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缺少信任,任何社会关系都不可能持久存在。信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高效率,也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Luhmann)把信任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 1.?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 人际信任,是由Rotter J.B.最早在社会学理论中所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人际信任是一切信任的基础,是主观化、人格化的信任。人际信任的特性是具体而经验的,缺乏普遍性,信任感及信任程度依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际信任的范围也极为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育,但人际信任的内容和灵活度确是最高的。 制度信任是以契约、法规、制度作为约束的信任。制度信任不以关系和人情为基础的,而是以正式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为保障,如果当事人未按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行事,则会受到惩罚。制度信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选择。违法必罚的法律逻辑所形成的稳定行为预期,是人们产生制度信任的基础。制度信任主导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 与人际信任相比,制度信任是一种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制度的信任关系。因此,制度信任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抽象的、确定的、公共性的信任机制,以实在法规范和审判制度为保障的信用(credit)体系。 简单说,制度信任是不依靠具体人的信任,在制度信任的框架下,双方无需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信任”,却可以依靠共同的制度信任保证互相行为在预期中完成。从历史上看,制度信任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社会的信任范围,陌生人间只需信任共同的“制度”便可完成信用活动。但制度信任需要建立社会契约和立法的过程,而其范围是制度约束和订立的人群内,信任内容则包含了制度所明文制定的内容。 2.?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公有链的信任是一种人类信任协作的新形态,它有着最为广泛的信任范围。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evinWerbach在其论述区块链信任的专著中所述,“为所有的使用者提供最为一般化的信任(信用)服务是公有链最为核心的价值,它使得人类首次在达成全球范围内自发性信任。”区块链信任的基础在于各方在平权、分散的网络中,独立地记账、验证过程。各个参与者在公有链无门槛、自由出入、多方持有、多方维护的公共账本上独立地记录、验证每一笔交易及合约。 在共识机制的作用下,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会计(记账人),而在交易确认验证的机制下,每一个网络(全节点)都是审计人。因此,公有区块链是一个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网络。共识机制保证了记账的随机性、分散性、不可伪造性,交易确认验证保证了记账的合法性,内在的经济和博弈论原理又使记账人基于经济理性原则不会破坏整个系统。因此,区块链信任也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机器的信任。区块链被人们赋予“信任机器”的称号。 对于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建立了一套共识机制,在他(他们)看来,银行的中介角色是多余的,可以通过代码代替其地位,让系统通过共识算法就所发生的交易达成共识并记录在区块上。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等区块链形式。 对于公有区块链的使用者来说,他无需信任任何具体参与这个网络生态的成员,就可以完成对于记账和合约计算的信任。公有链在信任范围上是全球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素未谋面的人在不依赖制度信任的前提下即可完成可信交易。并且,只要公有区块链系统健康运行,非法和无效的交易无法通过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共识确认过程,因此也不存在违约和失信的情况。但是目前来看,区块链信任的使用场景仍较为有限,仅能在纯粹记账和封闭性合约的领域中,灵活度较低。 总的来说,公有链信任创造性地扩大了信任的范围,降低信任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人类信任客观化的进程,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一体化协作开辟了新的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块链信任可能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建设更为普遍和高效的全球信任体系。 然而,必须要阐明的是,公有链造就的全球化技术信任网络仍旧是建立在一个复杂的技术堆栈之上。正如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的信息安全大师BruceSchneier指出“区块链的作用是使人们对他人或机构的信任转移到技术上来,需要相信加密学、一系列的协议、软件、电脑与网络。” 上述技术中任何其中一部分出现失效和错误,都会导致信任网络出现致命的问题。同时,区块链信任也不是万能的,它所创造的信任环境,不能简单外推到区块链外,一旦脱离链内的原生场景,区块链要解决现实中的信任问题,往往需要引入区块链外的可信中心机制予以辅助。 3.?从区块链技术看其信任本质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到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可以越过具体的技术问题,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用基本的原理来思考复杂的现象。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巨大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简言之,区块链技术具独特而有鲜明的特征: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是由大型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或节点)独立持有和更新的数据库。分布是独一无二的:记录不是由中央机构传达给各个节点,而是由每个节点独立构建和保存。也就是说,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处理每一笔交易,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对这些结论进行投票,以确保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些结论。一旦达成共识,分布式账本完成更新,且所有节点都维护自己账本的相同副本。这种架构允许将这种新的灵活性作为一种超越简单数据库的记录系统。 共识机制和不可篡改性 比特币采用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 非对称加密是指为满足安全性需求和所有权验证需求而集成到区块链中的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通常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两个非对称的密码,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非对称密钥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其中一个密钥(公钥或私钥)加密信息后,只有另一个对应的密钥才能解开;二是公钥可向其他人公开,私钥则保密,其他人无法通过该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智能合约 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区块链技术特点) 4.?机器信任对社会生活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区块链的互相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难以篡改等特性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形成一些在中心化模式下难以实现的商业模式。 在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所拥有的高可靠性、交易可追踪大大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显著提高处理速度,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在物流领域,利用数字签名和公私钥加解密机制,能充分保证信息安全以及寄、收件人的隐私。区块链不可篡改、数据可完整追溯以及时间戳功能,可有效解决物品溯源防伪问题。 在文化娱乐行业,区块链技术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确权,证明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等的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解决互联网生态里知识产权侵权严重的行业痛点。 在智能制造领域,数据透明化使研发审计、生产制造和流通更为有效,同时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在“互联网+公益”、指尖公益等慈善领域,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具高可靠性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提升公益透明度。 在教育领域,区块链技术及时规避信息不透明和容易被篡改的问题,学生信用体系不完整、论文造假等问题迎刃而解。 未来,区块链将不仅仅是一种数字加密技术,而是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移的重要推手,将成为越来多领域中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成为保障未来信息社会可信交互的重要基础之一。 查看更多 —- 编译者/作者:sky110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零伽壹链改研究: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区块链信任机制带来可信连接
2021-09-24 sky110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三分钟带你了解IPFS与filecoin网络的关系2021-09-24
- 迪拜加密活动合法化FTFTX开启乘风破浪新进程2021-09-24
- 了解Solana借贷生态:高性能下的极致借贷体验(下)2021-09-24
- TIMI共识系统首发上线JUSTSWAP去中心化交易所共同打造万倍生态2021-09-24
- 链上“裸体商品”重赢消费信任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