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被讨厌的勇气|我是全村的希望

被讨厌的勇气|我是全村的希望

2019-11-27 区块链韭菜笔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我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给银行做培训和咨询,在新员工培训时,有一项重要的训练就是让我们这些菜鸟能做好培训的主持和组织工作。

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培训开场时主持一下。说几句欢迎学员的话,介绍一下老师,讲解一下培训纪律和注意事项。

这事情迄今看起来,我依然觉得不算是个太难的事情。但是,公司为了让我们显得更专业,体现出公司的专业形象,开始以专业主持的方式和要求来训练我们。

先是给我们发主持词的模板,要求每个人背下来。然后十几个人关一小屋子,每个人开始上台去练,去试。

这十几个人都是应届毕业生,平时私下也都混熟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老员工在现场指导我们。场面很有意思,至今回味无穷。

现在到你上台演练了。你往台上一站,正准备开口说话。马上被咔一声喊停:

“你上来怎么没有微笑啊,眼神也没有环顾下面所有的人,重来。”

于是,你下来重新再次上场,努力挤出微笑,上台先来个标准的180度环视。正准备开口说话,马上又被咔的一声喊停:

“把腰挺起来,不要驼背!”

“腿站得太开了!”

“左手拿话筒,不要用右手!握住话筒的下半部,距离嘴巴下方五公分就可以!”

于是,你努力挺直了腰,换了左手拿话筒,开始说主持词:“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刚开口,马上又咔一声喊停:

“声音激昂一点,兴奋一点,热情一些,语调提起来!”

于是,你把音调提高了八度,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充满热情和自信。还是接着咔一声喊停:

“你这个字发音错了,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我允许你们平时聊天带口音,但是模板就这几十个字,都把发音给我练准了!”

重新开始。接着又是咔:

”邀请老师上台的时候,五指并拢手心向上!“

咔 !”你又驼背了!“咔!”你手在抖!“咔!”词错了!“咔咔咔……

所有的人都很抓狂。

一轮训练下来,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走路了,手要怎么摆?30度幅度会不会太小,70度会不会太大 ? 这个手是啥玩意,我为啥要有手,手要放在哪里? 要怎么站?要怎么说话?……

甚至:我连呼吸都不会了。——因为呼吸声会喷麦。

主管领导也很抓狂:都是熟人,人也不多,关一小屋子也没人看见,而且只是练习而已!怎么都是这种表现!!换成正式的场合,大几十几百号陌生人盯着看,那不是更糟糕了!严加训练,继续训练,不练好不让出去!

于是,这个简单的内容,重复训练了两个星期以上,好不容易找个工作,最后还是有四个人被淘汰了。在这两个星期中,每天早上起床的闹钟就像催命一样:新的一天,没有任何期待,无非只是重复昨天的痛苦煎熬而已。

而经过训练的人,一个个在主持的那一刻都变成了机器人:僵硬的姿态,刻意的腔调。

这就好像是拍照的时候,摄像师不断地说:笑自然一点,笑自然一点!越说,越不自然,越僵硬。

有一次,我看到有个文章,上面说起有一项调查,问: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什么?答案是,公众演讲。而死亡,只能屈居第二。

经过这次训练,我对这句话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站到别人看得见的位置,有很多的人关注你。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名、利、成就。

那些处在注意力中心的人,的确有很多的人获得了更多的世俗的成就。不管是抖音的网红主播,还是公众号大V,还是知乎的高赞答主,还是币圈孙宇晨。的确有名,有利,有权,有资源。一言一行,都有人关注,慎重对待。

而注意力中心以外的人,存在感则弱得多。蹦跶得厉害了,别人就感觉这只蚱蜢咋回事呢,这么活跃。

因为有着这些世俗的好处,人们往往会羡慕处于中心的人。而自己之所以没有站在中心,是因为能力不够、资历有限、资源不足等等原因。

这意思是,只要他们能够,他们还是愿意站在中心的。这是不知道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一定愿意站到中心去。这个位置太让人不舒服了。

回想起我们平时上学的时候,还有开会的时候。座位都是乱摆的,乱放的,你是早到的人,有权利有机会坐在任何位置。但是,最后我们都选择了什么位置?

最后我们都选择了让自己舒服的位置——我自己就喜欢待到一个角落里。

还有很多人升值加薪当上了管理者,没高兴几天,就开始怀念,还不如走技术路线呢。

在我们有机会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愿意走到视觉的中心。

2016年,我加入了新生大学,上了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开始有事没事就写一两篇文章。后来,加入了007,开始保持每周一篇的写作频率。

但是,这时候写作对我而言,更多是思考的记录,整理自己的思维,通过写作让自己能想得更清楚点。这更像是一个私人写作空间,所以,刻意地控制了传播范围,仅仅局限于007的70班的战友。

我没有通过运营公众号赚钱的压力和动力,因此,粉丝多少也就无所谓了,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心安理得地保持着每篇文章十几个阅读量。

也不是没想过要不要涨粉。只是,这个问题的每次思考的结果都是:不要,这样就挺好。

我太过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不是孙宇晨那样的表演型人格的人,我演不来。任何场合都是本色出演,甚至缺乏一些成年人应有的人情练达。我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我都会直接表达。而对方不管说什么话,我都信。

比如说跟我一起吃饭,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抢着买单而僵持的情况。如果我要买单,我会直接说:”你也知道我是怎样的人,我说了买单,就是真的想买单,你就不要坚持了,也给我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 如果对方继续坚持,那我就会觉得:嗯。看来他买单的愿望比我还强烈,既然如此,成人之美好了。于是,迅速结束战斗。不管对方是真的想买单,还是只是客套一下。刚开始都会楞一下,感觉没有按套路出牌啊。接触时间长了,也接受了我这设定,我说什么,就真的是什么,不需要去猜测。而对方不管说什么,我也都当成真的。

这样的风格,延续到了我的写作中。好处是,自己不用骗自己,因此有利于不断地复盘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坏处也很明显——

真实的我,充满了缺陷,并不经得起考究。

论学识,论投资,我现在还是菜鸟,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业绩证明。

论人品,年少轻狂,我也的确干过一些现在想起来依然让我面红耳赤的龌龊事。

论情商,这项重要的社会化技能,至今仍未得到充分锻炼,不经意间就能得罪人。

说到底,我也只是万千人群中普普通通的一人。你转过头望一眼,我就只是你的同事小李,邻居小陈,同学小王。

别说深扒,就是稍微地浅浅地扒一下,也能发现个中的不堪。

按理说,世间无完人,似乎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孙宇晨这样的脸皮,再多的缺陷也能转化成流量为己所用。可偏偏我又是一个脸皮比较薄的人。

在公众号阅读量只有十几人几十人的时候,我设想了一下阅读量几千几万会是什么场景,一种被人群淹没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在冰冷的空调房里,自己的一言一行,均被放在显微镜下接受审判。

在自己的这个生活的小池塘里,风平浪静,岁月静好。有点钱,有点闲,平时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文章,偶尔兴致来了,呼朋唤友吃个饭打个球,闲极无聊就研究点有意思的事情。只在这个小池塘里,很舒服,一切都恰恰好。但是,从池塘进入到大海,你还是你,但是环境不一样了,评价体系也不一样了,徒生许多烦恼。

曾经看过《创造101》的一期,杨超越问马东:

有时候我们会对镜头产生一些反抗心理。就觉得自己平常哭啊什么都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有时候镜头放过来的时候,就好像我在作秀一样。可能会显得幼稚。我觉得这样的我很快乐。但是别人又觉得,我这个人是不是脑子不太好使这种?所以我就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办。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作为一个村花,一个厂妹,她曾经很快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唱歌跑调也没有人笑话。普通人不就这样吗?生活也简单和快乐得多。

可是,从她上了创造101,引起了很多争议。不喜欢她的人极度不爽,这个人跳舞唱歌样样不合格,被批评只会哭鼻子。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节目?为什么要站在这个舞台上?凭什么?有什么资格?

还是同样这个人,如果他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同事、一个闺蜜、一个亲戚、一个聊得来的朋友,我们会觉得这真是个可爱有意思的姑娘。但是,当她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就开始觉得不对,开始变得挑剔。

这就是所谓【德不配位】,位置本身,变成了一种罪过。

关于杨超越的问题,马东是这样回应的:

外面有一千万个观众,有三千人是喜欢你哭,有三千人喜欢你哭也不喜欢你笑,你能照顾他们吗?你肯定很不习惯那个镜头,但是你终究要习惯,因为这是你的目标。你的目标不是与镜头为敌,而是与镜头成为朋友。这才是你最好的机会。你无从掩饰地,给了别人最大了解你的可能性。

这个回答的分量很重,在我犹豫不决要不要做这事情的过程中,我时常回味起这段对话。

这个回答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你的】。你的目标,你的机会,你的可能性。

这个位置能带来什么东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或名、或利、或情怀。但是,这都是【别人】的想法。最终,对你意义最大的,是【你】想要在这个位置上获得什么。

这个你想要的东西,不一定非得冠以【梦想】【情怀】这种大词。只要是你想要的,就是有意义的。

对于杨超越来说,她要的,无非就是可以买个房子而已。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位置本身的代价、负担、压力、攻击并没有得以任何消解。但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怕了。那些压力本身,就是自己做这事情要承担起来的责任。

我内心非常清楚。所有对位置上的那个人的喜爱与攻击,都不是针对那个人而言,都只是每个人内心的【投射】而已。

不管你表现得怎样,每个人都会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解读,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李笑来有很的粉,也有很多的黑。在风口浪尖的时候,吵得最热火朝天的那一批人,不管是黑还是挺。都无关于事实真相,我们只是需要那么一个人,那么一个载体,去表达我们在这币圈摸爬滚打的过程中的所感所想。

站在那个位置的人,都是被利用的人。怎么用,每个人自个说了算。不管是在17年的94,还是18年的大熊市,还是在17年的超级大牛,越是风口浪尖,越是在波涛汹涌的行情,在这个人身上投射的情绪越炽热。行情有多激荡,站的位置有多位于中心,爱恨就有多激烈。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对象,一个载体来投射自己的情绪,而万万千千的爱与恨,却真真实实地落在了笑来身上、落在了老猫身上、落在了孙宇晨这些一个个的人身上……

这个位置很酷,也很残酷。

每次看到币圈的各种撕逼和维权事件,都让我做公众号这个事情上打了退堂鼓。有个损友为了安慰我,拍着我肩膀说:兄弟,你放心。你不会那么牛逼获得那么关注的。是韭菜装不了蒜,所以,不用想那么多。干就完了。

我并没有那么自大,认为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到了笑来那种量级,会招来那么多的攻击。只是,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笑来可能有几十万人关注都泰然自若,我可能几千人看我文章我就崩溃掉了。毕竟,多年前,在十几人面前做个主持就能把我整疯了。

知道自己想要啥,并不能消解这些负面的影响。只是说,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就会清楚你此刻是为了什么而在这里承担这些攻击、这些压力。这些攻击和压力本身,也是目标的一部分。因为目标的存在,承受这些攻击和压力也就拥有了意义。

杨超越想买一套房,我并不知道如果我要站到那个位置,我图个啥?

圈一波粉丝然后赚粉丝的钱吗?玩币这么久,赚钱还有比买币更快速的方式吗?

为名吗?让所有人看着你,像个猴子一样娱乐大家?

这些常见的理由都不成立,那我做这个事情图个啥?

玩币玩久了,干很多事情都索然寡味,都要经受来自灵魂的拷问:你图个啥?

日子就在这犹犹豫豫中一天天过去,我也心安理得地继续享受我的岁月静好,每周写一篇文章,接受每篇文章不痛不痒的几十个阅读量。

直到6月份一个很偶然的意外,有朋友想做社群。我分析之后,觉得他这个社群做起来,还缺一些内容。而恰好,这是我能提供一些帮助的。于是,我自个提议说,要不我来提供内容吧。

在提完建议的当晚,我就后悔了,觉得给自己挖了个坑。翻来覆去有点睡不着。但是,前脚刚说了要做这个事,后脚就后悔,也太不讲信用了。于是,最后还是死死按着自己,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就有了《20万起步,我是如何赚到7000万,而后又亏掉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发布的时候,已经快晚上12点了,发完我就睡觉去了。此时,我们的公众号才成立了几天,上面包括发刊词只有三篇文章,5个粉丝。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小伙伴兴奋地跟我说,阅读量三千多了。然后,开始在各个群里面看到有人转发这篇文章。

巧的是,那两天我刚好有私事在外面,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关注这个事情。只是看小伙伴过一会就兴奋地反馈说,阅读量又多少多少了。然后,开始有一些朋友加微信,群里也有朋友@我。因为抽不开身,所以也没有和大家有什么互动。

等我忙完事情,回头去看的时候,阅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多,远超预期。我本以为像我这样一个币圈小透明小韭菜,发个文章,能有几十几百阅读量已经阿弥陀佛了。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人转发。

事情还是以一种【不可控】的方式在发展了,虽然目前好像是特别正面的方式。但总让我隐隐有一种担心,这样发展下去,某一天会不会演变成我所担心的那种场面?

前天,周一的时候,我找一个朋友聊天。在跟他大概介绍了一下公众号的运营现状之后,兴奋之余。他又开始问我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这个事情你想做到什么地步?你想从这个事情上获得什么?

我一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虽然这个事情在踉踉跄跄中起步了,貌似开场的姿势还算漂亮。但是,我做这个事,图个啥。却是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

按理说,这个事情我犹犹豫豫,说明其中还是有我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我想要的东西,那就干脆直接不做了,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困扰。只是,我想要的是啥,朦朦胧胧的,却有点抓不着头脑。

在和这个朋友聊天的一个小时中,我大概寻找到了答案。

简单地说。我需要的是两个东西。

分享与同行。

当初订阅笑来在得到上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时候,里面开宗明义就说了。财富自由,不是终点,只是个里程碑。

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财富自由本身就是那个目标,你到达了那里,你的目标就实现了,生活就一下子自动变好了。

生活中,我们也总以为,那个位置就是我们的目标。小学的时候盼中学,中学盼大学,大学盼毕业,毕业盼好工作,好工作盼更高的职位。单身狗时盼恋爱,恋爱了盼当老公/老婆,结婚了盼当父母。

不管这个位置是学生,是管培生,是高管,是大咖,是知名主播,是技术领头羊,也不管这个位置酷不酷。到了这个位置,总是要问,然后呢,你想要什么?

BigONE的COO程君,和他们的团队,在ONE挖矿的那段时间,因为币价瀑布。每天在群里受到大量大量的谩骂。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次,是在群里。程总被骂得受不了了,直接在群里说:”各位大哥,能不能不要这么骂啊,谁能受得了啊。“ 群里人不管,回应说:”咋滴,骂你两句你就想撂挑子了?别像个滚刀肉似的。“ 于是,只能默默摆出一副虚心聆听的样子,继续听骂。

我对ONE挖矿的事情不予评价了。只是在那一刻,我在想,这个团队,有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自己做这个事情,究竟是图的啥?

有没有问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程君半夜起来量自己血压。

最近,逼格王似乎有了起色,这次推出的【百倍定向回购计划】,好评者众。但是,不变的是,依然在深更半夜看到他们在群里回复信息。这样透支健康去做这件事情,不知道他们在深夜里,有没有问自己,这么拼命,究竟图的是啥?

出来做事,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不管是运营一个交易所,还是辛辛苦苦写文章的小编,还是996ICU的程序员,还是一个前台。每个做事的人都不轻松,都焦虑,都有压力,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这就是做事者的宿命。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逃不过一个问题:究竟图的是啥?

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辛苦得没意义。

通过币圈的投资,我已经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且自信通过自己掌握的投资技能。这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养活自己,让家人过上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那么,我大把大把地闲暇下来的时间,我要干嘛?

在以往的印象中,似乎闲暇是古时候贵族的特权,普通老百姓就是忙忙碌碌不得喘一口气。而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就是他闲暇的时间变多了。

但是,现代社会似乎并非如此。那些很成功的人,很有钱的人,似乎也非常地忙。他们并不是因为缺钱而忙碌,而是让自己啥事不干地闲下来,他自己也受不了。现代的有钱人,似乎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了。

其实,从古至今,我们追求的都不是闲暇本身。而是创造性的活动。古代的贵族,为什么看起来那么闲?因为普通老百姓的工作都是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们自然不愿意去做。他们所谓的闲暇,也更多地是进行了诗歌、骑马射箭等这些创造性活动。

而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工业化时代了。工业化时代的工人,许多都在重复流水线上的工作,人都被异化成了机器,人们当然盼望着退休闲暇。而现在的许多工作,本身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所以,更多的人即使经济变好了,反而工作时间却变长了。因为,就算你闲下来,也是要找一些创造性活动的,有现成的工作摆在那里,还费什么劲啊。

对于我而言,我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琢磨事。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

但是,思考者又是这世界上最孤独的。其他的创造性活动,都有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你脑子里面想的什么,别人不知道。

所以,为了让人看见我的思考,我得把他写下来。同时,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匠人一样。创造完了一件产品,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见有人享用他。

一个厨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端出来看着食客吃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满足的表情。如果这个厨子做菜的时候,已经知道这道菜注定只能自己独享,他可能在做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任何期待和兴趣。

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想要的。

我这人眼高手低,想得多做得少。这是我的特质,或者说,天赋。这个特质在传统职业,尤其是在职业的早期,会是一个明显的弊端。比如,我刚毕业作为新员工,就时常站在老板和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人感觉多少是不够脚踏实地。

但是,这个特质在投资领域,却变成了一种优势。这个领域本身就是要想得很多,但是做得很少。

而写文章本身,也是同样如此,是想得很多但做得很少的事情。我只需要想,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想法敲下来。别人怎么用,怎么执行,我不用管。

写文章这事情,我本身干得很开心。写出来了,如果有人能阅读到,我会感到更开心。这是我擅长的事,也是我喜欢的事。

在分享的同时,我还想与人同行。

做投资,尤其是币圈投资,实在是太孤独了。本来玩币的人就少,平时生活中就找不到人交流。而在各个群里面聊天,大家讨论得都是一个币好不好,这个大佬是不是在割韭菜,哪个交易所正在搞什么大动作。

没有人会关注你在想什么。

你高抛低吸进行了一个牛逼操作,赚了一点钱。别人只看到那赚了或亏了多少。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投资逻辑、投资策略、你的情绪跌宕起伏,你的焦虑与释然。没有人能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即使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只知道你赚了、或亏了,你这会高兴,你这会焦虑。

但是,鬼才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都曾经经历了什么。你所有的迭代起伏,所有的光荣与堕落,全发生在脑子里的那一篇区域。那是一个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黑匣子。

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在我写了这两年复盘的文章之后,才知道那一两年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

币圈投资,实在是太孤独了。

我希望能分享,也希望能遇到更多的同行者。

这就是我想要的。

这就是我愿意走到这个位置来进行分享的勇气。

知道了什么是我想要的,为了让这事情做得更好更纯粹,我做了一些努力:

我提前预存了10年的生活费。确保坐吃山空,没有从写作这事情上获得任何收益,也不会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

我阅读过不少关于社群运营及自媒体运营的书籍,所有的书籍都会有一个核心:就是粉丝如何变现。

这也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创业者,或一个机构,他运营就会有成本,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他这个事情就不能长久运营下去。

但是,随之而来也是有负面影响的。就是运营者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净在想各种套路,最后怎么把粉丝变现。而粉丝被收割习惯了,也都形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不管对方显得多么真诚,也总会不自觉地想:他是不是又在套路我准备收割我了。

这就好像一对男女谈恋爱。一个男的脑子里面整天想着就是PUA那一套把妹方式,怎样能上一垒,怎样能上二磊,最后怎样能快速推倒。这个脑子里面处心积虑地就那点J B事。而女生呢,则时常处于一种不安中,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对自己好,还是只是为了打个P。

我并不是要做圣人,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我并不排斥最后能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利益,因为很多时候这就是关系到了某种程度水到渠成的提现。我用心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有人因此而获益,心情畅快之下给予了我一些打赏。这很美好。一对情侣,恋爱中情到浓处,有些亲密行为,也非常美好。

但是,我的确不希望我脑子里面净装的就是怎么吸粉然后变现这点JB事。

这怎么破?首先得这个人不能太饥渴。一饥渴,动作就容易变现。为了不让自己饥渴,我提前存够了10年的生活费。

与此同时,我也明确了自己要以什么身份做这个事情。就是简单的币友。不要把身份搞复杂了,身份一搞复杂,利益就会有纠葛,多重关系之下容易互损。就好像与熟人做生意,处理不好,熟人和生意都做不成。

所以,我觉得刻意维持我这层简单的身份,就是一个币友。除此之外,我跟在座的各位,没有任何关联。这种单一的关系,于我而言,是最舒服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我想要的就是分享与同行。我也似乎获得了做这事情的勇气与法子。

在和那个朋友聊完,回来的路上,小伙伴跟我说,因为现在是新公众号,还没有文章底部留言的功能,很多人在后台给我私信留言了。让我回头看一下。

在回去的路上,我不禁浮想联翩。我在琢磨着,即使喷子的概率比较小,但基数一大,绝对数量也不少。这些留言要是有骂我,喷我的。我该怎么处理,要是怼回去吧,显得很没有风度。要是不怼吧,莫名其妙被喷,心理憋着一股气心里不痛快。这要怎么破啊?

于是,回到家我打开了电脑,花了两个小时时间上学找资料学习,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如何和喷子战斗。

在我整理好资料之后,摩拳擦掌地打开了电脑,准备与喷子大干一场。

却在后台的留言区看见了满屏满屏的鼓励。

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曾经担心的那些问题,也不在那么可怕了。

谢谢你们,让我获得了被讨厌的勇气。

谢谢。

PS: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最后我也慢慢变得即使面对几百人的场,也不惧怕说话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在一次次的实操中,台下的那些人,似乎没有人关注我站得值不值,拿话筒的位置对不对,上场时并没有环视一周。偶尔犯一些错误,也没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真的是遇到了很多包容的人呢。

PS: 几个事情说明一下。

新公众号未开通文章底部留言,这个只能等运营一段时间后微信公众平台邀请,无法自行开通。

目前尚未有微信群,因为我精力有限,也不太会管理微信群,建起来可能会变成口水群。不过,这几天正打算建一个知识星球,方便有需要的朋友交流。目前还在琢磨平台规则,琢磨清楚了会公布。

我的微信号是chenxiao_wechat,有需要私信的朋友可以加我。不常在线,但每天会抽点时间集中处理留言。

再次,谢谢鼓励。

—-

编译者/作者:区块链韭菜笔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