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媒介即马杀鸡

媒介即马杀鸡

2021-07-08 胖车库FG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我尝试用麦克卢汉(mcluhan)的媒介理论串起一个人类重新部落化的线程。

media is message

注:这张「media is message 媒介即马杀鸡」图完成后会被mint成NFT,空投给所有给胖车库打赏过和在gitcoin上为ownership[1]捐款的???? ,点击「阅读原文」留下钱包地址

在史前社会,拼音文字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人类的沟通在一个通感的时空中完成(thought is action),可能是说一样的话(oral)或处在同一地域、亲缘关系等等,那时候没有货币,彼此物物交换。

地理大发现促使拼音文字出现,尤其printing press诞生,事物开始大规模可复制,货币、书籍、文字出现。部落文化被打破,国家、工业化、文明随之而来。媒介呈现线性、分裂、视觉的特征。

电力的广泛使用带来了电子时代,收音机、电报、电话,尤其是电视机出现后,人与媒介的关系再次发生改变,人的意识经电子媒介延伸,开始重现部落文化时期的全观(all senses) 感知,媒介呈现出沉浸,立体,网状的趋势。

媒介的发展

it includes any technology whatever that creates extension of the human body and senses,from clothing to computer.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定义:任何创造人体和感官延伸的技术,从衣服到电脑,都是媒介。

电视的参与性

mcluhan对电视的论述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媒介与媒介的内容之间的区别。

媒介分为冷热两种。热媒介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的媒介,如广播。

电视是冷媒介,它是低像素的、定义模糊的,参与性的。电视图像是一张由数百万个点组成的马赛克网格,从生理上讲,观众只能从中选取50到60个点来构成图像;因此,他要不断地填充模糊的图像,使自己深入参与到屏幕中,和电视之间保持一个不间断的创造性对话。

在这段关系中,观众变成了屏幕。电视机的焦点在于观众,它的图像通过我们的眼睛向内投射,使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进而使我们发生改变。

电视是信息时代(electric age)出现后第一个最具有参与性的媒介,它的出现一下子营造了一种部落社会环境,人(人的意识)开始延伸到虚拟世界。但是车速似乎有些快,就像把我这线性思维的读书人给拉回到史前社会,带来的冲击是极大的。

The aloof and dissociated role of the literate man of the western world is succumbing to the new,intense depth participation engendered by the electronic media and bringing us back in touch with ourselves as well as with one another.

西方世界有文化的人所扮演的冷漠和不相关的角色正在屈服于电子媒体所产生的新的、强烈的深度参与,并使我们重新与自己以及与他人接触。

如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反映集体意识,在观众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即完成了参与,无论是投票(voting)还是参与创作。

Ryoji Ikeda, The Transfinite, Park Avenue Armory (New York) 2011.

电脑延伸个人

接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方便了个体将意识延伸到虚拟世界。并且按照mcluhan当时的设想,电脑应该帮助意识流(feed-forward of thought)数字化,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Twitter、微博的形态。但可惜的是,它还没有实现universal understanding and unity。

If data feedback is possible through the computer,why not a feed-forward of thought whereby a world consciousness into a world computer. The computer thus holds out the promise of a technologically engendered state of universal understanding and unity,a state of absorption in the logos that could knit mankind into one family and create a perpetuity of collective harmony and peace.

This is the real use of computer,not to expedite marketing ot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bit to speed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 and orchestrate terrestrial–and eventually galactic–environments and energies. 计算机带来了一种从技术上定义的统一规则和承诺,一种被抽象成logo的状态,可以将人类结成一个家庭,并创造一个永久的集体和谐与和平。计算机的真正用途不是为了加快营销或解决技术问题,而是为了加快发现的过程和协调地球–最终是银河系–的环境和能量。

那么接下来,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会如何发展?

几种尝试

我们继续看mcluhan对媒介发展的预言,尽管接下来提到的具体技术在那个时代还未出现。

个人电视机

mcluhan当时(1969)有一个清楚的描述:电子信息的发展状态应该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

But the instant nature ofthe electric information movement is decentralizing–rather than enlarging–the family of man into a new state of multitudinous tribal existense.

在这种重新部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挑战之前建立起来的郭嘉概念 (nationalism)和专业化概念 (industrialism)。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诸如虚拟国家(cybernation),自治组织 (automation)等概念,进而人们会产生脱离了原有体系之后的新身份诉求。神奇的是,mcluhan 在当时就看到了这样的趋势。

新的能够支撑部落文化(retribal)趋势的媒介将结合电视的参与性、PC的个体延伸,以及去中心化的特性成为人主动延伸意识的载体。没错,我想到了token economics 或者更确切的话, NFT。(这里我们讨论NFT作为一种媒介,而不纠结媒介内容)

我知道这里会失掉很多的上下文,而且在大多数人眼中NFT只是一个可以被炒作到几千万的能轻易被screenshot和随便复制黏贴的像素头像而已,别和我谈论什么ownership blabla。哈哈,不聊技术,我们今天用mcluhan的媒介理论给它进行一个更有趣的解释–个人电视机。


打印机(printing press)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它让一切变得可复制(Repeatability)。而NFT打出的口号是:一切不可复制(Not Replicable),这里的不可复制不是说你不能copy and paste它的内容,而是这个媒介对自身的定义就是这样的。

Media is message. 媒介即信息。

个人要成为电视机,第一需要人主动把自己的意识延伸到这个媒介上去,并且能够以自我为中心。第二,要有观众来做屏幕,信息要印在受众的皮肤上。这个媒介会让联系直接产生,并有形成部落网络的潜力。

举个非常缺乏想象力的例子,比如punks,你早期买了一个punk的NFT,然后你就被无形的联系到一个部落里面了。你会发现有人开始为punks做身体、做穿戴、做实体衣服、做漫画、做游戏、做数字baby…然后原始punks的价值莫名其妙的水涨船高。你发现自己竟身在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创作之中, 甚至你还承载着故事线。是不是比单纯看电视有趣多了,而且一切都与你有关。

Naval之前有一段关于NFT的精彩论述[4]:

拼音文字的部落化

我们前面说到自打印机发明以来,人类发展了这么久的语言文字体系(phonetic literacy)不可能立马被遗弃,需要一种巧妙的方式成为部落文化的和音。或至少,它能够帮助几代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泳池中精分的人们适应未来将会发生的改变,帮助我们塑造全观感知和新的思维方式。

mcluhan说,因为知识在线性的拼音文字体系下是碎片化、专业化的、线性的。部落文化的知识应调用身体丰富的感知,或至少是网状的。

As knowledge is extended in alphabetic form, it is localized and fragmented into specialties,creating devisions of function,of social classes,of nations and of knowledge–and in the process,the rich interplay of the senses that charaterized the tribal society is sacrified.

随着知识以字母形式的扩展,它被本地化并被分割成各种专业,形成了功能、社会阶层、民族和知识的划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使部落社会具有特色的丰富的感官互动被牺牲掉。 Another characteristic distinguishing tribal man from his literate successors is that he lived in a world of acoustic space,which gave him a radical different concept of time-space relationship.Unlike visual space, acoustic space has no center and no margin. 部落人区别于识字继承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生活在一个声学空间的世界里,这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空间关系概念。 与视觉空间不同,声学空间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

从媒介的角度看一些基于图数据库搭建知识管理工具(比如roam),像是一种训练人适应部落文化的工具。你会发现它天然是非线性的,是thought and action的(想即做),这些都太反直觉了,和我们的语言文字体系格格不入却又充满诱惑。所以,这不仅是一个让你把碎片化的知识收集起来的工具,更是在训练你连网(连成网络)和想即做(thought and action,没有then)的能力,而这都是部落环境人们彼此沟通的特征。

写在最后

以上引用均来自花花公子1969年对mcluhan长达3万字的访谈[2],我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又去翻了life and time、mywebcowtube一些老的影像资料[3]。我特喜欢琢磨那些对固有观念产生冲击的东西,我以为我一直在研究媒介,但更多的只是在纠结媒介的内容而已。比如NFT,当你把它作为一种媒介去看的时候,可能就会理解一些看似荒诞的事,减少一些偏见。

The new extension of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y generate are the centr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revolution process,and yet we cant free ourselves of the delusion that how the medium is used that counts,rather than what it does to us and with us.

人的新延伸和它们产生的环境是媒介进化的核心表现,但我们无法摆脱这样的错觉,即认为如何使用媒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它对我们做了什么以及它与我们在一起。

人们回归部落文化的诉求,源于他们正在将自己延伸到相应的媒介上去了,抬起头随便看看周围就知道了。但是明显很多条件都跟不上,或者说环境无法瞬时改变,于是出现了身份的真空(transitional identity vacuum)。所以不同年代都会很别扭、很纠结,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是鱼还是水?

95、00后们一出生就被电子信息营造的部落环境所环绕,却还要被强行灌输语言文字主导的经济和教育价值观。游戏化的、通感的一切本是他们感受到的水,却被告知这其实不是你该游泳的地方,他们很难受;

95前们从语言文字时代走来带着根深蒂固的线性思维,被电子信息冲击的怀疑人生。他们一部分开始怀旧并想方设法脱离干扰,另一部分嚷嚷着要么换掉这池子水,要么至少干点什么,还有一大部分觉得娃咋就不好好学习。

于是他说,不要固守已经过时的教育,想点办法塑造新的教育。

In today’s world, to paraphrase Jefferson, the least education is the best education,since very few young minds can survive the intellectual tortures of our education system. … these kids are fed up with jobs and goals, and are determined to forget their own roles and involvement in society.

在今天的世界上,用杰斐逊的话说,最少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很少有年轻人能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经受住智力的折磨。…这些孩子对工作和目标感到厌倦,决心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对社会的参与。

mcluhan的理论仍然超前,他所说的“和谐”地球村仍未形成。但不管怎样,这必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在我看来不可阻挡的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技术的出现(电视、智能手机、互联网、PC、AR、VR、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加密货币等)就是在为它最终本该有的样子的各种努力(毕竟没有中心化,也无法凸显去中心化更值得尝试),也是源于内心最炙热而深切的希望:和谐共生的地球村、人与人之间更好的联结。

我预料未来的几十年会把这个行星改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此间的新人在超时空的宇宙和谐中连在一起。他们会用官能去拥抱和塑造这个地球的各个方面,仿佛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

人自身也会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

任重道远,宇宙星星就像我们的驿站。

我们的长征刚刚开始。

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上帝宝贵的恩赐。

仅仅是因为人类命运这本书的许多篇幅读不到,

我也会为自己终将来临的死亡扼腕叹息,恋恋不舍

请允许我用古登堡印刷术的形象打个比方,

也许正如我考察后文字时代文化时试图证明的一样,

只有等到古登堡这本书关上后,故事才开始登场。

—-1969《花花公子》杂志访谈录

(收录于《麦克卢汉精粹》)

Reference

[1] gitcoin捐款地址:https://gitcoin.co/grants/2316/datatoken-a-decentralized-access-control-system-f

[2] 1969年3月号《花花公子》杂志的访谈录

https://hannemyr.com/links_mcluhan/pb.html

[3] 纪录片Out of Orbit 1999: The Life and Times of Marshall McLuh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9&v=awDcw0JhctQ&feature=emb_logo

纪录片Documentary of 1960’s - This is Marshall McLuhan: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axnba_Ueg

[4]Naval’s NFT threadhttps://twitter.com/naval/status/1378954767863443461

相关阅读:

Jamie Burke的Twitter thread 探讨了Mcluhan媒介理论和NFT的关系

https://twitter.com/jamie247/status/1365812767966580736

是秋刀鱼嗷的文章:麦克卢汉,前数字时代的温情先知

—-

编译者/作者:胖车库FG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