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被应用吞噬的世界,去中心化城市的崛起

被应用吞噬的世界,去中心化城市的崛起

2021-10-28 律动BlockBeats 来源:区块链网络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硅谷”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句话在疫情的催化下,变成了软件已经吞噬了整个世界。


软件打破了各种限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当价值的产生逐渐从线下转至线上时,「寻找下一个硅谷」这件事似乎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曾经,硅谷因临近周边顶尖大学,拥有高人才密集度,高科技公司因此选择将总部扎住于此,这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形成了网络效应。现在,当人们可以随意通过软件进行作业时,我们只需要一个线下聚点,全世界各地的高人才密集度地区都可以成为硅谷。


本文与律动研究院上篇分享的文章《零工经济体:当每日坐班成为过去式》出自同一作者,这次 Jonathan Hillis 将解释如何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城市。律动 BlockBeats 对全文进行了翻译:

疫情期间,推特上的科技类媒体最喜欢的谈资之一便是对下一个硅谷作出预测。


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就是热议城市之一,该城市不仅自然环境优美、城市风格迥异,还拥有多所名牌大学、地道的德州烤肉,以及大批发展已久的科技企业,绝对有成为下一个硅谷的潜力。然后就是迈阿密,其市长弗朗西斯·苏亚雷斯(Francis Suarez),有着像 CBD 推销员那般的超高行动力和能够胜任未来总统的政治智慧,正奇迹般地在推特上将迈阿密打造成一个科技中心。当然,旧金山也可能会再续它的辉煌。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了解这些城市也了解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还有待商榷。


错误的思考方向



人们仍然会把「科技行业」独立出来,就好像有哪个行业还没用软件办公一样。我会为教育、房地产、银行、媒体、健身、建筑和医疗行业的公司提供建议并给予投资,而我之所以能帮助到这么多行业的公司,就是因为它们都在使用相同的软件开发原则来达成行业目标。


互联网软件目前正处于部署阶段,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软件已经深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已经成为了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有人问,未来哪个城市会成为下一个技术中心,那他就像是在问哪个行业会使用软件一样荒谬了。

毋庸置疑,所有行业都在使用软件,而且,任何想维持经济增长的城市都需要在招揽软件开发人员方面付出努力。虽然上面所提到的三座城市,旧金山、奥斯汀和迈阿密有能力做到这点,但对于单独一个城市来说,庞大的「科技产业」驾驭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目前来看,最有趣的行业不是那些正在被软件所吞噬的行业,而是软件所在创造的新兴行业——那些曾经不现实或者没有相应经济基础的行业,比如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社交网络。

那么,互联网可能会创造什么样的新型城市?

城市与理想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是什么缔造出了伟大城市。Paul Graham 就曾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伟大的城市会吸引有志之士,而走在这样的城市里,你也往往能感受到这一氛围。这样的城市往往会千方百计地向你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仍有无限可能,还需继续努力。

人类善于模仿,我们总是在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并与自己进行比较,继而对其加以模仿。规模越大的城市越能吸引来更多的有志之士,然而,一旦这类人开始聚集,就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他们会开始相互影响。

Geoffrey West 曾经是一名物理学家,不过如今他已经转向一个全新领域。他正在研究城市人口、高水平工资与创造性人才之间的显著关系,从而对上面那种效应进行量化:

但这个图表是以对数尺度计量的,换句话说,它反映了一种指数关系:有趣的人会吸引来更多有趣的人,一旦其形成了规模效应,其他人就会开始注意并模仿他们。这样一来,新奇的创意和点子就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然后这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潮流。

人与地点

West 进一步解释道,当人们想到城市时,往往想到的是有着林荫大道和埃菲尔铁塔的巴黎,或者是有着无数摩天大楼的纽约,但是这些城市都只不过是人们大展拳脚的舞台罢了。它们为社会网络、信息传播以及创造力施展提供了可靠平台,促进了日常的社会交流,进而创造出了新的思想、新的财富,并加速了创新。

地点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创意和想出这些创意的人才是。每当我想起我是在哪里遇到了一个有趣的人,其地点往往不是一个实际场所,而通常是在 Twitter 推文、Discord 频道或者 WhatsApp 群组里面。

在 Facebook 时代,人们总是先见面,然后再在网上做「朋友」。但我认为这个过程反过来才更为合理:人们应该先在网上找到合适交朋友的人选,然后再在线下见面。互联网上能供你选择的人比线下要多出至少千倍,而且他们往往会组成不同群体,来方便你加以区分。在这些人中,线上交友群里的人最为活跃,他们会积极发展新的人脉网络,让这一趋势迅猛发展:

不过,现实世界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一旦人们彼此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就会需要实际的场所来一起聚会、聚餐、相处,并且乐在其中。也许有一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一比一还原我们所处的真实场景,但目前来看,它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城市与网络?如果那些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在互联网上认识了彼此,需要找一个地方线下交流,我们又该怎么办?

让我们开始一同建设

小屋社区是我们建设Creator Cabins的前提,它是一个我们在德克萨斯州希尔县郊区搭建起来的社区,意在为远程工作者和独立网络创作者提供一个线下平台,距离奥斯汀大约有 45 分钟的车程。这是我们在第一间小屋露天平台上拍到的景象:

和所有知名初创公司的前身一样,这个社区虽然目前规模尚小,但前途不可限量。目前,小屋只能为你提供一个与朋友线下聚会的场所。但在未来,我希望它能成为去中心化财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并由独立网络创作者和企业家组成的小团体来经营管理。这里有和旧金山或者纽约一样丰富的创造力,但不同的是,在这里你不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施展你的才华。如果你想从头开始设计一个 21 世纪的城市,为什么只让创意局限在一个地方呢?

许多作家据此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比如,Neal Stephenson 在其 1992 年的经典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设想出了一种名叫 Burbclave 的独立分布式城邦,引起了一时轰动。James Dale Davidson 不仅构想了主权郊区,还设想了同一时期的主权个人。Davidson 的好友 Peter Thiel 最近还介绍了海上家园 这一概念。现如今,Balaji Srinivasan 也正在探讨重回云优先网络国家的问题。

相比于这些宏伟设想,我们的小屋网络显得十分平庸,毫无志向。但其实,我的确没有那种自由主义式远离社会的远大理想,我只想把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带入到现实当中。小木屋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之后我们会慢慢发展出城镇,而最终,我们会建成像一座真正城市那样的社区网络。

我不敢妄图对未来作出预测,因为最好的城市都不是靠规划建设起来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变、进化,才最终有所成就。但如果 Creator Cabins 一定要有一个核心宗旨的话,我希望它是让人们能通过在网络上谋取生计而更加独立的工作、生活。很多的独立网络创作者、作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给了极大的启发,也是我创建小屋的原因,我希望它能为大家提供一个能够增进交流、激发灵感的地方。

原文链接

—-

编译者/作者:律动BlockBeats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