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智能合约编写之 Solidity的设计模式 | FISCO BCOS系列开发教程

智能合约编写之 Solidity的设计模式 | FISCO BCOS系列开发教程

2020-05-13 区块链服务网络 来源:火星财经

3月25日,BSN第二次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以“编写基于多种底层框架的智能合约”为主题,开发者可基于FISCO BCOS等主流底层框架,结合业务场景设计、开发并部署智能合约。

为了让大家更好上手智能合约开发,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与FISCO BCOS开源社区共同推出“7个课时速成智能合约全能型开发”系列教程,助力开发者学习并熟悉合约开发,轻松应对此次大赛并拔得头筹。

系列专题 | 超话区块链之智能合约专场

编写篇:智能合约编写之 Solidity 的设计模式

作者:储雨知

前 言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开始将区块链与自身业务相结合。

区块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例如,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以为业务带来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数据的公开透明,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读取;不可篡改,意味着信息一旦上链就无法删除,甚至合约代码都无法被更改。

除此之外,合约的公开性、回调机制,每一个特点都可被利用,作为攻击手法,稍有不慎,轻则合约形同虚设,重则要面临企业机密泄露的风险。所以,在业务合约上链前,需要预先对合约的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作充分考虑。

幸运的是,通过近些年Solidity语言的大量实践,开发者们不断提炼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些"设计模式",来指导应对日常开发常见的问题。

智能合约设计模式概述

2019年,IEEE收录了维也纳大学一篇题为《Design Patterns For Smart Contracts In the Ethereum Ecosystem》的论文。这篇论文分析了那些火热的Solidity开源项目,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了18种设计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涵盖了安全性、可维护性、生命周期管理、鉴权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从这18种设计模式中选择最为通用常见的进行介绍,这些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经历中得到了大量检验。

安全性(Security)

智能合约编写,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问题。

在区块链世界中,恶意代码数不胜数。如果你的合约包含了跨合约调用,就要特别当心,要确认外部调用是否可信,尤其当其逻辑不为你所掌控的时候。

如果缺乏防人之心,那些“居心叵测”的外部代码就可能将你的合约破坏殆尽。比如,外部调用可通过恶意回调,使代码被反复执行,从而破坏合约状态,这种攻击手法就是著名的Reentrance Attack(重入攻击)。

这里,先引入一个重入攻击的小实验,以便让读者了解为什么外部调用可能导致合约被破坏,同时帮助更好地理解即将介绍的两种提升合约安全性的设计模式。

关于重入攻击,这里举个精简的例子。

AddService合约是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每个外部合约可以调用AddService合约的addByOne来将字段_count加一,同时通过require来强制要求每个外部合约最多只能调用一次该函数。

这样,_count字段就精确的反应出AddService被多少合约调用过。在addByOne函数的末尾,AddService会调用外部合约的回调函数notify。AddService的代码如下:

contract AddService{

uint private _count;
mapping(address=>bool) private _adders;

function addByOne() public {
//强制要求每个地址只能调用一次
require(_adders[msg.sender] == false, "You have added already");
//计数
_count++;
//调用账户的回调函数
AdderInterface adder = AdderInterface(msg.sender);
adder.notify();
//将地址加入已调用集合
_adders[msg.sender] = true;
}
}

contract AdderInterface{
function notify() public;
}

如果AddService如此部署,恶意攻击者可以轻易控制AddService中的_count数目,使该计数器完全失效。

攻击者只需要部署一个合约BadAdder,就可通过它来调用AddService,就可以达到攻击效果。BadAdder合约如下:

contract BadAdder is AdderInterface{

AddService private _addService = //...;
uint private _calls;

//回调
function notify() public{
if(_calls > 5){
return;
}
_calls++;
//Attention !!!!!!
_addService.addByOne();
}

function doAdd() public{
_addService.addByOne();
}
}

BadAdder在回调函数notify中,反过来继续调用AddService,由于AddService糟糕的代码设计,require条件检测语句被轻松绕过,攻击者可以直击_count字段,使其被任意地重复添加。

攻击过程的时序图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AddService难以获知调用者的回调逻辑,但依然轻信了这个外部调用,而攻击者利用了AddService糟糕的代码编排,导致悲剧的发生。

本例子中去除了实际的业务意义,攻击后果仅仅是_count值失真。真正的重入攻击,可对业务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在统计投票数目是,投票数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想屏蔽这类攻击,合约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码模式,下面将介绍两个可有效解除此类攻击的设计模式。

Checks-Effects-Interaction - 保证状态完整,再做外部调用

该模式是编码风格约束,可有效避免重放攻击。通常情况下,一个函数可能包含三个部分:

Checks:参数验证Effects:修改合约状态Interaction:外部交互

这个模式要求合约按照Checks-Effects-Interaction的顺序来组织代码。它的好处在于进行外部调用之前,Checks-Effects已完成合约自身状态所有相关工作,使得状态完整、逻辑自洽,这样外部调用就无法利用不完整的状态进行攻击了。

回顾前文的AddService合约,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则,在自身状态没有更新完的情况下去调用了外部代码,外部代码自然可以横插一刀,让_adders[msg.sender]=true永久不被调用,从而使require语句失效。我们以checks-effects-interaction的角度审阅原来的代码:

//Checks
require(_adders[msg.sender] == false, "You have added already");
//Effects
_count++;
//Interaction
AdderInterface adder = AdderInterface(msg.sender);
adder.notify();
//Effects
_adders[msg.sender] = true;

只要稍微调整顺序,满足Checks-Effects-Interaction模式,悲剧就得以避免:

//Checks
require(_adders[msg.sender] == false, "You have added already");
//Effects
_count++;
_adders[msg.sender] = true;
//Interaction
AdderInterface adder = AdderInterface(msg.sender);
adder.notify();

由于_adders映射已经修改完毕,当恶意攻击者想递归地调用addByOne,require这道防线就会起到作用,将恶意调用拦截在外。

虽然该模式并非解决重入攻击的唯一方式,但依然推荐开发者遵循。

Mutex - 禁止递归

Mutex模式也是解决重入攻击的有效方式。它通过提供一个简单的修饰符来防止函数被递归调用:

contract Mutex {
bool locked;
modifier noReentrancy() {
//防止递归
require(!locked, "Reentrancy detected");
locked = true;
_;
locked = false;
}

//调用该函数将会抛出Reentrancy detected错误
function some() public noReentrancy{
some();
}
}

在这个例子中,调用some函数前会先运行noReentrancy修饰符,将locked变量赋值为true。如果此时又递归地调用了some,修饰符的逻辑会再次激活,由于此时的locked属性已为true,修饰符的第一行代码会抛出错误。

可维护性(Maintaince)

在区块链中,合约一旦部署,就无法更改。当合约出现了bug,通常要面对以下问题:

合约上已有的业务数据怎么处理?怎么尽可能减少升级影响范围,让其余功能不受影响?依赖它的其他合约该怎么办?

回顾面向对象编程,其核心思想是将变化的事物和不变的事物相分离,以阻隔变化在系统中的传播。所以,设计良好的代码通常都组织得高度模块化、高内聚低耦合。利用这个经典的思想可解决上面的问题。

Data segregation - 数据与逻辑相分离

了解该设计模式之前,先看看下面这个合约代码:

contract Computer{

uint private _data;

function setData(uint data) public {
_data = data;
}

function compute() public view returns(uint){
return _data * 10;
}
}

此合约包含两个能力,一个是存储数据(setData函数),另一个是运用数据进行计算(compute函数)。如果合约部署一段时间后,发现compute写错了,比如不应是乘以10,而要乘以20,就会引出前文如何升级合约的问题。

这时,可以部署一个新合约,并尝试将已有数据迁移到新的合约上,但这是一个很重的操作,一方面要编写迁移工具的代码,另一方面原先的数据完全作废,空占着宝贵的节点存储资源。

所以,预先在编程时进行模块化十分必要。如果我们将"数据"看成不变的事物,将"逻辑"看成可能改变的事物,就可以完美避开上述问题。Data Segregation(意为数据分离)模式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想法。

该模式要求一个业务合约和一个数据合约:数据合约只管数据存取,这部分是稳定的;而业务合约则通过数据合约来完成逻辑操作。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们将数据读写操作专门转移到一个合约DataRepository中:

contract DataRepository{

uint private _data;

function setData(uint data) public {
_data = data;
}

function getData() public view returns(uint){
return _data;
}
}

计算功能被单独放入一个业务合约中:

contract Computer{
DataRepository private _dataRepository;
constructor(address addr){
_dataRepository =DataRepository(addr);
}

//业务代码
function compute() public view returns(uint){
return _dataRepository.getData() * 10;
}
}

这样,只要数据合约是稳定的,业务合约的升级就很轻量化了。比如,当我要把Computer换成ComputerV2时,原先的数据依然可以被复用。

Satellite - 分解合约功能

一个复杂的合约通常由许多功能构成,如果这些功能全部耦合在一个合约中,当某一个功能需要更新时,就不得不去部署整个合约,正常的功能都会受到波及。

Satellite模式运用单一职责原则解决上述问题,提倡将合约子功能放到子合约里,每个子合约(也称为卫星合约)只对应一个功能。当某个子功能需要修改,只要创建新的子合约,并将其地址更新到主合约里即可,其余功能不受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下面这个合约的setVariable功能是将输入数据进行计算(compute函数),并将计算结果存入合约状态_variable:

contract Base {
uint public _variable;

function setVariable(uint data) public {
_variable = compute(data);
}

//计算
function compute(uint a) internal returns(uint){
return a * 10;
}
}

如果部署后,发现compute函数写错,希望乘以的系数是20,就要重新部署整个合约。但如果一开始按照Satellite模式操作,则只需部署相应的子合约。

首先,我们先将compute函数剥离到一个单独的卫星合约中去:

contract Satellite {
function compute(uint a) public returns(uint){
return a * 10;
}
}

然后,主合约依赖该子合约完成setVariable:

contract Base {
uint public _variable;

function setVariable(uint data) public {
_variable = _satellite.compute(data);
}

Satellite _satellite;
//更新子合约(卫星合约)
function updateSatellite(address addr) public {
_satellite = Satellite(addr);
}
}

这样,当我们需要修改compute函数时,只需部署这样一个新合约,并将它的地址传入到Base.updateSatellite即可:

contract Satellite2{
function compute(uint a) public returns(uint){
return a * 20;
}
}

Contract Registry - 跟踪最新合约

在Satellite模式中,如果一个主合约依赖子合约,在子合约升级时,主合约需要更新对子合约的地址引用,这通过updateXXX来完成,例如前文的updateSatellite函数。

这类接口属于维护性接口,与实际业务无关,过多暴露此类接口会影响主合约美观,让调用者的体验大打折扣。Contract Registry设计模式优雅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该设计模式下,会有一个专门的合约Registry跟踪子合约的每次升级情况,主合约可通过查询此Registyr合约取得最新的子合约地址。卫星合约重新部署后,新地址通过Registry.update函数来更新。

contract Registry{

address _current;
address[] _previous;

//子合约升级了,就通过update函数更新地址
function update(address newAddress) public{
if(newAddress != _current){
_previous.push(_current);
_current = newAddress;
}
}

function getCurrent() public view returns(address){
return _current;
}
}

主合约依赖于Registry获取最新的卫星合约地址。

contract Base {
uint public _variable;

function setVariable(uint data) public {
Satellite satellite = Satellite(_registry.getCurrent());
_variable = satellite.compute(data);
}

Registry private _registry = //...;
}

Contract Relay - 代理调用最新合约

该设计模式所解决问题与Contract Registry一样,即主合约无需暴露维护性接口就可调用最新子合约。该模式下,存在一个代理合约,和子合约享有相同接口,负责将主合约的调用请求传递给真正的子合约。卫星合约重新部署后,新地址通过SatelliteProxy.update函数来更新。

contract SatelliteProxy{
address _current;
function compute(uint a) public returns(uint){
Satellite satellite = Satellite(_current);
return satellite.compute(a);
}

//子合约升级了,就通过update函数更新地址
function update(address newAddress) public{
if(newAddress != _current){
_current = newAddress;
}
}
}


contract Satellite {
function compute(uint a) public returns(uint){
return a * 10;
}
}

主合约依赖于SatelliteProxy:

contract Base {
uint public _variable;

function setVariable(uint data) public {
_variable = _proxy.compute(data);
}
SatelliteProxy private _proxy = //...;
}

生命周期(Lifecycle)

在默认情况下,一个合约的生命周期近乎无限——除非赖以生存的区块链被消灭。但很多时候,用户希望缩短合约的生命周期。这一节将介绍两个简单模式提前终结合约生命。

Mortal - 允许合约自毁

字节码中有一个selfdestruct指令,用于销毁合约。所以只需要暴露出自毁接口即可:

contract Mortal{

//自毁
function destroy() public{
selfdestruct(msg.sender);
}
}

Automatic Deprecation - 允许合约自动停止服务

如果你希望一个合约在指定期限后停止服务,而不需要人工介入,可以使用Automatic Deprecation模式。

contract AutoDeprecated{

uint private _deadline;

function setDeadline(uint time) public {
_deadline = time;
}

modifier notExpired(){
require(now <= _deadline);
_;
}

function service() public notExpired{
//some code
}
}

当用户调用service,notExpired修饰符会先进行日期检测,这样,一旦过了特定时间,调用就会因过期而被拦截在notExpired层。

权限(Authorization)

前文中有许多管理性接口,这些接口如果任何人都可调用,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上文中的自毁函数,假设任何人都能访问,其严重性不言而喻。所以,一套保证只有特定账户能够访问的权限控制设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Ownership

对于权限的管控,可以采用Ownership模式。该模式保证了只有合约的拥有者才能调用某些函数。首先需要有一个Owned合约:

contract Owned{

address public _owner;

constructor() {
_owner = msg.sender;
}

modifier onlyOwner(){
require(_owner == msg.sender);
_;
}
}

如果一个业务合约,希望某个函数只由拥有者调用,该怎么办呢?如下:

contract Biz is Owned{
function manage() public onlyOwner{
}
}

这样,当调用manage函数时,onlyOwner修饰符就会先运行并检测调用者是否与合约拥有者一致,从而将无授权的调用拦截在外。

行为控制(Action And Control)

这类模式一般针对具体场景使用,这节将主要介绍基于隐私的编码模式和与链外数据交互的设计模式。

Commit - Reveal - 延迟秘密泄露

链上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一旦某些隐私数据上链,任何人都可看到,并且再也无法撤回。

Commit And Reveal模式允许用户将要保护的数据转换为不可识别数据,比如一串哈希值,直到某个时刻再揭示哈希值的含义,展露真正的原值。

以投票场景举例,假设需要在所有参与者都完成投票后再揭示投票内容,以防这期间参与者受票数影响。我们可以看看,在这个场景下所用到的具体代码:

contract CommitReveal {

struct Commit {
string choice;
string secret;
uint status;
}

mapping(address => mapping(bytes32 => Commit)) public userCommits;
event LogCommit(bytes32, address);
event LogReveal(bytes32, address, string, string);

function commit(bytes32 commit) public {
Commit storage userCommit = userCommits[msg.sender][commit];
require(userCommit.status == 0);
userCommit.status = 1; // comitted
emit LogCommit(commit, msg.sender);
}

function reveal(string choice, string secret, bytes32 commit) public {
Commit storage userCommit = userCommits[msg.sender][commit];
require(userCommit.status == 1);
require(commit == keccak256(choice, secret));
userCommit.choice = choice;
userCommit.secret = secret;
userCommit.status = 2;
emit LogReveal(commit, msg.sender, choice, secret);
}
}

Oracle - 读取链外数据

目前,链上的智能合约生态相对封闭,无法获取链外数据,影响了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

链外数据可极大扩展智能合约的使用范围,比如在保险业中,如果智能合约可读取到现实发生的意外事件,就可自动执行理赔。

获取外部数据会通过名为Oracle的链外数据层来执行。当业务方的合约尝试获取外部数据时,会先将查询请求存入到某个Oracle专用合约内;Oracle会监听该合约,读取到这个查询请求后,执行查询,并调用业务合约响应接口使合约获取结果。

下面定义了一个Oracle合约:

contract Oracle {
address oracleSource = 0x123; // known source

struct Request {
bytes data;
function(bytes memory) external callback;
}

Request[] requests;
event NewRequest(uint);
modifier onlyByOracle() {
require(msg.sender == oracleSource); _;
}

function query(bytes data, function(bytes memory) external callback) public {
requests.push(Request(data, callback));
emit NewRequest(requests.length - 1);
}

//回调函数,由Oracle调用
function reply(uint requestID, bytes response) public onlyByOracle() {
requests[requestID].callback(response);
}
}

业务方合约与Oracle合约进行交互:

contract BizContract {
Oracle _oracle;

constructor(address oracle){
_oracle = Oracle(oracle);
}

modifier onlyByOracle() {
require(msg.sender == address(_oracle));
_;
}

function updateExchangeRate() {
_oracle.query("USD", this.oracleResponse);
}

//回调函数,用于读取响应
function oracleResponse(bytes response) onlyByOracle {
// use the data
}
}

总 结

本文的介绍涵盖了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种设计模式,其中,有些偏原则性,如Security和Maintaince设计模式;有些是偏实践,例如Authrization,Action And Control。

这些设计模式,尤其实践类,并不能涵盖所有场景。随着对实际业务的深入探索,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特定场景与问题,开发者可对这些模式提炼、升华,以沉淀出针对某类问题的设计模式。

上述设计模式是程序员的有力武器,掌握它们可应对许多已知场景,但更应掌握提炼设计模式的方法,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未知领域,这个过程离不开对业务的深入探索,对软件工程原则的深入理解。

FISCO BCOS的代码完全开源且免费

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FISCO-BCOS/FISCO-BCOS

文章来源于FISCO BCOS开源社区 ,作者储雨知

本文来源: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原文标题:智能合约编写之 Solidity的设计模式 | FISCO BCOS系列开发教程

—-

编译者/作者:区块链服务网络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