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各大保险公司、企业、协会纷纷对这一新技术给予高度的关注。2017年3月,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曾联合发布《保险区块链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区块链被认为是将重构保险创新的技术之一,并且表示保险与区块链的“共同基因”决定了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保险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安排,其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实现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互助;区块链则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全网共识”,其目的也是建立基于算法的相对刚性和高效的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为相关管理提供技术实现与保障。 2017年4月份中国人保完成了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并于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发布,积极探索区块链与保险相结合的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为何会与保险业结合如此紧密?“区块链+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我们希望通过本节与大家共同探讨,并通过对一些已落地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 传统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极为迅猛,但随之而来的保险消费投诉也在不断上涨,利用信息不对称骗保、投保人****流失被盗卖、赔付效率不高等痛点,一直以来制约着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在信息安全和市场监管方面也造成诸多问题。 目前传统保险主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问题 在当今透明度极高的社会里,信任是维护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纽带。建立这一信任纽带的基础是将专业知识、服务质量、资本和保障结合起来,并提供稳定的技术体系,业务架构进行支撑。如果出现技术漏洞,那么会严重削弱信任,破坏品牌形象,侵蚀信心,还可能导致业务和股东价值的损失。目前保险行业的业务漏洞、技术漏洞不仅对保险公司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也影响消费者权益。根据 FBI 的统计美国有 5%-10%的保险案例都属于骗保,每年的金额超过 400 亿美金。对于消费者而言,保险行业中的小额保单业务,公信力极低。 2.效率问题 以保单为例,尽管随着网络发展互联网中介正在崛起,但仍然有许多消费者仍通过电话联络保险经纪人的方式购买保险,保单的载体通常是纸质合同,因此在理赔中容易出现错误,需要人力进行监管,效率低下。保险本身具有复杂性,牵涉到消费者、中介、保险人、再保险人以及风险本身,这一过程涉及多方,因此整个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比如信息丢失,保单内容误读,保单处理时间延长等。 3.公平问题 许多人对保险的刻板印象主要源于理赔纠纷,而保险公司往往也会喊冤:用户报案不属于合同约定内容或属于责任免除范围。而这主要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其中的查勘和9取证又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保险公司运行成本的同时,造成理赔不及时等问题,大大降低用户体验。 4.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进行线上交易,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价值流在互联网上的“三流合一”,但用户的个人信息、资金账号等相关私密信息也都被暴露在互联网上,面临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传统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手段往往会陷入“防不胜防”的窘境,需要持续不断地大量投入,导致成本高昂,且并不能有效解决安全隐患,成为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 区块链如何解决保险中的痛点问题 保险行业之所以成为区块链应用探索的关键领域,是因为保险行业特性和区块链技术特点有着高度的契合。从区块链的技术特征看,它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理想,即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是保险行业的根基,这也是保险行业应当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更加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保险行业以下几个痛点问题: 1.保险基础:重构信用 保险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保险合同属于射悻合同,对信任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信用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同时,“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存在的重要前提,更是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基本保证。传统的信任模式存在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服务供给不平等等问题。例如,在西方国际的现有信用评估体系中,缺乏信用积累的人群是无法享受信用卡等相关信用服务的,使得接近20%的人群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 借助于全网共识、算法信任和分布式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给重构信任以全新视角和可能。在区块链时代,算法信任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中心,不再依赖于某一种特定的模型和技术,而是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计算,以此构建一整套科学、公平、高效的信任体系,不仅给社会信任体系的重构以可能,也给了保险经营管理模式,乃至整个业态的存在以新挑战和新机遇。最典型的挑战,就是从“前信任”模式向“后信任”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商业保险都是建立在“前信任”基础下的,该模式相对低效,而后信任体系在传统的技术环境下是无法构建的。区块链为建立“后信任”模式提供技术实现的可能,将催生相互保险2.0时代的回归。 2.保险标的:唯一性困境 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的载体,是保险合同的基础,同时,也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唯一性”是保险标的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难题所在。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验标承保”,还是理赔定损,均涉及保险标的“唯一性”识别和确认问题。正如我们在《保险区块链研究》中提到的“猪尾巴的故事”,为了防止保户利用死猪进行多次骗赔,只能用割尾巴的方式,区分死猪是否已进行过赔付,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只能用这样相对原始、传统、和低效的手段解决养殖保险中的唯一性管理难题,避免道德风险。另一个唯一性难题的典型场景就是养老金冒领。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中,社保机构无法真实高效地确认养老金领取者是否仍处于生存状态,以至于很多参保人已经逝去而其家属还在以其名义领取保险金的情况,这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单是2013年,我国社保基金冒领人数达到35000人,冒领金额达到1.27亿元,为此社会还需要付出额外的大量的追讨成本。 在区块链的应用背景下,其分布式和加密技术特征,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为解决身份“唯一性困境”提供解决框架和实现路径。当前,国际上在区块链解决“唯一性困境”方面,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是应用在钻石交易中。通过将钻石自身特有的特征信息写进区块链,对钻石交易流程实施全程跟踪记录,实现钻石信息溯源,为全球的钻石交易、打击走私、盗窃和销赃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技术保障。 3.保险事件:时空是关键 风险的本质是时空维度的交错。时过境迁,错开了时间和距离,也就错开了风险和损失。因此,时空是风险存在的基本维度和条件,同时,也是保险经营管理的重要视角。从承保的角度看,地点和时间均是评估风险和确定费率的重要因素。从理赔的角度看,地点和时间是确定保险责任和损失的重要依据。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和分布式特征,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时间和空间范畴内的保险唯一性解决提供全新的可能。同时,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时空的信息管理,为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特别是场景化和碎片化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可以构建基于风险标的更加细化和动态的保险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和高效的保险服务。 4.合同执行:效率即公平 在保险合约的执行过程中,周期长是一个老问题。近几年,保监会在提高结案率、缩短结案时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出现,将为合同的执行提供了“颠覆性”的变革,即从依靠人作为“外力”的执行到交由程序的“内力”执行,其核心是改变了“理解和判断主体”,从当事人,或法官,到程序和机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刚性和公平问题,合同效率就有了基本保障。另一个困扰保险行业及用户的问题就是“条款实务化”,“蝇头小字”和“晦涩难懂”几乎成为了全球保险条款的共同特征,也成为了社会和消费者诟病保险业的共同声音。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合约,为破解“保险条款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可能,从而进入一种自主执行的实现模式。 区块链+保险技术应用及典型场景 当前,保险业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是技术融合,针对区块链数据不会泄露丢失等技术特别,将保单信息、****、理赔信息放到区块链进行存储,避免意外事故对数据安全的冲击。二是合作创新,让区块链在保险业务场景拓展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 区块链依据可信任的、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可为多家参与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不用每个机构单独去做 KYC,节约了成本。同时区块链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任何接入互联网的端口均可接入区块链,任何证件、实物或无形资产、私人记录、证明,甚至公共记录都可迁移到区块链上,形成“数字身份证”。依赖于可靠、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人们身份、资产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与验证方式,各类数据信息和社会活动将不再依靠第三方个人或机构来获得信任或建立信用,全网的多方验证形成了数据信息的“自证明”模式。不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数据信息,在被许可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以实现个人身份信息、健康医疗记录、资产信息、权属信息、交易记录等客户交易信息实现全面验证与管理,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容置疑,为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基础和透明可信的网络环境。 通过联盟链共享保单预防欺诈 通过建立跨行业、跨地域的区块链联盟链,并提供保单链上存证,追溯等功能。所有出具的保单均在区块链网络上做登记,用户可查询该保单的各类信息,并验证其真实性。例如在用户购买保险的同时,可以直接从保险公司的区块链网络上获取该保单的验证信息,防止分销机构造假。不仅维护了消费者权利,也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由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的严密性以及智能合约自动运行方式,每一次数据更新或交易处理都将经过验证并实时同步至各个参与节点,减少由于较差的数据质量导致前台和后台出现低效、差异和错误的几率。 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赔偿 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能力可以加快索赔处理。由于智能合约可以在特定事件发生后立即自动触发赔偿,因此保单客户甚至可能在要求做出索赔申请之前就收到钱。如消费者购买了一款航班延误的保险,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监测航班出港的情况,一旦航班出现延误,不用投保人发起,保额将自动赔付。智能合约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保险公司的人力运营成本。 区块链+大数据自动化管理 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数据预测分析与可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的完美对接。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管理工具,区块链将预测转变为行动,可建立一整套“反应-预测-执行”的自动化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基于区块链,投保客户可自行添加被保险人,建立“家族谱”式的投保管理列表,在确保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菜单式的投保自我管理。投保客户的“菜单式”自我保单管理与基于智能合约的交易自动执行深度结合,有助于打通互联网保险自动化交易执行与管理的全链条,为客户提供一个基于网络共识和自动化执行机制的线上交易实现平台。 区块链+保险的典型应用场景 典型场景之一:欺诈识别和风险防范 通过将保险索赔置于不可更改的总帐下,区块链有助于消除保险业中常见的欺诈源。由于保险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而保险人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欺诈也由此产生。目前的理赔流程需要在投保人、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间进行频繁且耗时的书面交接,欺诈者因此可以借机就同一损失向多个保险人索赔,而保险经纪人也可以通过私售保单来获取保费。在美国,保险业每年为了防范欺诈所投入的费用约为400亿美元(不包括健康险)。保险欺诈不仅使保险公司蒙受损失,还会使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多承担400-700美元的保费支出。 区块链技术能使各保险公司更好地合作对抗保险欺诈。在分布式账本上,保险公司可将交易永久记录,并通过严格控制访问权限来保证其安全性。而将索赔信息记录存储到分布式共享总账上,有助于加强各保险公司合作,识别出整个保险体系中可疑的欺诈行为。 保险公司目前通过购买或订阅公共数据来预防欺诈,该市场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420亿美元。这些数据可被用于识别以往交易中的欺诈方式,但不同机构间难以共享敏感信息,因此这种识别并不能实现。全行业性的欺诈防范往往因个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等)敏感性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引入需要保险公司之间的大力合作方能实现。要通过区块链实现反欺诈,可以首先从共享欺诈性索赔开始,这也有助于识别出不良行为。除此之外,主要好处有以下三点: 能够杜绝重复保险,或利用同一保险事故进行多重索赔的情况。通过数字证书建立了所有权机制,避免了身份伪造。能够减少保险经纪人私售保单收取保费等情况,由此减少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损失。更少的保险欺诈能使保险公司实现更高的利润率,由此也能使消费者享受更低的保费。 保险欺诈是业内一大难题,致使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更高的保费和更小的保障范围。由于区块链可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保留可用于理赔的永久性记录,反欺诈成为区块链最火热的应用方向之一。 这种永久性记录在防范保险欺诈以外的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它能使理赔变得自动化和高效。目前已有公司在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领域进行相关试验。 典型场景之二: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以智能合约形式载录的保单和共享账本可提高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效率。对于以车、房等物为保险标的的财险和意外险,一大难点便在于收集处理理赔所需的必要信息。时至今日,由于需要手动录入大量数据以及多方的协调合作,这仍是一个易出错的过程。 通过向保单持有人和保险人开放数据追踪和管理实物资产的权限,区块链技术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规则编写和自动处理理赔,与此同时还能提供永久性记录。保险可被视为一份载明投保人所需缴纳保费和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条件的合同。麻烦之处在于,对于“损失”的界定可能是十分主观的,而保险的展开,正是围绕着核验每份保单的条件是否被满足。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可将纸质合同转化为可编程的代码,这有助于自动理赔并计算各方应分摊的责任。如果说合同是两方或多方间以法律为约束的纸质协议,那么智能合约就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两方或多方间以代码为约束的协议。 例如,当保险公司收到索赔申请时,智能合约可自动确认保障范围,并将特殊事件转交人工审查。对于航空保险,智能合约可通过关联空中交通管制数据库,在航班取消或延误时自动进行赔付。 区块链在提高保险公司后端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以Docusign为例,通过和Visa合作推出区块链原型,通过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在线处理,简化了租车和为车投保的过程。从选车到选择保险计划直至付款的全流程都在区块链平台上被记录、上传及核验。 典型场景之三:相互保险 相互保险是未来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传统的商业保险一般采取前信任模式,即客户先交保费,出险后按照条件进行赔付。但是相互保险公司的这种前信任模式,往往难以逃脱公司化的魔咒,无法真正构建起一套自有的信任体系,效率相对较低,广受诟病,不断受到时代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迎来相互保险的回归,而且并不是对传统相互保险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科技,尤其是区块链,的一种重构,构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后信任体系,推动相互保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区块链和相互保险的结合,可以利用区块链重构信任的基本特点,破解相互保险的信任难题,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细化不同群体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分散诉求,提升成员之间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助机制。 典型场景之四:再保险 保险是对投保人的风险融资,再保险是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融资,是对投保人的“再融资”,是一种“再合约”过程,多主体的多层再合约结构,构成了再保险的复杂业态。在传统的再保险经营模式下,势必面临着交易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分保合约的信息流,还是保费和赔款的资金流,均面临着多层交易、结构复杂、传递和处理过程相对低效、交易和处理过程缺乏透明等问题和挑战。 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利用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等技术,结合再保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特点,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保险风险的分散模式,探索一种“新风险分散模式”,其核心是用全新的“平面模式”取代传统的“层级模式”,实现对保险交易的“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交易的复杂性,明晰交易和信息传递的路径,实现一种更加简洁、灵活、透明、便捷和高效的风险分散模式,同时,为风险分散模式的创新,扩大分散范围,创造供给提供了可能。现阶段,保险行业一个务实而较具前景的应用场景,就是基于区块链的保险行业“联共保”管理平台,有效借助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实现自动化的保险业务清分和记录、保费费用结算与赔款分摊。 据普华永道估计,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区块链每年可为再保险业节约50-100亿美元。考虑到再保险费用在保费中占比5%-10%,区块链可进一步影响并推动保险产品的降价。 区块链+保险案例 1.“安链云”电子保单存储系统 2017年1月,众安保险的子公司众安科技发布了《安链云-网络白皮书》,介绍了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安链云”平台,该平台也成为全球首个基于云端的保险系统。截至2017年2月,众安保险采用“安链云”平台处理健康险电子保单21.27万份,涉及保费收入3736.36万元。“安链云”平台将保单、计费、客户及理赔信息添加到区块链上,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对电子保单的安全存储,相对于传统的文件存储,保证了电子保单的真实有效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 此外,“安链云”区块链网络在投保人投保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能够利用信息的可追溯性审查交易流程,按照原先设定好的合约实现自动理赔,这样就减少了在审查、索赔等环节出现的数据丢失等风险。同时,“安链云”区块链网络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节省理赔成本,杜绝骗保行为,使得保险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 2.安永、马士其、Guardtime合力推出海上保险区块链平台KSI 2017年9月,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告诉Fortune,该公司最近完成了为期20年的海上保险概念试验区块链验证,目前正在与EY、微软、Willis T owers Watson和几家保险公司合作,试图在区块链技术上安全地共享运输数据。马士基公司采用的是由Guardtime开发的区块链平台KSI,该平台的设计旨在简化航运供应链的审计环节,实时提高抗篡改性的数据共享能力,并能够确保各方更及时地解决保费条款问题。 将平台扩展到其他类别的保险,例如汽车。咨询公司安永的保险业务负责人Shaun Crawford,“最终,我们希望利用这种区块链功能追踪其中流动的任何内容”。 3.AIG与IBM合作将区块链用于智能保险政策 2017年6月,美国国际集团AIG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合作制定一项“智能”保险政策,利用区块链管理复杂的国际保险。AIG和IBM已经成立了渣打银行(PLC)设立的“智能合约”多国政策的试点,该政策以英国的银行总部为中心,同时涉及美国、新加坡和肯尼亚三个地方。PLC 称这是首次使用区块链数字分类账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4.美国科技公司与保险咨询公司合作开展区块链合作 2017年6月,美国科技公司The Bitfury Group表示,它已与咨询公司Risk Cooperative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600亿美元的保险经济市场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分布记账。 5.上海保交所“联盟链”成功通过技术验证 2017年3月28日,上海保交所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本次验证,共邀请9家保险机构参加,搭建10各个节点组成了小型联盟链,从功能、性能、安全、运维四个维度验证了区块链在保险征信方面运用的可行性。其中,各家保险机构分别作为交易及验证节点,保交所作为管理节点。在验证过程中,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在保交所云平台的处理能力可达每秒300次交易(300TPS),基本满足商用化系统对于性能的要求,同时借助区块链安全性、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保险业在征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6.平安保险推出区块链的突破性解决方案-壹账链 2018年2月6日,中国平台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正式推出区块链的突破性解决方-壹账链。借助加密信息可授权式解密共享技术,壹账链支持国密算法的异地快速一键部署,有望成为国际框架标准的吞吐效率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中小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获得高性能区块链底层设计服务的成本,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创造了透明、高效的监管环境。 此外,金融壹账通通过自主研发的国密加速技术(GCCA),使FiMAX在国密环境下效率相较所有已知开源版本提升近100倍,大幅度减轻了壹账链平台使用方的对接成本。 7.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进军保险市场 2017年8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开设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记账技术的爱心救助账号项目。信美人寿董事长杨帆表示,爱心账户的具体收支明细都会向相关会员公布,引入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爱心救助账户的透明度;蚂蚁金服副总裁兼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表示,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后,可以确保账户中每笔资金流向的透明以及流转数据的不可篡改,同时每笔资金的流向和用途都有迹可查,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投保人之间信息交换的效率和精确度。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 长远来看,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众多的业务契合点,极有可能带来革命性、颠覆性变革,但当前仍然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尽快推出可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业务场景。 1、未来大规模商用需要解决系列技术难题 目前区块链应用大部分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推广,这与区块链技术未完全成熟不无关系,比如处理高频交易的性能问题,隐私和安全方面的不足,软件可开发、可运维能力的缺失等。未来,区块链要适应保险行业大规模商用,需要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1)安全隐私保障。区块链技术是将交易记录在全网广播,以保证其不可篡改。但全网广播的方式也增加了信息泄密的可能性,这就产生了信息安全保密与信息不可篡改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协同科研机构共同研究探索。 2)与移动及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本身不产生数据,主要运用于数据的可信传递。而移动应用及物联网的不断推进,将带来越来越多透明化处理大规模分散的敏感数据的需求。区块链技术需要与移动互联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帮助行业实现与智能终端的可信互动。 3)性能的提升和保障。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分布式账本,即通过增加存储、网络传输的冗余度来减少商业中不可信交易产生的摩擦成本。而冗余自然会造成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用的性能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是共识算法的优化。 2、行业应用发展前景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成本几乎为零;当前区块链的技术和发展理念可逐步实现几乎零成本的价值传递,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也将逐渐成为未来价值传递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保险行业内,甚至是相关行业间,在合规的前提下需要大力度加强数据共享,帮助保险企业了解老百姓的保险需求,开发出解决老百姓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在这些方面,区块链技术大有可为。根据Gartner(顾能公司)的预测,区块链技术的市场价值在2025年将达到1760亿美元的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3.1万亿美元的规模。区块链技术亦被其列为未来5—10年带来变革性影响的科技。 尽管区块链在保险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领域进展仍然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其价值要想获得实现,在业务上就必须依赖和竞争对手、供应商以及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这种业务模式是对现有模式的一种颠覆。所以,要想实现这种变革,需要突破诸多瓶颈,其中有技术瓶颈,也有市场、法律监管瓶颈,还有对业务模式创新速度的基本判断。 11:35更新彩蛋红包:文中链接处会有50个总共1000key的彩蛋红包,仔细观察寻找带有蓝色链接的词汇喔。 —- 编译者/作者:区块佣兵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11:35更新红包 || 区块链+保险:“秒理赔”不再是梦想
2020-08-28 区块佣兵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正规级联盟链(BSN)发布,火币成为其首批成员2020-08-28
- 疫情灾厄下,区块链创新转型或成为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的核武器2020-08-28
- IPFS到底是区块链变革,还是技术骗局2020-08-28
- ok更名欧科集团,成为首批入驻海南试验区企业2020-08-28
- 重磅——数脉链出席《2020公链发展论坛》揭秘CVT在新基建胜宴下如何占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