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你知道蚂蚁IPO2.1万亿市值是靠什么资产吗?

你知道蚂蚁IPO2.1万亿市值是靠什么资产吗?

2020-10-30 比特鱼 来源:区块链网络

备受市场关注的蚂蚁金服IPO发行价昨日终于确定为68.8元/股,折合市值高达2.1万亿人民币。在今年这次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感叹:“这么大规模的IPO,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纽约以外定价。这在5年前甚至3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还未到二级市场交易,仅IPO发行就已达2.1万亿,其估值完胜商业银行龙头老大工行1.8万亿的市值。并把A股市值最高的2.06万亿的贵州茅台也甩在了身后。一只迅速崛起的蚂蚁,上市前就确定中国股市一哥地位。凭这就完全可以把传统金融放在地上摩擦。

如此奇迹,套用马老师的话,三、五年前想都不敢想。当年为什么会取蚂蚁这个名字?笔者臆想,大概是想发挥蚂蚁啃骨头精神,夹缝中求生存,在互联网金融新赛道杀出一条血路来吧。而如今的蚂蚁今非昔比,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在蚂蚁集团平台上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数字金融服务的用户已高达7.29亿人,成为连注射激素都敌不过其生长速度的超级巨兽。

脱胎于阿里支付宝业务的蚂蚁金服是一家金融公司吗?蚂蚁拥有银行、基金、财险、小贷等牌照,借贷产生的技术服务费是其最大收入来源。从表面看确实是一家金融公司。但深入分析发现,其核心资产跟竞争王牌,是手握7亿多用户和超8000万商户的信用数据。

通过引流、助贷、联合贷款等方式为其他金融信贷公司提供更精准的客户信用评价获得收益。而蚂蚁本身并不直接承担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赚取存贷差的传统金融业务有本质区别。

用大白话表述,通过搜集用户在淘宝消费和使用支付宝时产生的历史数据变成用户信用评分,出售给信贷公司赚取收益。简单一句话,出售用户个人数据,做无风险套利。

没想到,我们的个人数据这么值钱!可以把一只蚂蚁养成比大象还庞大的躯体,连马老师自己都认为是个奇迹。2.1万亿折算到7亿用户,每个用户的数据价值接近3000元人民币。这还仅是用户数据里面仅涉及个人信用部分的信息,并且是蚂蚁一家公司创造的价值。难怪各互联网公司都在拼命搜集我们的数据信息,而事实上数不清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利用我们的数据赚钱。其中还不包括无法统计的猖獗的个人数据地下贩卖行为。

利益驱使,手机里的每个APP都在盗取我们的数据,窥视我们的隐私。留意过在安装某APP时会要求开放麦克风权限吗?又不是去唱卡拉OK,干吗要开放麦克风权限?

不知道吧,我们平时的谈话内容,有可能被这些要求开放麦克风权限的APP给监听。比如,日常讲话时提到“买辆车“这样的关键词,打开网页也许你会发现,网络在给你推送汽车广告,而且很有可能是你经济可承受范围,且是自己比较喜欢的车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输入法是我们频繁使用的工具之一。与异性撩骚、吐槽老板、在浏览器查询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内容等都会被一些输入法软件记录在云端。并且还可以给出一个让你打字更流畅方便的冠冕堂皇理由。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出价,比如大数据广告推送公司要花钱购买数据,贩卖给他就可以赚大笔的钱,何乐不为呢!

呀,太可怕了,那我不打字直接语音可以吗。哈,不好意思,你的麦克风权限也已经被开放了。麦克风、摄像头、输入法、剪切板、位置定位、手机图片、通讯录......

你能想到和想象不到的个人隐私数据方式都被商家全面开发。软件越流氓要求开放的权限越多。作为程序模块,一些无良SDK会寄生在APP中,偷偷获取你手机号码、IMSI、通讯录等信息。在网络世界我们赤身裸体,身边围着一大群互联网公司拿着放大镜,永不疲倦的偷窥,且不放过你每一寸肌肤。

各互联网企业竞相比拼搜集用户数据的能力。本着“即使我不搜集,也会被别的企业搜集“的原则,既然自己可以免费搜集到,为何再花钱去其他公司手里去购买?移动互联时代,个人数据越来越有价值,蚂蚁如果不搜集不掌握个人隐私数据,又如何能创造迅速超越大象的神奇?

掌握通讯录可知道用户人际关系,窥视浏览记录可知道习惯偏好,查看购物历史记录可判断购买力。窃取聊天记录知道你爱吃什么、爱穿什么,那就给你推送相应的广告信息。

能不能拒绝交付个人隐私数据?觉醒的人们开始反击!

2018年5月25日,被视为“史上最严”的欧盟隐私法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生效。

GDPR一经推出,包括google和Facebook等全球网络巨头在内的不少网络公司吃上官司,要为其侵犯用户隐私行为支付巨额罚单。但用户数据就存放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各公司服务器上,打开后门就能获取。靠一纸法规,治标却难治本,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各互联网公司偷窥用户隐私的原动力。难道要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才能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思想的诞生,为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推开另一扇门。

借助密码学,可阻止任何人通过任何方法获取“我”的个人数据。网络上产生的数据掌握在“我”自己手里,加密存放在云端。没授权,任何人都没能力窥视跟使用“我”的个人数据。

这不是玄幻小说。毕业于清华的弦子科技产品总架构师W博士,一直从事让数据回归个人掌握的研发工作。据W博士介绍,他主导开发的在Web端应用于个人数据保护“Tsubasa”插件即将成功。并且可在人们熟悉的电商应用场景中直观地展示出来。在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三方协作中,可以从技术上屏蔽平台获取双方交易数据。

数字握在个人手里,商家拿不到数据,没商家主动去应用怎么落地?即使通过规定强制执行,商家降低服务质量怎么办?个人产生这么多数据,加密存放云端产生的费用谁来买单?

针对大家的各种疑虑,弦子科技创始人李茗指出,包括数据权在内,每个人平等地拥有自己权利的社会文明进程不会变。互联网各赛道都存在竞争,颠覆传统的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造就市场机会。当原赛道无法打破头部垄断,开辟新赛道,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商业创新从未停止。竞争者通过更优的服务体验吸引用户,创造商机,原有商业模式只能被迫跟进。同样,愿意为用户数据加密存放付费行为更易获得用户支持时,这种模式将得到推广。

谈到“Tsubasa”应用与落地,弦子科技另一合作人武婕表示,率先应用于电商系统,更多是可被直接验证。拥有掌握自己数据权的诉求不止个人。整个社会的每个组织个体都应有保护个人数据的能力。比如,政府主导构建金融监管平台,各银行、证券、保险监理等机构都有自己的商业数据、商业机密需要保护,而不能把数据公开开放在平台。政府各部门都存有海量数据,政府主推的打破数据壁垒、拔掉烟囱构建统一开放数据共享平台,也会面临各部门数据的保护问题,让很多部门不愿把自己数据开放出去。具备通零知识证明,以及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同态加密等安全算法,Tsubasa大有用武之地。

当前,我国把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全产业数字化布局。整个互联网产业正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数据不能确权如何能公开交易呢?因此,数据确权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交易、价值交换的基础。数据权如何认定,大数据如何治理,用户数据怎样保护,隐私泄露该如何规避,将迎来广阔的需求空间。

—-

编译者/作者:比特鱼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