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的“扇贝之死”,一直被股民称为“A股未解之谜”。 自2014年以来,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獐子岛的扇贝先后“自杀”三次、“跑路”一次。如此魔幻的剧情,频频在獐子岛的财务报告中上演,以至于会计事务所都对其财报出具了保留意见。 5月15日,獐子原本打算派出全公司最有牌面的人物——董事长吴厚刚,让他出面解释相关问题。然而,这位人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公开怒怼证监会,并一度扬言要与证监会对簿公堂。 獐子岛财报数年几度变脸,像极了曾经风靡一时的“故事股”,但大多数的“故事股”最终都会成为“事故股”。 高管:说我作假,请拿出更多证据 “这种人为因素制造出的与实际生产作业不一致、无法比对的证据,能作为非常严谨的财务数据造假的证据吗?更不应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也经受不住法律的检验!”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这样说道。 2019年7月10日,在调查獐子岛逾500天后,证监会下发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吴厚刚等人名列其中,并被证监会拟决定对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一旦处罚被落实,吴厚刚等人将会面临严厉的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上一次被关小黑屋的人物,还是一手操演“万宝之争”的宝能系老大——姚振华。彼时,虽然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但其身家早已过千亿。 可吴厚刚不一样,截至2020年5月21日,獐子岛市值不过18.92亿元人民币,不及姚振华的一个零头,也根本无法与其相比。但他却“自信”地向媒体表示,“证监会这次派出稽查总队30多个人,长达17个月的调查,没有发现我们有财务造假行为。” 獐子岛方面认为,证监会仅凭一个笼统的脱离生产作业实际而做出的航迹图,也没经过现场检验,而测算航迹的点位不准也不完整。仅靠这两份推演报告就判定獐子岛财务造假,没有法律依据。 所以,对于证监会的处罚,吴厚刚不服。他还称,如果证监会处罚不能依法公正,獐子岛将会诉讼,寻求公正。 吴总的这份“自信”,不知道是哪来的?獐子岛这些年的财报数据,很难让股民相信“獐子岛没有造假”。 扇贝跑路业绩变负 獐子岛始创于1958年,凭借着强大的资源优势,有着“海底银行”之称。2006年,獐子岛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时市值为70.24亿元。巅峰时,獐子岛市值曾一度突破200亿元大关。但如今,市值早已下滑至20亿元以下。 獐子岛的市值出现断崖式下跌,与獐子岛历年来的财务数据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家处于农林牧渔行业之中的上市公司,存货是投资者辨别这类公司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环。而獐子岛的扇贝、海参等产品,在财报上被归类为“存货”。但獐子岛的财报总是在这一关键环节上出现差错,从而产生了巨额的亏损。 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梳理獐子岛历年财报发现,虾夷扇贝是该公司最为重要的产品,其贡献的收入在该公司产品收入中排名第一。而历史上獐子岛多次出现的“盈利变巨亏”的情节,往往都与虾夷扇贝有关。 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进行秋季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时,发现存货异常,因此第三季度直接亏损7.63亿元。当年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北黄海异常冷水团导致扇贝等存货“跑路”。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獐子岛亏损接近12亿元。 2017年,降水减少、养殖规模大幅扩张、高温等因素,导致獐子岛的扇贝“胃口”越来越差。据了解,扇贝因为摄食效率下降,吃不够最终“饿死”。这年,獐子岛亏损超7亿元。 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扇贝再次上演“跑路”剧情,报亏4314万元;11月,獐子岛再发公告称,秋测时发现底播虾夷扇贝短时间内“大规模自然死亡”,预计损失2.78亿元。 扇贝跑多了,连自己人都不信了。这一次,连獐子岛内部的高管都不敢相信2019年报的真实性。董事罗伟新和监事邹德志在公司公告中都表示,无法短时间内确认年报内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允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扇贝一直在跑,獐子岛也一直在亏损,但獐子岛却从未触发退市条件。 财务超神,永不退市 与那种“大而不倒”的上市公司不同,獐子岛只能算是一个中小型上市公司。 该公司2019年报披露,其资产负债率高达98.01%,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321.41%。这说明獐子岛资金链极其紧张,一旦出现资金问题的话,瞬间就可以直接破产清算。 根据深交所的规定,中小板企业连续3年净利润为负,会给警示;继续亏损,会被暂停上市;连续4年亏损,则会被终止上市。但獐子岛从未达到3年的第一级警戒线。 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獐子岛历年归属净利润表现如下:2014年亏11.9亿元、2015年亏2.43亿元、2016年赚7939万元、2017年亏7.23亿元、2018年赚3211万、2019年亏3.92亿元。 14、15年连亏两年后,16年扭亏为盈。此后亏一年盈利一年,完全避开了退市的可能性。 为什么每一次,獐子岛都能化险为夷?当地政府对獐子岛的补助,可能就是獐子岛“永不退市”最主要的原因。 此前曾有媒体统计过獐子岛的部分资金来源,2015年到2018年,该公司获得过数亿元的政府补助。即便在2019上半年,该公司也拿到了563.61万元的补助。 而时代周报记者查询獐子岛近年年报发现,2014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獐子岛分别获政府补助4107万元、6543万元、3020万元、726万元、3044万元和1674万元,共计约1.9亿元。 ![]() 獐子岛年报披露政府资金补助数据 耐人寻味的是,獐子岛还曾在2015年最后一天“踩点”收到了1900万元的政府补助。 同时,獐子岛发生的各种扇贝“跑路”或者“死亡”的事件,并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因此獐子岛仍旧可以在A股市场上正常交易。 投资者:别让獐子岛再圈钱 是否造假还未有定论,但业内早已失去追踪獐子岛的兴趣。 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查阅部分研报网站后发现,追踪獐子岛的研报到了2018年后便停止更新了。有投资人士怀疑称,獐子岛频频出现的关于存货的类似事件,似乎与当年震惊A股的“蓝田造假案”相似。 当年造假的蓝田股份,钻的就是水产品的漏洞。据悉,渔网围着的20万亩水面到底装了多少鱼,没人能说清。存货没人能盘点清楚,给予了蓝田股份造假的机会。这与獐子岛到底在海洋中拥有多少扇贝一样,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够查得一清二楚,除非调查公司派人下海一个一个数。 蓝田股份最后的下场是,多名高管、中层被查,董事长一度二进监狱。而獐子岛高管目前面临的,不过是市场禁入的举措和罚款。 这让投资者对其意见非常之大。 有投资者表示,像这样的公司就应该坚决给予退市,它的上市就是圈投资者的钱。也有投资者认定,獐子岛这家公司就是在造假,并且只使用一种技术造假。据媒体日前报道称,有一位郭姓股民就买卖獐子岛股票一事进行维权。 从曾经的A股明星公司到如今的“扫把星”公司,频繁的亏损背后都是几乎一致的理由,有专业人士表示,“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外因,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怨不得市场的不认可,也怨不得他人的负面评价。” 记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留意到,5月15日有投资者向獐子岛董秘提问关于存货减值的问题,但獐子岛方面至今尚未回复。 作为中国农业上市公司首只百元股,獐子岛从最初的辉煌到如今的没落,再到人人恨不得踩上一脚,令人唏嘘不已。可能在不久的将来,A股市场将再无“獐子岛”。 毕竟,扇贝“跑”多了,总要还的。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DF142)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 编译者/作者:时代周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獐子岛“永不退市”底气何来?董事长称还要告证监会!
2020-05-21 时代周报 来源:火星财经
LOADING...
相关阅读:
- IPFS是云存储市场的未来IPFS与Filecoin构建万亿美元存储市场2020-08-03
- 币圈丽姐:自BTC强势破万后近一周策略获利10475USDT2020-08-02
- 坤叔解盘日记8-02本周市场回顾(07.27-08.02)2020-08-02
- 阿K论币:市场上演梦一般的行情行情瀑布如何规避风险如何长远走下去2020-08-02
- 8.2比特币行情风云突变市场内有大庄刻意引导的预谋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