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蓝媒汇,作者:闫烨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不可否认,在经历了200多天的狂欢后,大模型赛道还是走到了“参数内卷、包装概念”的境况。 大厂们纷纷将大模型作为向投资市场展示自身开拓新业务的名片,创业型AI公司则是以开源大模型为基准,在各个分支赛道打造垂类大模型,试图分得一杯羹。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浑水摸鱼蹭概念的玩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而不到此规模级别者则数量更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模型的发布会以天为单位在全国各地举办。台上的主讲人描绘着一个个美妙且有前景的故事,带领着台下的投资人们幻想着借由大模型走在时代的前沿。 “百模大战”,已然箭在弦上。 面对这种对大模型近乎于痴狂的局面,作为国内最早实现AIGC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之一,小冰公司则显得格外冷静。 “其实,现在行业不应该狂热于做出什么样的应用,而是大模型要有怎样的创新和实际的应用。”小冰公司CEO李笛在与AI蓝媒汇对话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果大模型无法让AI公司从中获得良性的经济效益,只能依靠免费来获客、拓宽市场规模,并非以创新赢得市场的的话,那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只能是昙花一现。 “但很遗憾,目前国内的现状就是如此。”他说道。 尽管对于这股热潮并非完全认同,作为一家AI公司的CEO,李笛也依然对大模型的应用与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同时,他也向AI蓝媒汇展示了近几年小冰在人工智能风口下的创新与布局,包括基于虚拟偶像概念诞生的克隆人AI Beings,以及与社交平台APP“小冰岛”等。 或许,从他的视角中,能还原国内老牌AI公司对于大模型以及AI风口的真实想法。 “制约大模型发展的,是经济学规律。” 今年2月,就在国内众多大厂还对大模型采取观望的态度时,小冰便内测上线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小冰链”。 不过,用李笛的话来说,小冰链的上线与其说是一款产品的发布,不如说是公司战略层面的考虑,也为了向市场展示大模型的“决策”能力。 事实上,在国内大模型风起云涌的200多天时间里,“大模型究竟能干什么”成了很多人心中共同的疑问。纵观整个大模型市场,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业型AI公司,其所发布的大模型使用场景更多是人机交互对话与信息调取,但显然这与大模型动辄上亿级别的参数规模和投入资本,以及市场对其报以的期待并不匹配。 对此,李笛认为,大模型的作用实际上有三个方向,分别是决策、干活和说话。 后两者很好理解,大模型对于大量信息的压缩提取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同时还会根据参考资料总结生成内容,也就是内容生产的能力。 但在他看来,大模型最重要但最不容易观察到的是决策、逻辑判断的能力。 李笛举了一个例子:关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哪个更好”的这个问题,过去我们会原封不动地去找,现在向GPT询问它会从师资力量、国家级学科数量甚至男女数量比等多个维度去呈现出来,这意味着,大模型可以作为系统的控制中枢。 “在此期间,大模型其实是会将自己的情感倾向和逻辑分析融入到每一个维度中,从而让使用者理解对方的意图”他说道,“要知道,情商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能力,而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是让人觉察不出来的。” 不过,李笛对大模型的功能性有着相对清晰的思考,但对于大模型的商业模式问题,他却没能给出一个相对可持续性的解答。 一个事实是,眼下大模型的应用能力更多体现为优化和提升人类的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创作灵感,远远无法达到替代的水平,而不具有“独特性”就成了企业不愿为大模型付费的重要因素。 他向AI蓝媒汇讲了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一位媒体朋友向他询问,如何制作一篇既符合媒体调性又质量上乘的稿件,他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场普遍价格,每1000字价值0.2美元,常规的一篇2000字的稿件就价值0.4美元,每个月生产100篇稿件总计要花费40美元。 而换作撰稿人,一篇稿子的稿费就要1500元起,100篇稿件则要15万。 他继续向对方解释:但相信现在的媒体不会为AI生成的稿件付出10%的人工成本,最后总计下来你会发现,这样一笔买卖AI公司能赚到50万人民币就算不错了。 显然,这个数字完全无法为AI公司带来匹配的经济效益,而无论是用降本增效还是免费内卷的方式,都很难改变其中底层的商业逻辑。 “所以说,制约大模型和AI发展的,其实是经济学规律,这大概就是AI公司的宿命吧。” 虚拟偶像+数字员工:AI发展的两种方向尽管担忧,但作为身处时代中的AI公司,小冰却无法停下脚步。 在李笛心里,AI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员工”即AI being,一种则是“数字克隆人”。 前者已经让市场上大部分人形成了共识。像是两个月前,周鸿祎就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他认为大模型的普及应该将其定位为企业和员工的助手,通过 “辅助模式” 将其作为副驾驶角色来提供帮助,让人的意志在整个决策回路中起到关键作用。 这与李笛的看法不谋而合。 他曾说过,小冰让各个数字员工去各行各业打工,类似于“劳务派遣”,最后获得的是工资,相当于公司收益分成,现在平均一个数字员工年薪能达到30万。 这意味着,市场对于这种商业模式大多给予了认可。 而有关数字克隆人的概念,李笛特意讲到,实际上与虚拟偶像的概念类似。这也是目前小冰主要发力的方向之一。 与洛天依这样的虚拟偶像不同,小冰的数字克隆人实际上是将现实中的真人克隆到AI中成为的虚拟明星,像是前段时间推出的“半藏森林”克隆人等。 “网红群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自身也带有明显的标签化,像是情感博主和穿搭博主等。数字克隆人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多地与用户进行交流,并且24小时在线,影响力也会扩大。”李笛说道。“并且,为了不成为AI孙燕姿和孙燕姿的关系那样,只有博主自己主动克隆才行。” 同时,李笛还提到,这套数字克隆人的系统,未来或许还会被加入到小冰的人类与AI融合的社交产品“小冰岛”中。 “小冰岛建立的社会其实中心主旨就是AI围绕着人类,形成一个类似于动物森友会的虚拟社会。”他说道,“让AI服务于人,给AI充值情商,这其实也是AI公司在研发产品时应具备的共同出发点。” 只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赢得市场和C端用户太多的关注。七麦数据显示,其目前在社交榜单上排名153位,近三个月内下载量平均数为752次。 这或许意味着,人类与AI共生的想法,不论是在手机APP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暂时还是一种悖论。 而在谈到AI与人类的关系时,李笛显得比较轻松。 “开个玩笑说,其实现在真正吃到AI红利的只有电话诈骗,而它所需要的技术也远不需要最新的技术。所以,不管是大模型还是AI,目前都远远不会威胁到人类的饭碗。” —- 编译者/作者:智能派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对话小冰CEO李笛:大模型的狂欢,该冷静了
2023-08-05 智能派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技术大牛AI创业:一半意难平,一半现实2023-08-05
- 麦肯锡调查报告丨2023 年人工智能现状:生成式 AI 的爆发之年2023-08-05
- 美国马萨诸塞州启动证券业人工智能调查2023-08-04
- 龙芯中科:明年下半年将完成兼顾显卡和算力加速功能的专用芯片流片2023-08-04
- 波士顿咨询何大勇:生成式 AI 应用可拓展到银行业全价值链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