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都是各人未出版之自传的作家,也经常对我们心目中自传经年累月地不断修改,修改起来的时候,不仅前后措辞不同,即取材也有很大的差别,以前认为重要的转折点今日可以置之不顾。当初忽视的机遇,今日看来实为成败关头。
——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
上面这一段话, 换成交易上的语言,就两句: 一、那天我应该买 二、那天我应该卖
比较吊诡的是, 两句话中的「那天」可能是同一天, 以前觉得「那天」应该买, 今日觉得「那天」应该卖。 无论如何,单子还是要下的, 为了给那一天的买或卖壮胆, 我们需要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理由。 HODL WAVE初代目 还是要从上集的John说起, 不记得剧情的请点击上一集: 解密市值:装死游戏·前传
John面对剩下的币,心里犯嘀咕: 我装死,别人不装死怎么办, 市价也不低了,万一砸盘了呢?
此时此刻, 有多少人还在装死? 有多少人已经偷偷出货? 2014年的圣诞节, John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了出来, 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这就是HODL WAVE的初代目了, 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它叫做: Distribution of Bitsoins based on Age of Last Use over Time (a measure of liquidity) 好好说就是: 基于最后一次使用距今时间的比特币流通量占比分布(对流动性的一种测量) 不好好说就是: 群魔装死图
简单解释下, John的这个波浪图记录了 比特币从2009年初创世到2014年底的变动, 比特币的区块记录了比特币交易的细节, 根据指定记录上最后一次交易的时间, 可以判断这个记录下的比特币 有多久没有参与交易了。 如果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在记录中的 最后一次交易时间记录是一年前, 我们就理解为, 这个记录后面的持币者已经HODL一年了。
不同的持币时长对应的持币, 用不同的色块来代表, 上图中从下到上不同的颜色, 持币时长划分为: 1天、1周、1月、1-3月、3-6月 6-12月、12-18月、18-24月 2-3年、3-4年、4年以上
基于最后一次使用距今时间, 意思是, 这部分币如果最近又有交易, 那么它的时间就变短了, 囤了一段时间之后, 装死时间又增加。 这就造成了色块的波动。 这张图涵盖了所有在流通的比特币, 所以是一个宏观视角的统计。 由于比特币的流通量一直在变化, 所以图中的波浪显示的是占比, 而不是绝对数量。
关于流通量,以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 解密市值:我们看到的市值,是假的
关于UTXO多啰嗦几句(可以跳过不看) =====分割线开始===== 这里所说的「记录」指的是比特币的UTXO记录, 它和我们一般理解的「账户」是两码事, UTXO记录的是币的变动, 通过UTXO计算的是: 记录上的这笔钱有多久没动过了。 而一般意义的「账户」计算的是: 这个人有多久没花钱了。
UTXO盯住的是「币」,而不是「人」。 但我们用「币」的变动来观察 具有不同预期的「人」的行为特征, 宏观上近似的把它们当作一回事。 UTXO记录的交易和 交易所的交易是两码事。 所以,这种统计隐藏着几个BUG, 但是本篇按下不表,以后再展开。
如果想快速了解大概,有两篇比较好懂的文章: @金马的长文:比特币的 UTXO 模型?以太坊的余额模型?都得懂! @孟岩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什么是 UTXO 如果想深度学习,请自行搜索,网上什么都有。
如果你对UTXO统计有自己的心得, 欢迎与我交流, 我的微信hellosurvivor 我有些地方没想明白, 还请赐教。 =====分割线结束=====
还是回到这张图,
区域A 在最初期,短期囤币的占据主流,比特币还年轻,所以统计的色块都是时长较短的,短期的如果慢慢囤着,就会挪动到长期色块之中,这是自然趋势,但是到了2010年,长期持币占比减少,短期持币占比又开始迅速增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区域B 在指示区域中,囤币时长在6-12个月的币占比先是变大,然后变小,这又是为什么呢?
区域C 囤币时长超过4年的,一直在持续而缓慢的增加。既可以解释信仰者在增多,也可以解释装死者有可能真死了。 这个图其实还是相对隐晦的, 只有对不同时间的交易价格熟悉的玩家, 才会从上述图中读出足够多的信息。
为你出生入死 我们从中隐约找到些波动规律, 猜测和价格变动有关。 直到2018年Unchained Capital 在John的计算逻辑基础上, 正式推出HODL WAVE, 加上了历史交易价格的对比 才把这个相关性看得更清楚了。
当时发布的文章在这儿: Bitcoin Data Science (Pt. 1): HODL Waves 可以在下面这个链接看在最新的图: www.hodlwave.com @平兄在一年前已有翻译,链接在这里 @深度炼丹最近又把它翻译了一遍,链接在这里
黑色的那根线就是比特币对应时间的交易价格, 色块还是和John初代目一样,只不过更细致美观了。 用冷暖色调来区隔一年这个关键时长, 绿蓝冷色调代表囤币超过一年的, 红橙黄暖色调代表囤币少于一年的。 图上都有标示,我就不细解释了。
三次浪潮 从价格涨跌周期和HODL WAVE的变动周期,可以看到迄今为止的三次浪潮。 A:第一次浪潮 比特币创世起,挖出来的币无处可卖,大家只能被动囤币,直到2010年,交易所出现,比特币变成了一种可以公开交易的标的,装死的币开始苏醒,相对长期的囤币占比(黄、绿、蓝部分)开始减少。 B:第二次浪潮 自2011年起,交易所的流行使比特币有了更多玩法,价格和长期囤币占比(绿、蓝部分)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价格越跌,囤币越多,价格上涨,又开始苏醒出货。 C:第三次浪潮 2015年到2016年价格处在低位的时候,60%的在流通比特币已经囤币一年以上了,市面上活跃的筹码并不多,这为2016-2017的历史性上涨实际上奠定了基础,1CO,硬分叉,又增加了游戏的热度和可玩度。
D:永恒的浪潮 囤币五年以上(深蓝色)占比一直增长, 这个趋势是单方向的,稳得很。 考虑到BTC释放的流通总量一直在增加, 所以屯币五年的绝对数量的增长,更稳。
每一次下跌,都会引起囤币行为的增多, 每一次上涨,那些装死的又慢慢活过来了。
最近一年,囤币的又变多了。 绿色和蓝色部分都在增长,仿佛又看到什么趋势。
HODL WAVE可以观察比特币宏观大历史, 发现囤币行为和价格变动之间存在着关联。 然而, 波浪的变动适合年度级别的观察, 也就是说解释功能大过预测功能, 难以指导交易,只有观赏价值。 我们固然关心历史, 但我更关心未来的走势。
同样的数据分析,有更好的呈现和解释方式吗? 有没有能明确指导操作的? 当然有。
Delphi Digital在2018年底, 把HODL WAVE的数据做了简化和重构, 根据分析,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 2019年初价格将触底反弹, 然后就慢慢进入牛市了。
触底的事情,它还真的猜对了。 牛市这件事,还能猜对吗?
Delphi Digital的推断背后是有逻辑的, 基于UTXO囤币时长,还有更多好玩的分析, 限于篇幅,我们下一篇再讲。
题图来自电影「暗战2」 ———————————— 多余的剧情 ————————————
看到本篇的题图可能有点懵逼, 那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就有点熟悉了? 两幅图发生在同一个场景中,
让我们一起上天台, 猜大小。
—-
编译者/作者:幸存者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