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为什么 Crypto Game 都开始转型做游戏平台了?》 原文作者:VeDAO 最近 DeGame 发布了 2023 年度 Q1 的 GameFi 赛道分析报告。VeDAO 研究院观察到报告中有一些有趣的数据,折射出 GameFi 行业当前发展状况,同时也对赛道的未来做出了一定的前瞻。因此,本篇文章,VeDAO 研究院将与大家一起,以 DeGame 的报告为引子,一起去探究 GameFi 赛道发展的脉络和未来走向。 先说结论,目前整体而言,GameFi 赛道发展依旧呈现萎靡不振的样子,与 2022 年的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目前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 Crypto Game 项目,最后选择了将自身平台化…… 当前 Crypto Game 赛道发展情况 尽管行情一直在回暖,但 Crypto Game 概念似乎不尽如意。据 DeGame 数据,今年 Q1,整个 GameFi 赛道总交易额为 4200 亿美元,总玩家数量在 70 万左右,且大多都分布在传统 GameFi 公链 WAX 上,其余如 GameFi 承载大户的 BNB Chain、Polygon 等,尽管 GameFi 数量繁多,但所吸收的玩家和资金却极为稀少。 这和当前 GameFi 概念老旧、产品质量较低、经济飞轮生命周期短暂有较大关系。有鉴于 GameFi 产品泥沙俱下,投资机构也逐渐开始理性看待该赛道。 据 DeGame 数据,2022 年 Q2,GameFi 赛道整季度融资 10 亿美元,其中独立游戏融资占比 40.06%(4.03 亿美元)而游戏工作室融资占比 30.64%(3.08 亿美元)。推测平台类融资约为 30%,3 亿美元左右。 图片来源:DeGame 2023Q1 GameFi 报告 而今年 Q1 季度,在整体融资额大幅缩水,总量只有 4.81 亿美元的前提下,平台类项目融资额却排名第二,占比 20.23%,接近 1 亿美元,而游戏工作室融资额占比 45.62%,为 2.195 亿美元,而独立游戏融资额占比则下降到 25% 以下。 从融资笔数上看,今年 Q1 独立游戏融资笔数为 22.22%(14 笔)。这和 2022 年 Q1、Q2 相比截然不同,彼时,最受资本青睐的融资类型为独立游戏,分别占当时融资笔数的 61.17%(63 笔)和 52%(52 笔),由此可知,独立类游戏正在逐渐失去资本的宠爱。与之相对的则是游戏工作室和平台类融资笔数的大幅提升。 游戏工作室 2022 年 Q1、Q2 融资笔数占比分别为 26.21% 和 11%,今年 Q1 则为 31.74%;平台类 2022 年 Q1、Q2 融资笔数占比分别为 4.85% 和 13%,今年 Q1 则为 20.63%。 注:游戏语境里,工作室一般是有 Web2/Web3 的大厂在背后做支持的开发团队;后者则是不仅只有一个游戏的聚合类产品。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随着 GameFi 概念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品质较差,玩法简单、风险较高的单一 GameFi 产品兴趣在下降,同时对于以工作室身份入局的传统大厂所做游戏产品兴趣逐渐提高。 不仅如此,当前 GameFi 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一个现象:大多数 Web3 团队都开始转型去做游戏平台了。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 Axie Infinity,这个之前红极一时的 GameFi 产品,选择了开发自己的公链,并为第三方游戏发行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此外还有 Mirror world,也开发了一套基于移动端的 SDK 工具包,致力于优化用户体验问题,获得更多 Web2 和 Web3 的用户。早先的元宇宙公链项目 Cocos-BCX,也在今年的香港 Web3 大会上宣布了自己的 GameFi 平台计划,并改名为 COMBO,以新名称和新形象进行下一代去中心化游戏基础设施的建设。 甚至很多传统大厂入局,也纷纷选择以平台的身份去切入。比如:拥有经典 IP《征途》的巨人网络,推出 ZTimes 平台,在发行 GameFi 的同时也致力于打造游戏生态;「金山三杰」之一的王峰也推出了自己的 Web3 游戏服务平台 NAGA。 为什么大家热衷于做游戏平台? 总结来说有三个原因:增量的天然需求、降低域外玩家/开发者/资金的进入门槛的需求以及讲更大故事/共识博弈的需求。 首先来讲,无论是对于 Web3 整个行业,还是具体到行业中的各大厂商,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都有持续引入外部流量/资本的天然动机。 自从 2021 年 11 月加密货币总市值达到 2.8 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之后,直到现在,尽管行情有所回暖,依旧只有高点的 30% 左右,1.1 万亿美元左右。漫长的低谷让场内资金纷纷出逃,而只有更多的钱和人进来,才有可能 make crypto great again。DeFi 太过冰冷,以游戏的名义去做这件事情,效果则能事半功倍。 不仅如此,Web3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难以破圈的一个问题),普适性的应用场景的缺失。 以 BTC 为例,一个毫无应用的 BTC,吸收了 Crypto 市值的半壁江山,而应用繁多的山寨生态,则只能去卷剩下的一小部分。从下图可知,尽管偶有波折,但 BTC 市值与其他生态的极差正在缩窄。这也是为什么 Ordinals 会被重视,BRC-20 协议会出现的原因之一。 对于以交易所为代表的厂商而言,也如是一样,应用场景的落地一方面能够完成行业由外到内的流量虹吸(这种外部流量往往会直接落到具体的公司上);也能实现行业内流量对于公司的导入。 而对于初创团队而言,以 GameFi 角度切入,能带来较高的创业成功率。毕竟,一个生态,同样功能的 DEX 可能最终只能存活下来一个。但玩法类似,内容不同的 GameFi 则能同时存活。这也给与初创团队更多成功的可能。因此近两年我们也能看到 GameFi 项目数量层出不穷,融资信息不断。 看起来,区块链游戏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虹吸着各个方面的人才和资金。比如,前 Riot 亚太区 CEO 以及 TikTok 前游戏部门负责人纷纷创立区块链游戏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传统玩家和链上玩家在对游戏的看法和追求上有天然的鸿沟。 传统游戏厂商粗暴的在游戏中植入 Token 和 NFT;传统游戏发行商认为游戏资产上链是掠夺利益的行为;传统游戏玩家认为 NFT 要素的植入破坏了游戏体验…… 如何进一步消除分歧,为游戏提供区块链改革服务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从 web2 游戏开发者们的角度上来说,想要进入 web3 是一件相当于困难的事情,把数据上链、发放空投、代币、管理 nft 等等都是需要一定行业理解再加上繁琐的工作。这对于开发者们很不友好。 而平台的作用就在此得到体现,通过对 Gamefi 相关的技术以及 NFT/盲盒发行、管理与销售;Token 空投管理、代币锁仓、团队代币归属锁仓等相关工具的方案整合,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们快速上手 web3 的一些功能,而且通过便捷的方式和界面达到一站式部署链上游戏管理工具。这些功能有效地破除了 web2 到 web3 的壁垒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游戏的上链,为快速传统游戏的快速转型提供了可能。 不仅如此,伴随着传统游戏大厂的入局,也给 Crypto Game 提供了一个新的角色:Web3 游戏发行商:帮助游戏推广发行、走向市场的重要推手。这一任务往往也只能由聚合多种功能的平台来担任。比如 Gala、YGG 等。 从游戏平台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一的游戏产品,除了上述的客观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对于市场和资本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因素,那就是相较于单一的游戏,平台本身多重的博弈关系和足够丰富的故事可以带来一个长尾的预期。 从游戏到平台的内驱性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 GameFi 背后深厚的金融属性,而金融的背后,则是博弈。 参与市场行为意味着参与博弈行为。在评估市场中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共识后,获胜者必须以一个低于平均共识的行为才能胜出。如果参与者的行为高于平均共识,则必将失败。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讲一个小的数字游戏。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Richard Thaler 所著《错误的行为》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博弈游戏:猜均值的 2/3。 每个参与者被要求从 0 到 100 中选择一个整数。选择数字最接近所有用户平均值的 2/3 的参与者赢得比赛。举个例子,假设有 3 名参赛者分别猜的是 20、30 和 40,平均数就是 30,2/3 就是 20。那么猜数字 20 的那个人就是赢家。 在这场博弈之中,如果游戏参与者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存在绝对占优策略(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y,指不论其他参与者做何种策略选择,每个参与者的最佳策略都是唯一的)。选择 0 比选择任何大于 0 的数字有更高的获胜机会。 比如,双方分别选择 0 和 100,那么均值的 2/3 为 50*2/3=33.3。0 更加接近 33.3,所以选 0 的玩家获胜。当博弈参与者大于 2 人,我们会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因为新玩家的存在会迫使所有玩家重新评估其他玩家的心理和行为。优胜策略由绝对占优策略变为相对占优策略。 相对于双人游戏的本质是比谁的数字小,多人游戏玩家的博弈自由度更高。博弈的本质为每个玩家预估他人的平均数字。所以,直接选 0 并不会帮你赢得胜利。因此,在多人游戏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游戏的纳什均衡的最终到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考虑到游戏中的所有参与者后,当前系统离达到纳什均衡还有多远。 比如,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用户群体会有如下的选择分布图:超过 6% 的用户选择 33,接近 6% 的用户选择了 22,而最终的获胜数字为 19。如果这些用户再参加第二次游戏,那么可以预见,获胜数字将会接近于 0。而当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整数」0」是最终解时,所有人都不会成为游戏的失败者。讽刺的是,游戏同时宣告完结,也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作为金融学领域的经典博弈,「猜均值的 2/3」的博弈范式体现在区块链玩家对项目信息的认知、代币价格预期以及未来商业运营的博弈中。 博弈的结果,无论胜负,纳什均衡总会到来,而 GameFi 的均衡往往到来的速度太快:一个游戏,3 个月寿命周期,基本上就陷入死亡螺旋。 这是单一游戏的弊端,一个故事总是很快就会被讲完,而如果在一个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引入其他的故事,或者一开始就讲一个复杂的故事,那预期就会呈指数放大。 将简单故事复杂化,目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游戏行为赋予更多的实际价值,这种并非当前主流。比如 SpartaDEX。 更主流的思路还是平台化,创造更多可能。还是以 Axie 为例。对于 Axie 开发团队和社区内其他身份更复杂的参与者,他们在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博弈时,会对项目的走向和结局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他们对玩家的平均共识有一个全景视图,从而为他们的共识管理提供了便利:持续的引入外部资金,创建新的游戏方式,转化投机者为价值投资者,并为 Token 找到新的使用场景。 Axie Infinity 还在积极不断地探索新身份。Ronin 侧链及其原生基础设施的推出,以及多个新项目的开发,已将 Sky Mavis(Axie Infinity 的母公司)的身份从应用开发者向基础设施提供商进行了转变。换句话说,当前「游戏」的游戏玩家可以无缝参与下一轮新的共识博弈。 每一场共识博弈,总会有一个结局,但与此同时,新的共识博弈也会不断涌现。这也给与许多 GameFi 项目方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思路:将价值传递到平台,而非游戏。毕竟一款游戏的叙事很短暂,但如果平台化,接入更多的游戏,让平台变的繁荣,那么这个故事就能讲很久。 原文链接 Crypto Capital 行业洞察 从现象看到本质,寻求加密真相 —- 编译者/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为什么Crypto Game都开始转型做游戏平台了?
2023-05-17 区块律动BlockBeat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LD Capital:NFTFi缺乏新叙事与新资金,何时困境反转?2023-05-17
- Web3日报|Axie Infinity上架苹果App Store; DWF Labs以135 ETH再次买入LADYS2023-05-17
- 融资700万美元,隐私跨链协议Webb Protocol交互教程2023-05-17
- 畅谈GameFi:BinaryX两周年圆桌盛会2023-05-17
- Suia与Cetus将分别空投10万枚SUI以奖励所有SUIA IDO参与者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