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NFT加密艺术大赏(上篇)

行走笔记:NFT加密艺术大赏(上篇)

2020-08-18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看到本周四币乎上会做关于NFT领域的直播。今天这篇笔记正好可以做个铺垫,曹寅和孙博涵两位老师各带来了五件加密数字艺术品做解读。

本篇笔记来自巴比特8月17日的直播。(这周加密领域媒体不约而同的开始关注NFT,或许也是个可以关注的信息)但无论如何,在上篇中,还是让我们安安静静地欣赏艺术先。

本部分笔记内容有节略。

以下,Enjoy:

海伦,以下简称主持人:

提起NFT,我们可能会想起加密猫。除了游戏,在数字艺术、活动门票等场景也都会发挥作用。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NFT和艺术品市场碰撞出来的火花。区块链技术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创作出具有独立所有权、可编程的艺术品,并且将这些艺术品进行代币化。

虽然NFT数字艺术品还处于萌芽期,但前景特别广阔。据风投公司1confirmation One 的创始人Nick Tomaino 预测,未来十年,数字艺术的总市值或将超过三万亿美元。

对于这个既有趣又有巨大规模的领域,大家了解多少?

首先介绍下两位嘉宾。分别是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老师,BCA区块链艺术创始人孙博涵孙老师。

请二位老师介绍下你们是如何与NFT结缘的?

孙博涵:

BCA这个平台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交易数字艺术NFT的平台。我们设立了自己的基金专门寻找国内早期参与到加密数字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和创作者。BCA平台自己也出了一些和比特币、加密货币相关的作品。

最近我们也在做教育类的项目,每周六会有一个线上的课程在B站直播。

曹寅:

我的主业是做Defi的项目投资、孵化和开发。加密艺术收藏完全是兴趣爱好。以前在欧洲生活、工作、读书学习时,经常逛画廊,当代的美术馆、艺术馆,一直对艺术很感兴趣。

每年我会花一半时间在世界各地旅行,去逛博物馆这些地方。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去不了。就只能在线上买买画,解解馋。从今年二月起我就开始做加密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同时也会写一些加密艺术的相关评论,在knownOrigin做个展。

主持人:在加密艺术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作品,而且特别有创造力。下面就请两位老师介绍下他们收藏的加密艺术品,为我们介绍下背后的故事。

曹寅:我的收藏是分主题的,有三个。第一种是我收藏中最重要的一类,叫生产型艺术,是艺术中的表现技法,也是数字时代的创作母题。

在未来的赛博空间,机器、人工智能能够完成人类所有事情时,我们的创造力来自什么地方?如何定义艺术,如何定义艺术家和艺术品?

这就是我的第一类收藏,用人工智能创作的加密艺术品,或者说人工智能创作艺术品的加密化。

第二类主题是数字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的历史很长,一开始出现就在艺术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角色。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和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生活经历。通过夸张的手法,鲜艳的颜色和粗旷的笔触,通过扭曲的现实,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充沛的悲伤、高兴等情感。

第三类收藏主题是我刚开始涉猎的,是女性主题。在传统的艺术领域存在明确的权力结构。会由画廊、评论家、媒体、拍卖行、大藏家构成的金字塔。在金字塔中,是通过裙带关系、社交圈来决定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社会地位。

这其中就必然会对女性艺术家,少数族裔艺术家,不发达的第三世界艺术家,同性恋艺术家形成排挤。因为他们会不在权力的社交圈里。

我就开始注意女性在没有充分被权力社交圈反映的作品,以及她们想表现和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今天展示的五幅艺术作品就来自这三个主题。

第一幅画来自Robbie barrat 。是用人工智能画出来的,而且这个人工智能的算法是他自己发明的专门用于艺术品的算法——生成性对抗网络艺术算法。

他是采用了两套生成性对抗网络,一套网络是生成性算法,一套网络是对抗性算法。生成性算法就不停的模拟各种艺术作品,。发明这套算法的Robbie会投喂给算法上万、甚至十几万幅历史上各种艺术品。生成性算法就基于对数据的学习去创作画。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鉴别器,也是一套算法,对于生成性算法创造出的画给出评价。

所以最后出来的作品可能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背后却使用了最先进的算法,最先进的计算设备。

全球最大芯片公司英伟达,也是以太坊矿机最大的芯片提供者。英伟达邀请Robbie barrat做过一年多研究员。所以他借用了英伟达的超级人工智能计算机,训练了他的算法。

Robbie barrat 认为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应该被AI化,他只想用AI创作能表达日常生活的作品。

这幅画可能是加密艺术史,甚至是人工智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作品是人工智能艺术家第一次尝试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而且是首次用大型超级计算机画出的作品。也是目前最先进的算法生成的。当然算法永远是后浪推前浪。

如果你对现代艺术比较了解,看这幅画可能会想到安迪·沃霍尔。他之前更多作品都是符号性的,比如高跟鞋、玛丽莲·梦露,但之后就用花作为创作主题。

安迪·沃霍尔画花想表现的初衷,就和这幅作品非常像:没必要全部AI化,要关注自然,关注没那么嘈杂的事物。

而且这幅作品也是Robbie barrat 作为职业艺术家,建立艺术工作室后创作的第一幅作品。

我们还可以看一些他早期用AI创作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些作品都是他的试验品,如果把Robbie 当作疯狂科学家,这些作品就是疯狂科学家早期创造出的弗兰肯斯坦一样的怪物。

我收藏的这幅作品,是Robbie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视角,成熟的算法和最先进的计算机创作出来的,可以表达自己诉求的东西。

Robbie 的画作挂牌价格在几百到几千以太坊。

第二幅作品来自尼日利亚艺术家,是数字表现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都是在反映作为尼日利亚少数民族,以及尼日利亚男性同性恋的纠结和痛苦。

这幅作品是先用相机拍摄下真实物件,再拼贴到word中的,类似拼贴画的作品。表现的是酒精和音乐如何塑造尼日利亚男性身份的主题以及艺术家本身的反抗,他不喜欢这样这样的流行文化对他的强行塑造。对艺术家而言,是将自己剖给大家看。

第三幅作品是人工智能在学习创作肖像画过程中积累下的记录。集合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有专门的人工智能算法,再用机器人手臂将人工智能训练出来的图像画在画布上。

人工智能算法要先学习物理的肖像照片,所以是先物理化,再数字化,再物理化的过程。在未来数字艺术史上应该也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幅作品使用了部分人工智能,大部分来自真实的海洋生物的照片和录像,再让人工智能去学习。我们称之为数字生物生成艺术。这位艺术家叫索菲亚,在柏林。在她进入加密艺术领域之前,我就在柏林艺术社区认识她。这是她的系列作品,叫假想生物。

(原作品有多幅)

第五幅作品是数字表现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一位17岁,在拉斯维加斯的小艺术家创作的。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的特色。

作品风格师承于拉斯奎亚,拉斯奎亚是有史以来拍卖价格最高的黑人艺术家,也是安迪·沃霍尔的弟子,麦当娜的前男友,死于28岁的吸毒过量。拉斯奎亚的作品和这幅类似,粗旷的笔触,绚丽、不惜成本的油彩。

主持人:下面是孙老师带来的五幅数字艺术作品,更偏中国创作者一些。

孙博涵:

今天我介绍的五位艺术家都来自中国,也是我身边认识的人。在收藏艺术品时,你一定要了解艺术品创造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叫画如其人。他的作品一定是和人息息相关的。如果这个人你不喜欢,作品也不一定会喜欢。我还是比较看重作品是谁创作的。

第一幅作品来自我很早前就比较喜欢的艺术家,大悲宇宙林琨皓。

这个作品是由文字、影像和声音组成的。NFT是可以把多种媒介进行绑定的。整体基于乱码的方式,通过大量收集各个学科的语素、语料,有意识针对性的建立庞大的基因库,通过计算机的随机配对产生出一些字句和语本。

大悲宇宙最近有一个新作品,可以用AI生成无限种蝴蝶,其种类会超出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蝴蝶的种类。和刚才曹老师介绍的索菲亚的虚拟生物有共通之处。

一些时尚杂志,比如《芭莎艺术》也对大悲宇宙进行过深度报道,所以个人觉得他的作品的共识度和流量都是特别好的。而且他的作品是能够出圈的。现在是BCA在代理他的作品。但最近以太坊特别堵,上链的事情一直在解决。

第二位艺术家是池磊,可能潮流时尚圈会对这个名字比较熟悉。

这件作品背景有些像城乡结合部满是广告牌的感觉。池磊本身是明星艺术家,也可以算是艺术怪才,做过摄影师、导演,玩过摇滚。他做过元素、拼贴、特效、装置等作品。也是很早期做数字艺术的,但当时没有NFT的概念,所以数字艺术家在当时的语境下变现的方式只能和商业,艺术展览对接。没有出售作用拥有权的系统。

NFT的概念从18年逐渐火起来,真正解决了这些艺术家的痛点。更多创作者有了可以向大家发声的机会。

池磊影像作品中,怪诞、讽刺、反叛的元素比较多,以此为原点,同时跨越了绘画、电影、装置等领域。

(池磊,《暴力旺旺-1》布面丙烯_120X120cm_2019)

之前他也和很多潮牌有过合作,通过网络效应迅速传播。

第三位艺术家是刘嘉颖,加密艺术盟主。

这件作品是我最近收的。她和我都是央美毕业的,学实验艺术的。在央美读硕士之前,她在腾讯工作,也做过区块链的项目。所以对区块链行业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她的作品会融合对智能合约的理解和朋克的元素。

这件作品叫“美联储的微笑”。灵感来自于华尔街日报4月10日的新闻,美联储宣布可提供2.3万亿美元的贷款。她一定要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态度。作品将美联储的标志做戏剧化处理,图像的动态产生视觉效果,透露出一种戏谑。

第四位是宋婷,我们最近推出的《加密艺术导论及创作》她是主讲师。

这件作品名字叫“出神状态”,是她和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星云奖得主陈楸帆老师一起创作的科幻小说《出神状态》同名的影像作品。表现的是精神体验可能比肉体更容易达到无限。

这件作品是宋婷用对抗生成神经网络生成的一个似人非人的算法人形象。和前面曹老师提到的GAN算法一样,需要同时具备编程和艺术两种能力才能做出作品。

最后这位艺术家是REVA,是一位算法生成艺术家。本身也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工程师,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

这件作品叫交流的比特。每个色块相当于一个比特位,是根据时间、位置生成的。

主持人:从两位老师带来的作品中,可能我们可以捕捉到两个关键词:艺术和技术。一方面,艺术品用到了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使艺术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有了更多变化;另一方面,NFT为艺术品提供了更多承载的平台。

上篇笔记到此结束,下篇中主持人将和两位老师就NFT的价值逻辑和投资逻辑展开探讨。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