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1世界区块链大会·杭州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由杭州时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巴比特)主办,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等机构支持。 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中。《意见》还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自此,数据的隐私保护、开放共享等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那么,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技术能给数据市场带来哪些变革?能否增强数据的隐私保护,提升数据价值?能否赋能数据交易市场? 24日,在一场以《区块链重新定义数据价值》为主题的圆桌上,主持人和6位嘉宾对此展开了精彩地探讨。6位圆桌嘉宾分别是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莫晓康、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凌从礼、洞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姚明、蓝象智联创始人&CEO徐敏、绿城理想生活集团副总经理陈霄、中国移动研究院区块链中心领军人物董宁。圆桌主持人为浙江省区块链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巴比特副总裁马千里。 以下内容由巴比特整理,经嘉宾确认: 隐私计算是什么?如何与区块链结合?主持人:今天我将围绕三个话题进行提问,第一个问题关于区块链的隐私安全,第二个问题关于区块链+数据的可信与共识,第三是区块链与数据的交易关系,我会将这几个问题拆开来问各位嘉宾。 第一个问题,想问莫老师、洞见的姚总以及蓝象的徐总,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怎样结合?同时也要先请各位老师简单讲一讲隐私计算。 莫晓康:在我看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共同目的是构建完全的信任,信任有两个要素,第一是在多方参与的共同游戏中,要确保每个人都遵守规则;第二,要保证各个参与方之间实现完全的数据隔离,不该看的东西不能看,我想区块链做到了第一点,能保证大家不犯规,隐私计算要同时做到这两点,既不能犯规也不能看见你不该看的东西。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有共同的理想,它们是一对好兄弟。隐私计算作为完整的科学理论,技术上更强大和完整。区块链作为工程实现方案,也有它独特的力量。这两者双剑合璧,可以发到最佳的效果。 姚明:在我看来隐私计算除了莫老师提到的理论方面的宏观框架,在实际中,它还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差分隐私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我们在研究隐私计算时,除了其本身的算法算力之外,也会关注其他辅助性技术以及如何将融合技术更好地推广到整个市场,这其中就会涉及一系列信任问题,比如多方参与者的身份如何验证其安全与真实性,多方数据本身的合规性、真实性及完备性是否可以被验证和溯源,多方之间的信任如何达成,多方的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等。隐私计算可以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而区块链则可以提供协作信任、结果公平、辅助监管和追踪溯源等特性。 徐敏:我认为在数据价值交换过程中,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是最好的搭档,区块链用来增强整个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包括参与方的加入、管理以及整个交易过程的存证和激励方面等方面。隐私计算是在数据价值交互过程中来实现数据价值的可用不可见。 隐私计算是基于密码学、AI、大数据三个技术的交叉学科,本身是在处理数据问题。其中以同态加密、秘密分享、不经意传输等协议为代表的技术在一起能实现数据百毫秒级的数据反馈,或是亿级数据的建模,这些需要AI、密码学以及大数据三者技术结合,就像是从北京到杭州的高速公路,数据交互通道的“高速公路”是需要隐私计算搭建的,而区块链在其中能实现高速的管控。 如何将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应用到实际隐私保护中?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也是关于数据隐私的,但解读角度不同。凌院长、陈霄总、董总,我想请三位从实践的角度来谈一谈隐私计算、区块链是怎么结合到实际隐私保护当中去的? 凌从礼:城市大脑主要是面向政府,通过政府的数字化改革走向社会与经济领域,所以这一块不像区块链大行业的创新一样走在前列,我们会选择比较稳定和可靠成熟的方法。目前,我们更多会谈一些趋势与动态。政府现在对数据十分关注,在城市治理时,很多企业拿到数据仅仅是帮助政府部门做一个项目而已,绝对不敢对数据做手脚(如另行保存或再利用),因为责任重大。随着浙江省数字改革的深入,有一部分数据需要与企业、社会个人进行共享或协同。比如城市大脑之外的产业大脑,产业大脑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政府与企业的数据来进行经济的提质增效。那我们如何将企业数据和政府数据融合,为整个行业赋能?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的方式进行探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答案。这一块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一下。 陈霄:前几天我们还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区块链技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落地,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现在在落地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数字化改革要将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及居民数据融合在一起重新,升级服务能力,重构产业和商业模式。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如何与政府的数据进行共享?这个问题非常严峻,政府构建的城市大脑数据及系统都要装在政务网内,但如果我只是小便利店里的收银系统,是否也要放在政务网里边?如果不放里边就是隔开的,而隔开就没有所谓的多跨场景,也没有数字化改革。另外,数据都装在政务网里,那就不是去中心化。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我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 第二个是隐私如何保护的问题。我们绿城开发了一个社区操作系统,将社区里的物理空间、人车物以及所有的服务信息都汇聚于此,那个人的隐私如何保护?放在我这里,我觉得风险也很大。放在政府那里,又与前面的问题冲突了。 第三个问题是,在多方参与系统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如何进行交互? 所以,我们认为区块链与隐私计算一定或者大概率能解决这三个的问题。 董宁:对于中国移动等这样的运营商即是科技的使用者,又是技术能力的运营者。从5G移动通讯网络到边缘计算,再到移动终端,是否可以运用区块链做一些数据的存证、可信流转及数据共享,在To C、To B的应用中是否能保护个人或政企类数据的隐私? 中国移动建设的技术中台,包括成立区块链中心这样的机构,是希望将所有能力集中放到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中去。但现实是,如果只是依靠现有的各种新技术(如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有很多具体问题还暂时难以解决。这就转化出了另一个问题,新技术能否应用的问题,最后转化为,在建设基础设施中时,是以怎样的路径达成充分运用新技术的目标的,这特别重要。 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能否提升数据的可信度和价值?主持人: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能否让数据的可信价值大大提高?能否让数据变得更值钱?这个问题开放给所有嘉宾。 莫晓康: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探讨,怎么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掌控数据的人有造假动机。通过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可以有很多的手段提高他的造假成本,我就讲两个角度:一是从区块链角度,它可以做到全过程数据留痕,数据管理者会担心造假后被追责,这会大大提高他造假的心理障碍。 二是从隐私计算的角度,隐私计算还有一个技术,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隐私审计。什么叫隐私审计?我可以查你的账,但我可以不看你的账本,只对你进行审计,看你的数据符合某些规范。隐私审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审计的障碍(因为一些数据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出示数据)。在不侵犯商业机密的前提下,确保数据的合规性,这是两个可运用的手段。 董宁:数据主要集中像政府、银行/金融行业、运营商等行业或机构。我们非常关注数据怎样转换成价值,甚至怎样变现。这是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些数据正在逐渐地上到区块链上变成可信数据。理论上讲,我们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做了投入,期望给数据带来一些增值,但如果投入以后数据还是那样,那这个投入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了。 现在我们技术应用最主流的价值变现的模式在To G,其次是To B,最后是To C,运营商数据的价值变现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既有技术的问题也有很多合规的问题。所以,数据价值的变现除了技术,还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与行业结合。希望我们的科学家、科技企业能扎下去,跟这些大型企业合作,把变现在行业里具体体现出来。这是未来数据价值真正进入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希望。 陈霄:去年开始,国家提出了把数据变成新的生产要素。我是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理解它的:首先它应该能被定价,也就是具备一定价值。其次,它一定能自由流通。正因为它需要流通,流通的规则、方式需要用到技术,以及能够出现在不同的场景里。为什么说现在的区块链和隐私计算还在技术层面,没到产业层面,因为没有站在生产要素的层面思考问题。我坚信数据信任、交易、流转一定会被实现,关键是我们各位产业参与者要互动,要有大量的场景去实验,大量的政策引导,大量的科学研究,大量的各类公司参与共建。 徐敏:关于可信数据的事情,真相一定在,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发现真相,很多时候信息发现的成本太高,特别是数据割裂带来的影响。讲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关于个人数据用户的真实信息,当你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需要输入住址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这些信息的输入是否真实,可以在运营商这边校验。之前银行信息和运营商这两者数据不能碰面,今天通过隐私计算两者虽然不直接碰面但却可以返回校验结果,客户填写的地址离他真实地址有多远的距离。银行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为了发现这些客户到底有没有刻意写错导致信贷风险,我们将校验结果和其他数据(如借贷多头数据)做交叉分析,交叉完以后发现在这群客户里面有1%的用户他既填写假地址,同时又在多头名单,而这些客户的信贷风险违约率是其他客户的3倍,这个数据表现已经属于欺诈风险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通过多方数据校验来发现并解决数据可信问题。 第二个,机构也可能数据造假或数据投毒,举个例子,多家金融机构在一起共享黑名单,有的机构怕自己的客户被别家挖走,于是在数据里面投毒,把一些好客户写成黑名单。现在怎么办?我们最近在做一个项目是跟银联以及很多家银行机构来做“短时多头”用户信息共享,目前每天大概有60多万笔交易。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查询信息以及各家机构黑名单库都保护起来,只是返回结果;我们也可以把每笔交易记录都保存起来上链,通过分析发现机构方的数据库有没有做过手脚。所以区块链技术在里面能帮助大家通过体制化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可信,隐私计算能通过技术的方式实现数据本身的可信。 姚明:刚才的问题包括两个:一个是数据可信问题,一个是数据贬值问题。先回答数据贬值的问题,数据价值在流通、交换和共享中体现,同时数据价值也会在原始信息的流通、交换和共享中贬值,因为可能会存在数据被缓存转售导致价值下降。在有中介的数据流通过程中,还会引发更多数据安全和数据造假的问题。当我们在谈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的作用时,除了去中心化和增加信任外,还有另一个特性就是去中介化。隐私计算技术通过交换、共享与流通数据的计算价值,来达成去信息中介,所以隐私计算技术不但不会让数据贬值,而且能让数据保值和增值。 再回答数据可信的问题。严格来说,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原始数据可信问题,区块链能够解决数据以某种形式上链后在流转过程中的存证、溯源与监管等问题,增加数据上链之后的使用信任,但并不能解决数据在上链之前被恶意造假或投毒等问题。但是区块链确实可以增加数据造假和投毒的成本。例如当一家金融机构在使用合作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周期后,可以通过交叉核验、智能算法和持续分析,看数据在其风控模型中的效果是否下降、稳定性是否能够保障,以此来判断这家数据机构是否有数据造假或数据掺水等现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拿出证据,区块链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整个数据的使用和参与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其通过合约及存证的方式将过程记录在区块链上,一旦发现引起怀疑的风险点,都可以去验证,一经发现作恶就给予商业惩罚和司法惩罚。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本身并不会解决数据最原始的可信问题,但是它能够解决一旦数据被应用之后,如何更加可信、更加安全,和以更好的价值增值模式服务于客户。 凌从礼:我同意区块链不能解决数源质量不高或者造假的问题。因为有时候造假可能是故意的,哪怕用到区块链,如果你知道他造假,但你惩处或者处罚它的成本太高,你可能会因此放弃惩罚。区块链只能保持追究造假的证据,还需要有配套,通过其他的制度,能够很轻易处罚造假者,或者有抵押在里面,一旦造假,立马就知情。因为数据有很多都是小的东西,你可能知道他造假,但是进行惩罚的成本更高,这样经济上会导致你不得不放弃,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应该是区块链加上其他更方便的惩处机制在里面,可能会更好。 区块链和隐私计算能否赋能数据交易?主持人:前两个问题关于数据的隐私,数据的确权和共性,接下来的问题数据如何交易,请问各位嘉宾,区块链或者隐私计算这些技术能否给数据交易带来一些改变? 莫晓康:数据的交易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构建很复杂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完成,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要把这件事情做成,需要产业界和科研界若干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不少这方面的科研性质 凌从礼:数据交易可以分为数据源或者叫数据要素本身的交易和数据加工过之后的产品。如果是原始数据的交易,目前来看,原有的机制或者技术很难达到想要的结果,区块链或者隐私计算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我个人看好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生成一些数据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易,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因为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学习。 姚明:数据交易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当前数据交易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数据确权的问题,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数据要素的权属问题,在权属明确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应用的授权链完整。二是在交易流通过程中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问题,数据资产的特殊性表现在数据可以通过交易而被复制,复制之后又可以被无限转售,造成数据价值损失,同时可能的信息泄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三是数据交易要有可度量的计费计价能力,这涉及到数据的价值如何评估,如何在公正公平的市场中交易流通。 我认为“区块链+隐私计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三个问题。隐私计算技术可以让数据的交易从信息转移变成价值使用,也就是说可以从原始信息的流通变成计算价值的使用。区块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确权、过程可信和追踪溯源等前置问题,而隐私计算通过对已经确权的数据进行分权,将数据的计算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剥离,以此能够达成让数据在安全可信的条件下进行“价值”的流通交易和共享,并且在多方参与的数据交易场景下,可以基于区块链上的贡献度智能合约对数据价值进行量化,为数据定价提供客观依据。 徐敏:我非常同意姚总的观点,整个数据交易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问题。第一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问题,数据作为一个特别特殊的生产资料,它可以近乎零成本被复制。当被复制时,一方面会带来数据安全的隐患,另一方面数据方失去了数据的定价权,因此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是非常核心的问题,隐私计算是可以解决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技术手段。第二,关于制度方面,特别是数据的权责关系。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很难定义,它就像土地,像水,它到底属于谁?我们可以先将这个问题搁置,去关心数据的开发权和使用权,然后秉承谁开发谁收益、谁使用谁负责的方式来推进。将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一边,一边走一遍来完善这个制度,来推动数据交易体系的建设。 陈霄:我非常赞同前面两位嘉宾的观点,目前整个区块链的产值还非常低,因为大家都在研究技术,或是卖技术,卖IT产品,没有真正地将它变成一个数智中国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它现在还只是在很前期的状态。当区块链与数据或商业结合时,这个行业价值将变得非常大的,也是我为什么非常看重这个行业的特性。 回到数据交易的问题。第一是所有权,第二是定价权。我们在做未来社区时,就强调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拥有数字资产的钱包或一个权证,你的数据就在这里,你的数据你保管。第二个问题,关于定价,我认为数据或数字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投射,也就是数字孪生的投射,价值一定不只是数据本身,它一定要回归到真实世界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一块地,背后带来的是居住,是人类的一个需求,是一个服务。 我们在实践中也在思考数据能否对应真实世界中那些可以被度量的东西?如果无法对应就无法定价,没法进行价值交换,这是定价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纯粹只是数据在纯虚拟空间进行交易,不能进行价值上的转移,数据交易就不能够成立,所以定价权是价值转移的过程。以上就是我认为数据交易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两点。 —- 编译者/作者:云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圆桌实录: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能否重新定义数据价值?丨2021世界区块链
2021-07-26 云锦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一年 5,700% 的增长率——这是到 2021 年底的 Axie Infinity (AXS) 价格目标2021-07-25
- 行走笔记:清华李稻葵,区块链加金融——机会、趋势与挑战2021-07-25
- 于集鑫:比特币多头上攻再测35000以太坊有望站稳22002021-07-25
- JTH(金天猴)打破陈旧秩序完善波场生态发展2021-07-25
- 荐书:有关元宇宙的外文书籍,都在这里!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