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刘昌用讲解比特币白皮书(四)十年后回看白皮书的启示

行走笔记:刘昌用讲解比特币白皮书(四)十年后回看白皮书的启示

2020-08-07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继续更新刘昌用老师对比特币白皮书的拆解。笔记来自巴特币学院公开课。

第一篇:比特币的非对称加密链接在这里

第二篇:比特币从交易到转账链接在这里

第三篇:比特币的经济与隐私模型链接在这里哦

以下,Enjoy:

八、十年回看白皮书的性质和意义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回看白皮书和当时看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历了后面很多的事情,包括比特币内外部演化出的新的问题。

1、简洁的系统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本聪结论中说的一句话:这个系统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非常简洁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想要重要的东西变得非常安全,机制一定是非常简洁的,简洁到大家都能清清楚楚看到它是安全的,就能实现真的安全。

现在从比特币系统中演化出的各种复杂系统特别多。但每增加一个复杂度,可能就增加了十倍的问题和风险。

简洁的模型才是强健的模型。比特币到现在屹立不倒,靠的不是复杂,而是简洁的系统。

2、白皮书是否能成为《圣经》

现在很多场景下,尤其是有些币种和派别将比特币视为《圣经》。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唯一标准是回到白皮书看一看,当时中本聪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做。符合他的方式才是对的。

我们在看白皮书的过程中会发现,其写作并不像《论语》、《心经》讲的是道理、事迹,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阐释。中本聪的白皮书写得直截了当,讲的是去掉第三方信任,做一个密码货币。要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用哪些技术解决。

比特币白皮书是一份设计说明,不是给小白看的,而是给专家看的;不是给经济学家看的,不是给计算机学家看的,也不是给密码学家看的,是给那些在他之前已经做过密码货币,有过尝试的人看的。他们一看就懂,知道中本聪想说的是什么,要干什么,是怎么干的。

如果你不是白皮书的受众,可能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如果是写给经济学家看的,就会从记账货币角度入手;要是给计算机学家看,要从哈希函数、默克尔树讲起。

所以,比特币白皮书不是《圣经》。它就是专心做密码货币的人,把他如何做成密码货币的关键点告诉他的同行的一份白皮书。即使如此,他的同行还没几个人能理解。最开始也才只有三个人关注他。

比特币白皮书不是能作为宗教信仰来推崇的《圣经》一样的存在。所以大家也不要害怕,再遇到别人问你:“你都没看过《比特币白皮书》,怎么和我交流?”这样的问题是,就可以就问题讨论问题,不用搬出白皮书唬人了。白皮书当时又些想法未必都是对的。

比如白皮书中介绍的,为什么要去掉第三方的信任。第一个原因就是有问题的,白皮书讲:电子支付成本太高,小额不能支付。我们现在明明可以用支付宝支付一分钱。但中本聪当时所处的环境,当时看到的问题确实是如此的。

3、区块链与密码共识的关系

在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过程中,在他之前已经有人用非对称密码做密码货币了,但一直没成功。原因是中心化。如何解决中心化,中本聪想到的是点对点的分布式共识系统。

也就是说,中本聪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创造了任何新的技术,而在于他发现要做密码货币,必须把非对称密码技术和分布式共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既能个人掌握财产,又能去中心化,不让中心控制,能够活下来的非法币系统。

中本聪重视的,我们看白皮书中的标题就清楚了:时间戳、工作量证明、分布式网络。这是重要的,但没有强调区块链。

区块链是2014年国家开始遏制比特币发展时,很多人觉得要避讳比特币这个词。但这套技术还想用,这套技术叫什么呢?当时就叫了区块链。

有了区块链这个词以后,人们开始反向解释白皮书。好像整个白皮书讲的就是区块链,是区块链的奠基。实际上这个解读就走偏了,导致后面将做链当作整个系统的核心了。

比如要上链、跨链、公链、联盟链、子母链,竟然还有私链。实际上比特币系统最核心的是加入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识系统。也就是说中本聪添进去的精髓是去中心化。私链没有意义,不在这个范围内。

任何区块链,确实有链的结构。但没有分布式,没有多个账本。是一家,或者一个公司运行的几个节点跑的。但你也不能说人家做的不是区块链。追溯根源,可能是这个词错了当时取了名字,反过来倒退,却把比特币背后的精神覆盖掉了。

大家读《比特币白皮书》,一定要忘掉区块链。老老实实看中本聪当时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靠什么解决的。最好再补上当时的历史背景,知道为什么非对称密码学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创造出比特币。为什么前面的密码货币都死掉了。

4、比特币的政治经济模型

比特币的经济模型非常简洁,挖矿有奖励,记账有成本。这两条就约束了大家必须老老实实记账,保证了系统的基本安全。

虽然经济模型很简洁,但不是最完美的。因为当货币真正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时,还会有更加复杂的情况。

(1)没有谈到矿工和全节点之间的关系

到底是全节点最重要还是算力最重要?当时扩容之争时就遇到这个问题。不扩容这方认为必须保证全节点足够多,保证每个人用手机就能装一个全节点;扩容这方认为算力最重要,谁记的帐页无所谓。

(2)没有考虑到开发者角色的利益

开发者在其中没有任何的激励,没有收益。在早期是没问题的,大家都是凭着热情、爱好和对未来的憧憬去做。想退出就退出,想进入就进入,没有任何负担。

但13、14年比特币成为巨大的经济系统之后,很多人在系统中赚了几千万、上亿,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开发者的任务很重,一旦比特币出问题,开发者半夜也得爬起来去处理;另一方面做这些事情完全没有收益,还要靠捐助。捐助有人想捐,有人不想捐,想捐给谁也有不同的考量。开发者没有稳定的激励,这也是后来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中本聪设计比特币和初期运行时,这些并不是问题,只有比特币进入主流社会,问题才暴露出来。去中心化的开发系统,没有对开发者的激励,他们怎么赚钱。

(3)遇到分歧时,如何达成一致

比如要不要扩容?这个问题从15年争论到17年。一个简单的问题,争论了两年半。就是因为没有决策系统和治理机制,没有适合去中心化系统的政治结构。

无论经济方面、社会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这场社会实验要考虑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只有不把比特币神话,你才会发现,比特币和其他项目和事物一样,是要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的。只有不把一个孩子当神,你才知道成长过程必然伴随着问题不断,不要不断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的。

比特币就是一个孩子,它很牛,但一定要有成长的过程。

目前比特币的政治经济模型探索的不够,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出现。

5、从密码货币到密码经济

早期接触比特币的人都会认为,比特币作为货币一旦成功,必将推动其他领域实现去中心化。但是怎么推动其他领域去中心化呢?大家没有成熟的思路。

唯有以太坊提出,可以将去中心化的货币,分布式节点的验证思想扩展一下,做成去中心化的云计算系统。系统上不仅可以发行货币,还能发行证券和其他东西。这样不就实现了比比特币更重要的整个经济的去中心化了么。

但我们现在发现,包括以太坊在内,这些去中心化的系统还是在围绕货币、资产、资本、去中心化金融来做的。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其他领域,在2017年ICO牛市的时候,其实做了很多尝试,但其实都没有成功。

问题在哪?比特币其实只是在货币这个领域实现了完整的去中心化的系统。而整个经济是需要很多系统协同起来才能实现的。

这就像一个木桶,原来比较矮。中本聪发现我可以把其中一块木板延长很多,如果也能把其他板也延长很多,就能装更多的水,经济就能大发展了。

但后来人不是在去做其他长板,而是自己又做了个桶,这个桶也是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长板。最后就有很多只有一两个长板的桶,但没有一个桶能装更多的水。

这就是目前行业的状态。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但没有形成相互协同的的去中心化的底层设施,从而让整个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变成很大的桶。

我们如果像将比特币白皮书中讲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带来的希望变成现实的话,就必须走出白皮书,结合十几年的经验,做更多的思考、尝试。尽量将基础设施聚合在一起。而不是搞一个项目,发一个币,然后自己做一个桶,搞一个长板。再长的板,桶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最后我总结一下。中本聪是不是神,不是。我早期也认为中本聪既是个经济学家、密码学家、政治学家,又是个计算机学家。但通过解读白皮书改变了我的认识。不要想那么多,他不可能“即是又是”。

但这不是贬低中本聪,他在我心目中地位其实是更高了。我要学习他。我特别看重他的一种精神:不要顾及名、利、得、失,不要顾及自己的声誉、地位和别人的看法。

当时中本聪写出白皮书没几个人能看懂。包括白皮书后面列表中的戴维,中本聪把白皮书给戴维看,戴维认为不靠谱,连信都没回他。

前几年戴维还出来说,我后悔当年没给中本聪回信。但他不是后悔应该支持中本聪,而是后悔应该早告诉中本聪他的系统有问题。我不知道戴维后来发币了没有,可能是想发个新的币吧。

不管怎样,中本聪没有受到这些影响。他不会因为自己不是经济学家、计算机学家,是否能写,这些他都不考虑。他就是看到了重要的东西,然后尽可能去做。重大的发明和创新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能说服很多人帮你去做。

要专心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这是我读白皮书最大的收获,也是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九、互动问答

1、比特币到底是不是数字黄金,有没有避险储值功能?

其实看完白皮书你应该很明白。中本聪自始至终想要做的就是电子现金。他是想模仿物理现金的优越性,结合电子货币的优势,加上密码技术来实现。使得在网络中流通的电子现金能够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完全没有任何地方能看出来他想做“数字黄金”的。

唯一讲到黄金的地方,只是比喻记账的过程像是在挖黄金。

所以数字黄金并不是中本聪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方向。但并不是说现在比特币数字黄金的方向是错的。

因为比特币后来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数字黄金是一个演化出来的方向。遇到很多问题之后,很多人发现比特币做货币是不行的,只能做支付频率比较低的,价值比较高的,保护大家隐私的储值品,用来做避险,这就是数字黄金。

另外一些人觉得,比特币的电子现金功能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那时候没扩容。当时如果扩容就可以实现。这批人就转到了BCH,比特币现金。当时这个分叉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差别。这一派认为不扩容,比特币作为电子现金的功能就无法实现,项目就终止了,所以必须坚持扩容;另一派认为不扩容,有闪电网络,隔离见证也可以做货币。

现在来看,扩容这派观点是对了的。不扩容的话,货币就越来越难做成。但另外一面,反对扩容派也看到了没扩容后货币功能下降的,但也看到了其实不要货币功能,弱化货币功能,做储值,做数字黄金也挺好的。

所以现在其实当时分叉的两派没有矛盾了。比特现金做的是电子现金,比特币做的事数字黄金。从未来发展看,可能这两条道路都能走很久。

至于避险,确实目前来看,比特币和黄金都有相当强的避险功能。这点就不多说了,不适合这个场景。

2、比特币减半,未来矿工会不会因为收益过低选择关机?比特币网络会不会崩溃?

按照中本聪原来的模型是不会的。我开始理解也是这样理解的。前期靠新币的发行激励矿工挖矿,但随着发展,如果能活下来,每个区块装的交易会越来越多,每笔交易的交易费后悔越来越多。现在比特币每个区块里有一个比特币以上的交易费的情况就非常多。

到未来,交易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交易费带来的挖矿激励就会越来越强。所以逐渐到最后就会用交易费激励取代发行、挖矿的激励。这是讲得通的。

但由于不扩容,就改变了这个模型。因为不扩容,后面想记账的记不进去。一、两兆的区块只能装3、4000笔交易。再往后就装不进去了。交易的数量不能大规模增长的话,交易费就不能大规模增长。后期矿工的收入就会受到制约。

所以这是一个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会不会导致比特币的崩溃呢?我觉得不会。至少有几个解决办法。

1、扩容

2、改变共识机制。不再用POW挖矿,而是改成POS或者DPOS的机制。

3、增加发行量。或者改成每四年衰减20%,这样矿工激励就能延长很长时间。

当然,这几个变动对于比特币的社区共识都是非常大的变化。相对来讲,扩容是最简单的,但前面争论了这么多年,一旦扩容,就说明前面坚持不扩容的人都错了,这也是问题。

未来只有到了问题非常严峻的时候,才能真正达成共识,真正解决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条件:一是到了矿工费越来越低,到了保护系统安全的算力的经济价值只有整个网络价值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攻击主链的方式,很容易的在其他衍生品上获得很大的收益,这时系统就危险了。

当发生了一两次攻击,或者威胁已经真实存在时大家就容易达成共识。要么扩容,要么改算法或者增加发行量。

以上就是刘昌用老师对比特币白皮书解读的最后一部分笔记的内容。

行走多啰嗦一句:今天昌用老师分享的部分,至少行走自己是很受用。对于中本聪也好,比特币也好,我们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而非神的眼光去看待。

同样,对于市场上诸多的新项目,新热点,我们也同样应该以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辩证的心态去看待。既不盲目崇拜,甚至诉诸权威,进入"凡事如何,就一定会如何"的思维陷阱;也不要上来就否定,在没有了解清楚项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项目运行的整体逻辑的情况下,就认为这不过又是某某项目的翻版,或者又是来割韭菜的,捂好钱包不听不问不了解不参与就好。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传统实体经济都出现了直播、地摊经济等新玩法,互联网、区块链领域的创新更是速度飞快。比特币无论作为电子现金还是数字黄金,固然很好也非常有价值。但从投资角度上,在某种程度看,比特币这个标的已经不再是价值高速增长这个维度上首选的标的了。眼光放长远,多听、多看,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更多的项目也许会有更多机会。

以上。

另外做个预告:明天有2020以太坊技术及应用中国大会。Vitalik将会做主题演讲。也会有中国以太坊应用开发者做主旨发言。行走也会第一时间整理笔记在币乎发出。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