监管需求,只能锚定主权货币,成为法币意义下的稳定币。理论上来说,价值与法币相当,基本不存在投资价值。只能说稳定币的技术含量更高一点,可能会对一些较小的经济体和国家构成威胁。Facebook这类跨国公司发行的货币,只能依靠其提供的技术和服务来影响用户,打造支付生态,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我们使用这些移动支付,仅仅是用来交易和转账的么?不是的,更多的是因为平台提供了满足网民的衣、食、住、行等便利,包括理财、保险、购物、消费等场景,也就是说,类似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发行的货币只能依靠其平台的生态来影响用户,而不是靠法律来强制使用。它的作用力就弱很多。同时,平台之间是存在高度的市场竞争,不同的人群对平台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在未来,随着货币战争形势的发展,一些所谓的主权货币,可能会被强势货币、公司币和共识货币、加密货币所取代。这其实已经有先例了,在津巴布韦,过去政府滥发货币,以至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250万亿津巴布韦币只相当于1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个形象的例子是:拉一车钱可能还不够车费,钞票泛滥到了什么程度呢?当地民众用钞票编织花篮来卖。可以想象,这样的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已经荡然无存,2008年以后,津巴布韦政府放弃发行法币,改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8种货币在该国流通。未来,随着货币战争的越演越烈,类似津巴布韦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一些强势货币会逐步取代一些较小国家的主权货币。有专家预测,未来全球货币可能将只剩下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比特币、较大规模的公司币。其他的主权货币可能被取代或消亡。

这里有个疑问,如果任何企业、任何人都可以发行货币,那不乱套了么?其实,即便给所有企业、所有人这个权利,意义也不大。刚才说过,货币除了需要有资产锚定,关键还要看它的影响力,即货币的作用域、作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的一句名言,道破了货币的本质。他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货币的作用域与作用力决定了货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人们接受的,是国家机器的强制?还是跨国企业的影响力和提供的服务?是全球化共识,还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惯性认知?货币的作用域和作用力决定了人们的共识程度。

私人货币,它的作用域也是完全不同的。假如允许普通人发行货币,但问题是货币需要资产锚定,普通人拿什么来锚定?另外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其他人的共识,却非常困难。譬如某人在链上发一个数字货币,谁会接受呢?可能连他的亲人、朋友都不见得愿意要他发行的货币。理论上来说,在未来,可能每个人都有发币的权利。问题是,每个人都能发币,它也意味着普通人发行的货币一文不值。你发一个币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发的这个币谁会要?你父母会要吗?你的家人会要么?你的朋友会要么?同样是私人币,明星发行的货币影响力就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明星币会有他的粉丝购买和持有。普通人、平民发行的货币谁买?谁会持有?这就是货币的作用域和作用力。能否发币根本不是货币的本质,而是是否有资产锚定,能否达成共识才是关键,尤其是全球性的广泛共识。在真实世界中,共识的达成是艰难的、缓慢的。也因此,主权货币才需要通过国家机器强制发行。

央行数字货币

区块链问世以来,随着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数字货币逐步被金融界接纳和认可,尤其是Facebook的天秤币(Libra)的迅速推出,它们对主权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在加剧。事实上,区块链技术的到来,无疑将所有的国家、科技企业、民间科研力量都绑上了一台高速行驶的战车,货币战争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暗战,而是变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集团性冲锋,谁掌握了货币战争的核武器和制空权,谁就能傲视群雄,对其所有潜在“敌人”构成降维打击。按照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观点,过去被斥责为歪理邪说的——货币的非国家化,正在成为现实。“货币的非国家化”意味着不仅国家可以发行主权货币,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发行货币,所有的货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将那些共识程度低的劣币驱逐出市场。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Libra币的推出,许多国家的政府以及央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包括欧盟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都表达了担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不以人为意志的。迫于形势,央行以及一些经济体在担忧的同时也积极布局央行数字货币——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文全称: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简称CBDC。)

在过去几年,部分国家政府对数字货币持负面看法,然而随着天秤币的推出,以及早期的一些大国央行率先研发CBDC,很多国家敏锐地意识到了货币战争的信号,迅速改变了态度,也开始尝试研发本国的CBDC。截止目前,至少有上百个国家和经济体都在研究CBDC。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80%以上的国家都在加快、加码CBDC的研究。包括中国、欧盟、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瑞典、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越南等。尤其是一些小国,对于CBDC则更积极,毕竟这些小国更害怕在当前的数字货币战争中被其他货币造成冲击,并蚕食其主权市场,如同津巴布韦一样,被迫使用它国货币在境内流通,放弃发行主权货币。由于CBDC强调货币的监管和绝对的控制。因此,只有部分国家在探索是否在本国的CBDC中加入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

中国的DCEP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批着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从2014年就开始对DCEP进行可行性研究。DCEP(即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也就是中国的CBDC。Facebook自从宣布将发行天秤币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DCEP的研发,2019年下半年就通过了小范围测试。2020年4月,央行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公开测试。测试单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苏州城区以及雄安新区的相关单位。随着DCEP进入商业测试,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即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央行的DCEP暂时可能不会采用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一般采用去中心、多中心等形式构建共识节点,这与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掌控法定货币的意愿相悖。因此,DCEP仍然使用的是中心化数据库,不过,也集成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报道中介绍,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则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做到与商业银行完美对接,而不至于在推行DCEP的进程中,对国内银行业造成冲击。DCEP的发行是对现有支付方式的变革。国内最近几年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广泛流行,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就已经占据移动支付领域90%的市场份额,不过,移动支付是纸币、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而DCEP则是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

世界各国央行将货币发行分为M0,M1,M2;它们分别是指:

M0 :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 :包括 M0 +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

M2 :包括 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单位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0又被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M1又被称为狭义货币,M2又被称为广义货币。

截止2019年12月末,国内M0余额7.72万亿元,M1余额57.6万亿元,M2余额为198.65万亿元。

当前的移动支付实际上是M2的电子化,而央行推行的DCEP则是将部分M0的数字化,是对M0的部分替代。从支付方式来看,比移动支付更先进,可以在离线、无网络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手机碰一下,就能完成转账,而移动支付则必须基于网络运行,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是无法完成转账的。DCEP实现了接收和支付都可以离线进行,因此也被称为“双离线支付”。其适应的场景应该更广泛一些。

另外,DCEP与传统银行账户不同,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就能实现转账、支付等应用,摆脱了对银行账户体系的依赖。

最后,公众对现金的依赖,主要表现为现金的使用是匿名的。从此次DCEP测试的公开报道来看,DCEP保留了部分匿名性。DCEP仅能通过央行的总账追踪资金的流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隐私和现金的匿名性。

DCEP的呼之欲出,意味着中国的CBDC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它也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在成为现实。作为国际市场上最主要主权货币之一的人民币,相信在DCEP的“双离线支付”技术的支撑下,会得到快速推广。

SDR数字化的可行性

与各国央行的CBDC不同的是,有不少专家建议发行一种全球性的货币,例如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全球货币,对此,IMF没有表态支持。IMF副总裁张涛最近在伦敦经济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观点,IMF积极支持各国研发CBDC,他认为CBDC的前景广泛,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快速、无缝的转账并为无银行账户的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他同时也指出,CBDC的推出,会加剧数字货币的竞争,未来不排除会出现一个或少数几个强大的CBDC,可能会垄断全球央行数字货币。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货币“美元化”。

国际上有一些专家建议将SDR特别提款权数字化,全球发行和流通。笔者认为,在当下将SDR数字化,不太可行。首先,SDR的推出会削弱各主权货币的作用域和作用力,从而形成SDR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市场创新和技术进步;其次,SDR的数字化根本不可能会得到成员国的支持,尤其是美国。美国对于IMF持有最大比重且拥有否决权,对于任何可能威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的提议可以直接否决;再有,也会影响成员国的主权货币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尤其会削弱主权国家的政府权力,因此,成员国也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提议;最后,各主权国家的发展程度不一,每个国家都有本国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货币是关全局,SDR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必对各个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也不可行。就目前来说,IMF维持现状,由各主权国家研发自己的CBDC是最好的策略,以此形成公平、自由的竞争。

—-

编译者/作者:中本云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