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2亿反垄断巨额罚款的惩戒下,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对于反垄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上从来都不少见,譬如刚被罚款超过182亿的阿里就是前车之鉴之一,再如早期的滴滴、腾讯都曾被官网批评并罚款,所以反垄断,一直都是国内市场严控、严肃的一件事。 但是针对逼迫商家“二选一”,搅乱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美团同样逃不掉市场规则的惩戒。 十一年,已成巨头 从2010年3月4日,王兴推出美团至今,已经有十一年的时间。最初,美团也在为市场份额忙的不可开交,从上海、西安、广州,渐渐的美团才开始在全国各地设下据点,成为惠普全国的订餐平台。 当然,在十一年之间萌发的订餐平台不止美团一家,但经过不断洗牌后,最终仅有美团与饿了么两家成为最后的王者,并且转而在本地生活服务生态中进一步增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巨头。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电商、直播的推动,更是消费需求潜移默化的变化。消费者从需求消费到享受消费在到今天综合性的新消费习惯,新的消费习惯让消费者远离尘烟,不断在互联网平台索取、挖掘自身的需求,外卖、网购、网聊,造成新消费青年不断与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脱节,这也是订餐平台崛起的根本原因。 从美团发布的2020年全年财报中显示,美团全年营收1148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17.7%,意味着消费升级同时带来了营收的增长。并且,美团的核心业务餐饮外卖在全年营收663亿元,同比增长20.8%,虽然美团优选、买票、酒店旅游业务都在不断扩大,但显然订餐业务才是美团的营收根本。 订餐业务要面对交易数量为5.1亿人,庞大用户体量使得订餐业务发生质变,让美团有了在流量基础上重新探索的冲动,于是才有了其他业务的分化,也有了美团做电商的底气。早期千团大战就有美团的幻想,但是千团大战的背后是阿里、京东的不断扩张,美团的一亩三分地仍旧是订餐业务。 这时的美团瞄准的其实是活跃数为680万的商家。2020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商家数同比增了10%,在商家数量突破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不断扩张的用户流量与随之产生的消费需求。 这时我们会看到,把握了流量需求也就占据了营收上的先天不败之地,遏制了680万的商家,也能将用户牢固的控制手中,毕竟除了饿了么,美团并不会在订餐业务上对哪个互联网平台有所忌惮。而把控流量的同时也意味着美团产生持续化破圈收入,并且一跃成为互联网巨头其中之一,有了与阿里、拼多多、京东等共同深挖互联网红利的资本。 当然,也正是订餐业务,让美团收获了资源,也滋生了更大的野心。野心与商家有关,曾经为诸多商家提供互联网平台的机会,让更多创业者有了创业选项,但是在不断的扩张领地、减少商家佣金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释放自己的野心。 困在系统的骑手、大数据杀熟、二选一,得罪了谁? 众所周知,美团是一个服务型互联网平台,主要围绕商家、消费者,但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同时又诞生了配送员这样一个新的职业,所以,针对三者之间,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团都做了什么,又赢得了什么。 在2020年下半年,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起舆论对外卖骑手的关注,而数据算法也成为了外卖骑手们被困的元凶。 精准算法不断缩小配送员的配送时间,从最初的一个小时(包含取餐的时间近半个小时),到今天配送的时间已经缩至半个小时(速食包加快了取餐过程,但配送时间也减少),留给骑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紧张的配送过程,还要想要多送一单的配送员,导致马路悲剧发生的频率增高。困在系统的外卖骑手,正在拿命挣钱。 在这样紧张又惶恐的配送环境下,虽然美团为外卖小哥提供工作条件,但是如同装上发条的外卖骑手还是有很多心酸苦水想吐露。上层不得人心,也正是美团的配送员们的无声抗议。 外卖骑手通过美团获利,消费者为平台供给利益。在骑手相关一文曝光不久后,美团大数据杀熟的消息也毫无征兆的出现大众眼前,说是毫无征兆,却也早有预料,毕竟有心人或许早就发现经常点餐的餐品会出现价格变动,这也许就是大数据杀熟的表现,当然也不可避免是市场价格出现变动导致的餐品价格的变化。 但笔者作为消费者来说,并非不能感知市场变化,没有一家商家定价会经常变动,甚至一年、五年一样餐品都不会变价,所谓变价情况多存在农贸市场,并且属于时令定价、自由定价比较多。所以大数据杀熟,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非绝对。 与消费者相同,商家入驻平台会抽取佣金,这也是商家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姑且不说平台对商家抽成多少比例,盈利多少,就像最近市场监管总局指出美团有逼迫商家“二选一”,并立案调查,美团与商家也早有矛盾。 “二选一”、“垄断”都是市场规则不允许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于商家来说,同时入驻美团和饿了么就能双倍提升自身的曝光,自然也会获取更多的流量附身,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增加订单量,让店铺营收提高一个档次。但对店铺提升的同时,却有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团对店铺的抽成。因为消费者选择平台是随机不可控的,所以平台很可能因为想要把控这个不可控因素,逼迫商家“二选一”。 从骑手、消费者再到商家,几乎与美团都称得上有“过节”,作为平台生态中,四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作为“中介平台”的美团一下“得罪”三方,确实有些不明智。 在不断扩张、增加业务的背景下,美团与三者关系必然需要缓和,不然不满的呼声越来越多,难保不会对业务根基产生影响,但如何缓和,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刚睡醒,马上改,不是惯犯 面对问题,美团最大的态度就是“马上改”。譬如这次关于“二选一”反垄断的问题,美团官方做出回应,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进一步提升业务合规管理水平,保障用户以及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对美团来说,有错误积极改正就是正确选项,但是在美团之前,互联网巨头阿里早就面对了多次反垄断批评、调查,甚至在前段时间被处罚超182亿罚款,这件事必然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美团又出现这种问题,让人非常费解。 难道美团不知道市场规则不允许垄断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吗? 美团并不是不知道,作为互联网大企,美团的公关能力或许不是最好,但并不是一文不值的,所以对于各项规则美团也是熟知的,只不过面对对手的强力竞争,美团做出了与阿里同样的选择,逼迫商家“二选一”。不是不知道,但二选一之下是平台利益短期最大化,禁不住诱惑就难免跳进坑里。也不是疏忽,182亿罚款明晃晃,叫醒“装睡的人”也不容易。 对于美团收缩资金越来越快并不是全无道理。近几年美团业务不断增加、增快发展,比如美团进军电商,又重拾买菜业务,在共享经济上也不断发力,但是这些业务的全面推行并不是河水自流,而是需要庞大的资金链支撑,资金链从何而来?或许正是主营业务——订餐业务来支撑。 但这些都不是逼迫商家“二选一”的理由,与商家的合作应当秉持公平公正,而不是滥用权力,因此这就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不要让美团的这种“二选一”的爽快之下成为惯犯。 另外,与骑手之前也应该做到相互体量。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外卖骑手的职位,一天送单12小时只赚了41元,不禁体会到骑手的心酸。从体验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小时一单外卖也仅仅6元多,但是一旦超时就要扣除60%的佣金,如果消费者没有选择“准时宝”,那么扣除的佣金就只能进入平台的腰包。这时骑手与消费者无法看到罚款的走向,也难免心有隔阂。 到底该不该改善,其实都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订餐巨头,美团更应该一身作则,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实现高盈利。其实对于更多掌握行业大权的企业来说,面对市场不正当竞争手段,就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企业对合作者与消费者态度明朗、积极,才能赢得对方的正态度,否则每天都盯着企业出错,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结来说,这一次在市场督促、美团自改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希望作为日常使用的订餐平台,并且如今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不断发力,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的美团,能够做到品学兼优,能够不断在新消费时代创造惊喜,做到真真正正的互联网巨头。 —- 编译者/作者:灵猫财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反垄断:阿里事未了美团又覆辙
2021-04-28 灵猫财经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使用易派支付美金-印度卢比支付网关,解决商家印度卢比发款需求2021-04-28
- 如何用藏分解决网上被黑不给提取的问题2021-04-26
- “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2021-04-26
- filecoin最新资讯:IPFS彻底解决互联网数据激增70%的“致命危机”2021-04-25
- TBK记账系统:商企转型的数字诺亚方舟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