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是如此不同寻常。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范围内的线上、线下消费“冰火两重天”。 本次疫情爆发,正值传统春节假期,酒店、交通、餐饮、电影娱乐等行业的消费旺季变淡季。为了避免春节期间人员聚集,防止疫情扩散,各地纷纷采取封闭管理、延迟复工复产等措施。消费者外出消费的意愿减弱,今年1、2月消费行业面临不小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下降17.6%。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同比下降41.1%,汽车类下降37%,家具类下降33.5%,建材类下降30.5%,家电类下降30%。 但镭射财经认为,消费行业“危”“机”并存。线下消费中受影响严重的服务消费是“危”,正在酝酿中的反弹是“机”,迎来发展机遇的线上消费也是“机”。 毕竟,疫情期间,消费者自觉减少外出、在家做饭。生活必需品消费远超服务消费,主打无接触的线上生鲜电商也迎来用户量与客单价双增长的红利期。 疫情结束后,被压制数月的服务消费需求或将迎来反弹,也引发更多的消费信贷需求。消费金融公司可趁机推出有强烈需求的场景分期产品,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占据消费者心智,塑造良好、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01?生活必需品消费高于服务消费 疫情期间,肉禽蛋类零售额增长37.8%,蔬菜类零售额增长27.1%。服务业数据负增长,指数降幅超13%。以上数据印证出一点:生活必需品消费行为高于服务消费。 以超市为例,其作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民生行业,提供的生鲜食品和日用品需求弹性小,不会轻易出现大起大落。在此基础上,受疫情期间居民囤货、在家下厨和消费需求转移影响,超市的消费订单迎来大幅增长。 对于超市附近的居民来说,为减少外出行为,有必要增加单次消费金额,一次购买足够多的生活商品囤积起来。同时,疫情期间大部分餐厅关门,少部分仅提供外卖服务且规模较小。受居民下厨做饭行为增加影响,部分餐饮需求转移到超市等方面。 事实上,超市销售额在春节期间出现明显增长。镭射财经了解到,今年1月,覆盖西南五省市场的步步高超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物美超市在春节期间的销售量激增,平日每天菜量出现3倍增长,为700吨左右。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永辉超市总销售额超过125亿元,销售额和销售商品数实现大号双位数、大幅增长。 生活必需品消费上涨的同时,服务消费迎来寒冬。以餐饮行业为例,因人员停留时间过长,且无法保证通风条件良好,停业成为唯一的安全选项。 考虑到全国2000万家以上餐饮机构中90%以上为个体工商户,抵御风险能力弱,需要春节黄金假期来提振销售额,缓解库存、工资、租金带来的资金压力。但春节假期以来的持续停业,让餐饮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此外,大型连锁品牌也受到较大影响。海底捞1月26日暂停中国地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火锅餐厅门店营业,3月12日才宣布15个城市、首批85家门店恢复营业、提供堂食。九毛九1月26日宣布暂时停止所有门店营业,3月18日宣布部分门店(包括自营及特许经营门店)恢复营业。呷埔呷埔3月份加快复工步伐,逐渐恢复了堂食服务。 02?线上生鲜消费高于线下娱乐消费 2019年,生鲜电商行业众多玩家黯然离场。呆萝卜全国门店相继关闭,因融资款项未顺利到账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鲜生友请欠债3亿,关店130多家,十多名高管被捕;吉及鲜被曝融资不利、裁员、关仓,于去年12月宣布融资失败;妙生活关闭80家门店,手机客户端无法使用。 疫情期间,线上生鲜电商消费迎来业务爆发,一定程度上扭转生鲜电商行业的动荡态势。 疫情期间,一二线城市的居民被线上生鲜电商的无接触优势吸引,尝试在线上购买生鲜食品,减少疫情期间的外出。再加上,随着线上生鲜采购次数的增多,其商品质量和配送方式也愈发得到消费者认同,线上消费习惯养成后,线下外出消费行为就相应减少。 镭射财经发现,多家开通线上生鲜业务的电商疫情期间业务量增长明显,肉蛋、水产、粮油、百货等品类成为主要消费对象。 例如,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美团买菜北京地区在春节期间,日均订单量是以前的两到三倍。每日优鲜表示,疫情爆发的一个月内卖掉2亿件商品,售出蔬菜30735吨。交易额同比增长三倍以上,客单价自80元增长到120元。 与火爆的线上生鲜电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电影院为代表的线下娱乐行业迎来寒冬。 对于电影院来说,春节档电影历来是收获票房的黄金时间。回顾2019年春节,总票房收入突破58亿元。今年,《唐人街探案3》《囧妈》《姜子牙》《夺冠》《紧急救援》《急先锋》《熊出没》七档春节档电影也跃跃欲试,向着70-80亿元票房迈进。 受疫情影响,以上七档电影1月23日纷纷宣布撤档,择日再映。全国各地电影院处于停业状态,既无电影放映,也无观众卖票。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电影,《囧妈》与字节跳动合作,在西瓜视频上免费放映,主打“请全国人民大年初一免费看电影”口号。此举背后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受限于春节贺岁题材,重新上映时机很难把握,票房未必能达到预期的24亿元。另一方面撤档后对电影公司的现金流形成积压,以6亿元价格出售给字节跳动,也是稳赚不赔。 对于字节跳动而言,以低廉的成本收获大批下沉用户流量。按照每张电影票价50元计算,《囧妈》24亿元保底票房相当于4800万观影人/次。而移动互联网APP的平均获客成本为200元/人,字节跳动花6亿元购买电影,相当于付出300万人的获客成本。300万获客成本:4800万观影人/次,字节跳动实现以极小投入,换取巨大的下载量和活跃度。 03?酝酿疫情结束后的反弹 疫情期间,广大用户消费意愿减弱,但需求不会消失,而是延后。当疫情结束后,此前受到严重影响的旅游、餐饮、医美、教育等消费场景或将迎来新一轮春天。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与旅游、餐饮、医美、教育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场景分期产品,无疑能享受疫情结束后的行业爆发红利。以尚未被开发完毕的旅游场景来说,无论是携程、飞猪、去哪儿、途牛等旅行平台,还是凯撒旅游、北青旅等旅行社,又或是京东数科这类金融机构,都早早入局。 疫情期间,线上消费业务量猛增,其免接触的优势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受益于疫情结束后用户线上消费习惯或将延续,线上电商APP获客成本可明显下降,下载量和活跃度增加,客户购物单价有望进一步提升。 考虑到生鲜电商业务存在一定损耗,在同质化竞争中需保持价格优势下的利润空间有限,利用自身拥有的高频次的优质流量进行金融产品变现,从会员、充值开始,逐渐深入到购物分期、现金借贷等业务,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以与线上电商合作,在其APP中嵌入分期金融产品,通过对消费者身份、地址、购物等数据的记录和解读,分析消费者潜在的信贷信用,从而有针对性推荐贷款产品。 镭射财经注意到,不少生鲜电商平台也有意进军消费金融业务。美菜网曾被曝出打算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招聘供应链金融项目/产品经理、消费金融项目/产品经理、供应链金融业务负责人以及消费金融业务线负责人等金融领域人士。 多点Dmall运营公司近期也在招聘消费金融产品经理、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金融产品运营经理等人员。与其关系密切的物美集团,是马上消费金融第三大股东,持有17.26%股权。 业内人士表示,“零售业本身就不会是暴利”,“如果一定要挣钱,消费金融有很大的可能性。” —- 编译者/作者:镭射看点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疫情启示|服务消费按下“暂停”键生鲜消费重返“线上”
2020-03-31 镭射看点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美国二季度GDP暴跌32.9%特朗普建议推迟美国大选2020-07-31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50强即将出炉2020-07-30
- 热烈祝贺ODIN & BITRIBE韩国AMA线上活动完美落幕2020-07-30
- 新冠病毒大流行引发加密货币狂潮:究竟谁才是比特币价格的幕后推手2020-07-30
- 线上支付与数字货币美国五大科技巨头可能要落后了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