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笔记来自巴比特公开课第44期,课程原题目《金融体系与Defi世界的映射》。讲者YOLO,为金融学硕士,券商研究员。本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第一篇笔记在这里讲者以传统金融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DeFI世界中以Compound、Liquity为代表的协议存在的问题。宜深读。 以下,Enjoy: Defi中的Compound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Compound到底是不是银行? 二、合作社的兴起:Compound 大家一直把Compound当作银行的范式来看,这没有毛病。但是如果往细究,Compound不是银行。区别在于Compound是直接融资,银行是间接融资。根据前面我介绍的传统银行的范式,我们会发现Compound是不创造货币的。 Compound的经济模型或者业务模型,简单的来讲是用户手上拿了一堆的币,放进Compound的池子。这个池子会根据预言机去读一下池子里的价值,然后想要有其他人借的时候有就拿,没有就借不着。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的货币。 Compound的范式实际上是一个P2P的智能合约版本。 再介绍下Compound和银行的区别,或者Compound所面临的局限。银行是期限错配。比如存活期存款,存一个月、两个月,到期了你可以拿,这是银行会筹划好的。 而Compound如果池子里的钱都被借走的话,Compound是会锁住的。你的钱是拿不出来的,你是没法规划的。这是Compound模型设计的一个缺陷,但也是让它模型成立的一个前提。 根此,我想说的话题是在过去的几年,为什么P2P会被禁止?P2P的业务模型到底问题存在哪里? 过去P2P为什么不行? P2P和Compound做的是一模一样的业务,融入一笔资金和融出一笔资金都是和自然人做的。当中有一个中间人来做。因为是期限错配的,可能会存在借进来的是一年期,借出去的是三年期;或者借进来是一个月,借出去是一年期。那这种错配实际上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由自然人或者法人来承担的。 即使这个法人非常用心的去管理,但是由于他没有自己的资本金,所以一旦出现了问题,就管不住了,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跑路。 但是因为有了Compoud协议,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池子都在里面。Compound的业务模型是不存在剩余价值的占有人,或者说它是不存在实际控制人的。它只是个智能合约,它没有实际控制人,或者说实际控制人的职能或者权属是被弱化掉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人的钱反正都在这里面,也没有人可以去把它变成庞氏。因为变不了,这个钱你肯定能拿回来,只不过不是现在。Compound只有流动性问题,没有信用风险。 因为compound这个智能合约的存在,使得P2P的模型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一种可以实践的东西。 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预言机一定要准确。预言机所读取的市场价格一定要够深、够稳定,才可以让Compound真正变成实际生活当中能看到的一个应用。 我认为,马云之前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说的话说对了一半。那么马云当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巴萨尔协议过时了。 如果我们把Compound视为广义银行,一定要套在巴萨尔协议里,那么巴萨尔协议确实是过时了。 巴萨尔协议实现的原理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存在外部性。银行自己的经营会影响到外部的起伏。所以金融机构必须有一个承担风险的上限。这个上限怎么来决定呢?必须要和其净资本挂钩。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初衷。 因此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原则,无论要做什么样的金融业务,都要有一定的净资本。这就体现了你承担责任的能力。 一旦到了智能合约这,就不用净资本了。因为智能合约链上的资产是写死的,就导致只要是定死在那,就是可以做的。巴萨尔协议是无法去管理这种类型的。 如果Compound是在一个法人管理底下做的,巴塞尔协议非要去管理这个法人,那就管错人了。所以我会认为巴塞尔协议错了一半,马云说对了一半。 但是与此同时Compound这个协议一旦做大了以后,它面临着一个问题。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Compound,Compound的风险由所有池子里的人来承担。一旦Compound出现问题,所有人都遭殃。 没有控制人,就意味着一旦出现风险,没有人去背责任。这在我们国家的体系内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想象。所以它一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跑熟。 三、从不良资产管理(AMC) 看 Liquity的机制设计 我先讲一下AMC。这个概念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国家为了应对四大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所成立的4个不良资产的管理公司。它主要就是为了接四大银行的不良债务。 我需要稍微补充一下背景,便于大家去比较AMC和Liquity。AMC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贸易受到冲击。沿海的一些企业出口就不行了,导致它们现金流回款出了问题,相应的贷款会遭到逾期。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一些企业主面临流动性问题的时候,他会抛售手中有价值的资产。对应的会对房地产市场也造成冲击。 大家都知道银行主要的信贷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信用派生来源于企业。企业经营好,信用就能扩张得出去;另外一方面的信用派生来自于土地或者房地产。那这两个问题一来,银行的信贷资产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只是流动性风险,那问题不大,央行降准就可以了。央行可以让银行手上有充足的现金,流动性危机就可以度过。但如果是信用危机,也就是资产质量的危机,那就没有办法通过降准来解决了。降准是解决不了底下的结构问题的。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出的应对政策就是AMC。如果抛房子,房地产的价格会继续被砸,那资产质量会进一步降低。所以不能砸房子,怎么办?我就把有问题的、有风险的资产包挪到一个大家不会去管它的地方,不用体现市值的地方。那银行就得以保住。 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是因为金融体系的收缩所导致的。只要我们相信金融体系的扩张或者信用的扩张能够修复,那么房地产市场就能修复,出口也能修复。只要拉长时间,AMC就一定能够活下来的。 AMC的应对方式是,一旦银行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把有问题的资产打包挪出去。当时是由财政部成立的四大AMC公司,这样就能把银行保住了。 我们再来看Liquity。Maker Dao大家应该都理解,抵押ETH,借出稳定币。Liquity在这个基础上多了一个东西,一个是稳定值,一个是再分配债务。 Liquity的机制同样是抵押ETH,借出稳定币。一旦出现风险,我也搞一个财政部,是临时募资的财政部。就是在Liquity外面再放一个池子,这个池子把所有稳定币放那。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把这些有风险的资产去往那个财政部创设的稳定池去挪。这样一来,整个Liquity协议内部的风险就得以控制了。 另外一个是债务再平衡的机制。这个相对来说需要解释的比较细致一些。还是用最早我们讲银行的例子。比如某个人有一笔房贷,抵押价值200万的房子,借了100万。但房子大幅跌价,跌到109万,已经突破了银行自己的风控线了。那怎么办?卖是不行的,卖会连带的进入通胀螺旋。 就需要挪资产。如果有“财政部”可以挪给财政部,没有,那就在所有的存款人当中进行再平衡。现在质押品和债务的情况是,有109万的质押品和100万的贷款,加起来净资产还有9万。 那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他往银行里存了100万的钱。那Liquity就用这笔存款把债务给抵消掉。你的存款没有了,被我还掉了。但是我给你109万的房子,你的净资产还是增加的。 当然这个例子中,是只有两个参与者的简单模型。一个人出了问题,触到风控线,再挪给另外一个人。那如果另外的一个人变成十个人,就根据他们所能承担的净资产的额度进行分配,这就是再平衡机制。也就意味着用户存在Liquity这个银行的存款,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的概念。 这是Liquity的创新之处,智能合约赋予的银行风控能力的增强。这是过去和传统的金融领域没有见过的。 再讲一个合成资产的例子。我个人觉得合成资产领域现在所许愿的图景相对来说有点小。我想举的例子不是金融机构的,是福建***。我先大致介绍一下合成资产赛道的发展历史。 现在常见的大概有三个合成资产:Synthetix(SNX)、Mirror(Mir)和UMA。它们各自的抵押品,一个是项目的token,一个是呃算法稳定币,另外一个是任意的比较能接受的资产。都是通过抵押,然后铸造美债或者股票的模式。它的核心还是债务创造信用。只不过突破了人们过去信用创造只能是货币的想象。信用创造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股票,可以是债券。 现在主流的合成资产应对的需求是什么呢?应对的是如果Cryptol走入了熊市,它不希望你的钱出金,而是希望你的钱继续留在合成资产上。可以在合成资产上继续留有传统资本市场的敞口,以此达到合成资产项目方TVL的维持,以此达到你不用离开Cryptol元宇宙的想象。 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还是稍微有点太短视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虚无的。 我们来对比一下福建***。它和合成资产的一些模型其实很像了。它的盘口,或者说它真实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澳门。它下的注在澳门,但实际的盘口是在福建。当你买了它的游戏币,在其中下注。其实是下在它的盘口上,而并没有下在澳门。合成资产是一样的,并没有任何的权益,或者并没有任何资产可以表达的权益相对应。比如投票权或其他任何权益。 举个例子,如果说合成资产对应标的的股票私有化了,那你的代币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股票拆分了,你的代币又会有问题。这些合成资产一系列的问题,也会用一些方式去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还是比较虚无的。它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但我只说认为合成资产现在的愿景相对比较局限。往远来看,合成资产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典型的就是“二重世界”的愿景。 本质上你合成的资产一定是根植在元宇宙内部的。比如玩一个游戏,游戏的时间可以赋予我定量的积分。那根据这个积分本身是不是能合成一部分的项目资源,或者合成一部分游戏内所需要的东西?根据玩家不断资历的抬升,玩家可以合成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这类合成资产一定是基于元宇宙的,不会是像***一样,非要去锚定现实世界。 我个人的意见是Cryptol世界的合成资产不用锚定现实世界。本来合成资产的愿景其实可以更大。去锚定了反而会把合成资产约束在里面。大家都会提一些和现实资产相关的问题,就会越做越困难。 以上的笔记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行走笔记:去中心化不应该成为Defi世界的政治正确
2021-08-18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三分钟了解多功能 NFT 协议 Rarible Protocol:如何简化 NFT 项目上线流程?2021-08-18
- 调查:新加坡加密货币投资者持有以太坊比例为 78%,持有比特币的比例2021-08-16
- 投资管理公司 Neuberger Berman 或将对加密货币进行主动管理投资2021-08-16
- 波卡智能合约平台 Moonbeam 基金会将于 9 月 7 日开启社区代币销售,共将2021-08-16
- 零售巨头沃尔玛招聘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产品负责人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