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Defi在中国,一边踏空,一边火热,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行走笔记:Defi在中国,一边踏空,一边火热,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2020-07-22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继续输出由巴特币组织,通证思维实验室主讲的关于Defi的讨论。

上篇在这里

主持人:

Defi是17年进入我们视野的。如何理解Defi经历低潮后在现在的时间点的爆发?

贺宝辉:

回过头看Defi的发展,Maker 是15年开始做的,Compound也做了三年以上。朱嘉明老师在接受巴特币采访时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Defi会在今年得到如此大的关注,前几年没有爆发?

我的观点是:我们对于区块链的落地速度幻想得太快了。总认为今天想到,明天就落地。或者今年开始成立公司,产品就要有一千万的用户。这种幻想是不合理的,不仅在区块链领域,在互联网领域也是非常难做到的。

尤其这不是项目的问题,而是产业发展的逻辑。

因此我们要去思考Defi行业如何落地的问题。一开始一定会走很多弯路,会去试错和摸索,这些确实需要花一定时间的。

其实当把时间拉长到两年,金融波动的因素就会被消除,整个Defi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只是在等待一个爆发点,在积累、蓄势,之后就会开始垂直往上走。

从人类社会发展看,也是在科技革命后迎来的爆发。如果统计GDP的增长,在科技革命之前都非常缓慢、平滑,科技革命之后就是一条陡峭的曲线。

Defi今年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其实对于拐点是如何来的,大家不要抱提前预知的想法。事物发展过程是有很大随机性的,我们只能知道大的趋势和周期,对于短期的预测都是不明智的行为。我们只能在事情发生后回头看,为什么它会发生。

对于Defi的爆发,我认为推手还是要回归通证经济的逻辑。Compound开启了流动性挖矿,引起了行业震动,能够超越Maker成为行业第一,核心是通证经济。

流动性挖矿我们来做个类比。互联网时代有千团大战,拉手、美团、窝窝团开始烧钱,我们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大餐时我们才知道了团购而且用了起来;滴滴和快的烧钱推打车,背后是阿里和腾讯对移动支付的推广,带动了网约车走向普及。当行业需要起势发展时,一定是整个行业都在推动,在做教育。

流动性挖矿可以类比当年的千团大战,且更猛烈。千团大战和打车大战都只是补贴行为,而流动性挖矿除了对C端用户的补贴之外,对服务提供者还是激励行为。

对于供给端的激励,其实传统的股权激励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们看到有人批判流动性挖矿不可持续。确实不可能一直持续性搞下去,就像千团大战、网约车现在也没有那么高的补贴一样。但股权激励,供给端的激励是需要持续搞下去的,需要持续给流动性提供者提供激励,让他们持续提供服务。

短期而言,一家开启了补贴和激励行为,所有Defi协议不可避免的都会正面迎战。这和千团大战一样,掀起的将会是行业大的知识普及,会通过财富效应吸引大量用户涌入行业。

对于流动性挖矿或者叫激励,我们通常会分为供给和需求两端来看。对于需求端的补贴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在Defi中就是不能一直给用户造高利息,Vitalik也提到过,高利息是不可持续的行为。

在供给端是可以持续优化的。以传统的供应商、分销商体系来看,激励是在所有产业中持续存在的。

只不过Defi在现阶段缺少需求端的用户,所以可以多补贴,多烧一些钱,先占有用户。之后我认为会把更大精力放在流动性激励的供给端。

主持人:我会想到平台战略的网络外部性理论。Defi领域也许可以做一些理论上的创新。

您之前撰文指出,Defi领域中国创投正在踏空。如何定义踏空,海外Defi的发展如何,以及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贺宝辉:

媒体报道比较多的Defi协议几乎都是海外的。包括Maker、Compound很少有华人的参与。在主流的前三十家Defi协议中,中国投资机构投的不超过3家。而在Defi锁仓排行榜上华人做的Defi协议也不超过三家。这是非常明晰的态势。

我们更有必要的是来分析背后到底是什么造成的。通证思维实验室也在反思,我们之前为什么没有这么大力度来做Defi,才导致了错过。

1、是不是社区的原因?

普遍而言Defi协议都是基于以太坊搭建的,而以太坊的社区是以海外为主导,华人比较少。但认真思考会发现,很多社区都是海外主导的,但国内依然可以在其中参与很多,不应该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2、是不是因为华人开发者都比较紧功近利,比较急躁,想快速借着概念赚到钱?

从通证思维实验室自身来讲,区块链这个小圈子里很多人都坚持了三年、五年。其实会有一批人不仅仅是为了钱。大家是认同区块链所代表的信仰和价值观的。这批人并不是做不了什么,而且通常是活跃在舞台上的,通常大家所说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点也不应该成为障碍;

3、是资本层面的问题吗?

和富士康交流时,他们谈到华人做投资是不缺钱的。Defi本来就是个小圈子,和新基建的投资比起来花不了很多。而国内资本圈面对的问题更多是没有好项目投,缺少海外连接性投不到海外项目的问题;

4、理论层面

这个我前面做了分析。我们前几年就发现了金融是当下区块链能落地的事情。但即使我们做了理论分析认为金融能够落地,也没有做实质性分析。

针对我们自己进行反思,我们找到的原因是:我们太着急。太想短时间做成一件大事。

我们看到了各种大型企业有各种资产,我们立即想到它们需要搬到链上来,需要和区块链做结合。如果现在让你选择,有基于ETH的借贷,还有将全世界所有黄金、茅台酒这样优势的股票放到链上想象空间哪个更大?当然是后者。

所以我们就会专注于后者做相应的研究,做项目的推进。回过头看我认为顺序搞错了。后者做在前面是落不了地的。

我们经常讲“出圈”,但出圈的前提是入圈,必须先有一个圈子,在圈子里才有资格谈出圈的问题。如果你都没在圈子里,谈什么出圈呢?

中国目前Defi领域就处于这个状态。圈子还没有划好,因为重要的是入圈,把框架搭起来。

Defi可以在链上形成完全的闭环。所有操作都可以基于公链完成。有了闭环之后才有了吞噬的效应,才开始真正出圈,开始把实体资产,比如和供应链相关的,汽车金融等开始听到Defi基础设施上做打通。

如果Defi的圈子没建好,谈出圈就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的。

主持人:对于踏空,中国创业者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去做?

王玮:

中国VC投资层面的集体踏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会把投资分为三类。映射到传统金融市场可以做个类比: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固收或者叫理财。

Defi投资恰好也有这三类。一级市场就是刚才讲的国内VC集体踏空,没有投到好项目;

二级市场类似股票,Compound等平台都发行了治理类或其他的Token。而购买Token普遍是个人投资行为;

第三类买理财产品的投资,在Defi中是把币借给Compound去放贷,或者将流动性注入到Uniswap平台上,扩大资金池,收取手续费。

我看到的情况是,在第二类和第三类投资上,中国人可一点没踏空,比外国人还积极。他们的嗅觉灵敏得很,天天会去研究哪个品种涨。

很多中国人参与Defi和区块链,还是投机的心态。赚点钱,炒个币。而确实没有专业眼光的大投资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去支持国内行业的项目做更好的协议、产品和生态。

如果我们的投资人永远是这个状况,国内区块链和Defi的发展肯定会永远受到制约。

主持人:确实在二级市场,不是踏空,而是非常热闹的情况。

最后想请两位老师谈一下Defi领域个人关注什么方向,希望做哪些探索?

王玮:

我会从产品和技术落地的角度出发。

第一是产品化形态的,比如交易入口,更方便用户的应用,无论是B端还是C端能更好接触Defi,让资产更好的投入Defi,交易如何更高效、便捷和人性化。这是有点偏互联网型的产品。

第二是数据分析类产品。Defi原生的交易数据都在链上。会为做数据分析的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想在传统的Cefi领域拿数据,做分析是根本不可能的,都被巨头把握着,彼此也不打通。

Defi数据分析的空间是非常大的,直接关系到可以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产生哪些价值。

第三个方向,我们希望做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新兴的协议,无论是交易协议还是借贷协议。协议层相对而言受制于国内投资环境,会有一定影响。如果在资金比较薄弱情况下,势必要花非常长时间迭代才**有突破。比如现有协议,可能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投资,可能一两个程序员也做成了,但可能用了三年。当然如果能获得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可以大幅度提升协议的进度。

国内目前做Defi协议的项目很少,但从我们的分析中,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模型中,协议都是一个至高点或者说护城河。

从产品、技术层面我们都有做行动和储备。

贺宝辉:

因为是同一个机构的,观点肯定是一致的。

第一个类别,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Defi让更多人能用到,协议如何让中国用户更好的使用。包括咨询排行榜、聚合应用、工具。这是我们认为能实际落地和能做到的;

第二是刚才我提到Defi未来会成为金融的清算层。在Defi之上难免会有一些实体资产要和中心化金融做结合,而中心化就要结合本地化的部分。比如房地产、汽车,因为不同国家的政策不同,也会产生更多细分的Defi协议。这也是我们关注的点;

第三类,主流的借贷协议我不认为已经完全成形。现在Defi可能只走了20-30%。因此目前Defi还无法突破和超越Cefi。

至于如何超越,这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脑力,需要团体共同推进的。当下Defi圈子还太小,需要更多人进来,需要更多人、资金进来才能推动落地。即使智商很高的人进来也需要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也会做好Defi在国内的知识普及和教育。这是我觉得作为Defi早期从业者有必要做的一件事。

有了人和资金,做了很好的教育之后,协议落地才有可能真正的到来这需要一定时间。

总结起来就是三类,一是连接Defi世界的应用;一类是local(本地)资产的local的协议,第三类是做好前期知识普及。

以上就是这次直播活动的全部笔记分享。

补充一个点:

Defi中国缺席的原因,或许和监管与P2P频繁暴雷后对金融科技的容错或探索空间收窄也有关。

一方面两位嘉宾其实都不算“币圈”人,并不知道其实有些“国内”机构和个人是投了Defi项目的,只是因为资金出海和抗风险的考量,94之后这部分机构的个人大多选择了出海;

另一方面,国内一窝蜂上项目是普遍现象。但红海的大多是热点领域。类似15年的Maker,要做三四年冷板凳才会爆发的事情,在国内更多确实只有一级市场会去投。但正如之前笔记中一位嘉宾提到的,和犹太人并称最有商业和财经智慧的中国人,从来不会缺少发现价值的眼睛。在一级市场中,Defi其实并没有缺席。

行走也相信,区块链领域中还有更多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冷门”和小众领域,虽然你可能无法投资一级市场,但在项目早期,参与项目的机会其实太多太多,陪伴本身就是发现价值与验证价值成长的过程。

以上。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