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丁磊,靠大模型改命
时间:2023-09-09 来源:区块链网络 作者:AI之势
作者丨白嘉嘉 编辑丨山核桃 美编丨渔夫 来源:硅基研究室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这种「玄之又玄」的天命,现在击中了51岁的丁磊和他的网易。 作为中文互联网中的「一个快乐而缓慢的富豪」,丁磊和网易不追风口,显得极为佛系。区别于BAT的大力出奇迹,网易在过往岁月中形成了一套慢慢赚钱的方法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0年至2020年,20年间,每年资本回报率超过20%的企业,在中国只有两家,一家是茅台,另一家就是网易。 某种程度上,这种低调赚钱的印象正在被AI大模型打破。前不久,丁磊表示“用最快的速度探索AI大模型的创新、应用,是网易当前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网易在大模型领域正落子频频,网易有道发布了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子曰」,而网易伏羲自研的玉言、伏羲、工业大模型皆已纷纷落地。 对当下的科技公司而言,大模型象征着改变公司、行业或世界的机遇,这无疑也是一种天命。但对51岁的丁磊而言,大模型到底唤醒了他的什么?又将为网易这家公司带来什么? 01、被自尊驱使的前半生理解网易在大模型领域的种种布局,需要回到丁磊的前半生。 如丁磊自己所说,他只做感兴趣的事。无论是创业早期,还是后续推出易信与养猪,这种「兴趣使然」贯穿他的前半生。 “让我们一起给互联网做点事吧。”1997年,中国最早的致力于普及网络知识的IT工作室创始人丁志锋,被丁磊的这句话打动,什么条件都没谈,就答应了创思和网易一起着手免费电子杂志的相关事宜。创思杂志也成为当时与索易齐名的电子杂志之一。 同样被打动的,还有时任广州电信数据分局长的张静君。 同年五月的一个下午,张静君翻着手里一份仅五六页纸的《丰富与发展ChinaNet建议书》,面前的丁磊口若悬河地讲述自己拥有搜索引擎、PUSH、BBS架设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ChinaNet上中文信息贫乏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用户上网就「出国」。 丁磊的热情和专业帮网易赢得了广州电信的青睐。他们为丁磊提供了服务器、直连到主干网上的网络带宽、电话、以及办公室。 除了创业早期,在网易发展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两件让丁磊「感兴趣」的事。 一次是2009年网易开始养猪,当时许多人都当成笑话,批评丁磊作秀,但他是认真的。 在丁磊看来,作为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却生产不出最一流的猪,这件事是一种耻辱。另外,他还有一种想法,如果网易打通了整个产业链,并将之推广给所有从事养猪业的人,青壮年就不必再到城里挣钱了,农村留守儿童、空心化等问题能缓解许多。 另一次是在2013年推出易信。 当时,微信的用户规模已经接近5亿,是腾讯继QQ之后的第二个国民级通讯应用。而丁磊对这款产品充满了不满,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微信是一个「不求上进」的软件,私人聚会时更是抨击微信的某一项功能是毫无道德的设计,好比「五星级酒店楼下开的妓院」。 在外界看来,丁磊推出易信是为了和微信争抢通讯市场,但当被问及易信存在的必要性时,丁磊先是否认了易信一定会被微信打败的说法,接着话锋一转,表示只要易信存在,用户就有公平选择的机会,而腾讯就必须在做每一个决策的时候去考虑易信的动向。 无论是养猪,还是与微信对垒,都是网易不擅长做的事,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丁磊之所以「感兴趣」,背后实则强烈自尊感驱动。这种强烈的自尊使他不怯于投身于看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期待能借此改变行业或领域。 在关于丁磊的很多细节故事里,快乐、佛系、不急不慢......这些标签背后,渴望获得尊重是这些故事的暗线。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评价丁磊是「首富中唯一快乐的老板」,互联网上关于丁磊的报道通常也乐于用他标志性的笑容作为封面。 但事实并非如此。放在首富这个苦哈哈的坐标系里,丁磊是最快乐的那一个,但如果由丁磊自己评断,这二十多年的经历虽然谈不上留下遗憾,但同样也没带来什么真正让他感到骄傲的标签。 比如对于「首富」,丁磊曾公开表示对这一身份的不屑。2003年至2004年,他蝉联福布斯首富,却借口出国休假,拒绝了所有采访。 初代互联网创业者或许是他为数不多感到自豪的标签,数部互联网发展史中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他的创业原点——亲手砸掉铁饭碗,是一个被宁波电信局除名的「刺头」。 多年以后,丁磊仍对这段「当年勇」感到骄傲与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这种「开除自己」的勇气在后来网易的发展中很难找到。今天的网易早已和当年的三大门户相去甚远,丁磊试图用云音乐、有道来将企业塑造成更有品味和责任感的形象,但网易还是被视为一家「游戏公司」,更有媒体发出这样的疑问:“网易除了游戏,还剩下什么?” 而曾经新兴互联网人眼中的「网络三剑客」,搜狐的张朝阳回到了他热爱的物理课堂,新浪的王志东早已淡出互联网江湖,只有丁磊还在等,等下一个改变世界,获得自尊感的机会。 终于,他等来了号称「赋能千行百业」的大模型。 02、丁磊的「大模型观」在大模型真正改变世界之前,各种商业故事已经出现。除了BAT、华为,还有一大批创业者与学院派,这种创业的繁荣景象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的互联网时代。 ChatGPT确实将AI大模型带到了聚光灯下,给行业的发展添了两把火。 丁磊当然知道这一切,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论是网易有道还是旗下专门游戏与AI研究和应用的机构伏羲工作室,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涉猎。丁磊了解这个行业的进展,作为走过互联网草莽时代的创业者,他同样能预见技术浪潮背后的惊人活力。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其意义可能不亚于人类第二次发明火”,丁磊这样评价AI的发展。 在丁磊的认知中,这把火首先照亮了游戏和教育。 《逆水寒》就是网易将AI技术与游戏结合的范例。其中的文字捏脸、智能NPC等功能,背后就是玉言、玉知、丹青等模型的文生图、文生文能力在做支撑。 将AI技术应用于游戏,与其说是丁磊的愿望,不如说是他在完成身为一家游戏公司掌门人的职责,这些不足以帮助他获得尊重,尤其是他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而「子曰大模型」,则为网易的终端产品带来了LLM翻译、虚拟人口语教练、AI作文指导等六大功能。 丁磊对于教育自然是有使命感的,否则他不会在多年前读到《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时决定捐出1亿元,来支持更多学校落地线上教育,让「知识无阶层流动,中国处处都是学区房」。 这种浸润着宏大叙事与个人自尊感的「大模型观」,进一步指导着网易在该领域的布局,甚至在ChatGPT引爆AI之前。 2021年11月,网易立项了一个挖掘机器人项目,将游戏中积累的技术能力,迁移到实体挖掘机上进行配适。这个项目之所以得以萌芽,是因为在游戏《永劫无间》中通过AI模仿学习推出了超高难度的人机对战机器人。一年后,这台全球首个高原挖掘机器人已在理塘令人难以忍受的寒风中开「浆」拓土了。 在今年WAIC大会网易的展台上,由网易伏羲和中建八局联合研发的「装载机」也正式亮相,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实现环境感知、自主作业等多种功能。事实上,早在2021年,伏羲研究室就成立了机器人研究部门,目前已经开始探索商业化,并开放生态与上下游合作。 除了在产业路线上「脱虚向实」,丁磊与网易也将AI与社会公益相结合。比如,网易利用旗下技术打造首个AI复原听障人士原声的工具,目前已向全国听障人士免费开放。 在丁磊的这张大模型计划表里,有守成,有创新,有覆盖主流价值观的产品,也有与产业融合的产品。看起来,丁磊似乎逐渐找回了当初在互联网上驰马试剑、雷厉风行的自己,在许多同行还在寻找场景的关口,已迅速完成了大模型的布局与落地。 从估值表现来看,市场对网易与大模型的结合充满期待。今年上半年,网易最高上涨至每股176.3港元,年内最高涨幅超过50%,市值更是悄悄地超过了京东和百度,在腾讯、阿里、拼多多、美团之后,坐稳了互联网大厂TOP 5的宝座。 03、不佛系的丁磊,能借大模型改命吗?野心勃勃的丁磊回来了,网易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也不可谓不广,但这次他还能取得世纪初那样的成就吗? 一个现实是,在今天的大模型赛场上已挤满对手,并且各个都具备不输丁磊的战略远见和执行力。 作为最早喊着「All in AI」的百度反复强调,AI不是接入,而是对原有业务的重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已对当下的大模型竞争给出自己的定论:“卷大模型没意义,应用机会更大”,已向全社会开放的「文心一言」成为了国民C端的新玩具。 而由逍遥子带领的阿里云则率先成为国内第一个开源大模型的科技大厂。在通义千问-7B开源后,阿里云推出的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Qwen-VL在上线之初就直接宣布开源。 即便是一向喊着「不急」的腾讯,也终于赶着发布了自己的通用大模型。马化腾此前在股东大会上回应如何看待「大模型」,发表了与丁磊类似的观点:“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热火烹油的竞争外,大模型也依赖先发优势。大模型的滚雪球效应已经说明了,谁先形成数据飞轮,谁就能率先步入指数级成长,过去丁磊再三推崇的「谋定而后动」,今天有可能成为致命的缺点。 教育大模型赛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功能方面,虽然「子曰」号称第一个教育大模型,但无论是科大讯飞、百度的通用大模型,还是市场上的教育垂类大模型,都能拿出类似的功能和子曰打擂台。 性能方面,随着文心一言、星火、通义千问集中向社会开放,企业级间的数据收集战进入新阶段,以Chatbot为代表的模型能力将再次迎来大幅度提升,网易掉队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生态布局上,本就在教育领域有所布局的科大讯飞,已经形成了「模型+应用+生态」的闭环生态。而网易大模型虽然在教育领域有成果、有案例,相比之下仍略显单薄。 最后,在场景的广度上,网易也存在着局限性。 因为大模型「幻觉」的存在,购买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错位,能作为评断标准的学习成绩又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学习类大模型产品的口碑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在目前的竞争中仍是渠道优势大于技术优势。 因此,借着疫情打入教育市场的钉钉,和原本就在B端、G端用户积累了许多客户的科大讯飞,均开发了配适校园场景的整套AI系统。 而在这一维度上,本就缺少B端经验的网易显然难以和前两者竞争。 在To B领域,网易自2015年起,相继推出网易智企、网易数帆、网易灵犀、网易伏羲四大TOB品牌,分别致力于企业服务、大数据业务、协同办公、AI应用和研究。但在8年之中,区别于其他大厂在2B领域各自清晰的战略,网易交叉的产品理念与定位模糊的战略,让其在大厂的To B战中只能沦为「第二梯队」。 某种程度上,丁磊在大模型领域的四处出击,其实可以看作是网易的一次「正名之战」。 将时间拨回到丁磊和周卓林成立网易的那天,丁磊说新公司要做互联网,一定要有个「网」字,而周卓林则认定新公司要让网友上互联网更容易一些,一定要有个「易」字。 两个人的愿望合在一起,有了网易。网易这个名字,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而在今天,互联网早已普及千家万户,这个名字也渐渐只剩下了一个「历史意义」。 对于不再佛系的丁磊和网易来说,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中再度找回自己的定位,一些遗留问题依旧需要解决。正如丁磊自己所言:“对于火的出现,有人生怕会被它烧伤,有人则会用它来造万物。这个道理,政策制定者、尤其我们企业自己,一定要清楚认知。” 究竟是被烧伤,还是造万物,对丁磊和他的网易而言,留给这道题解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参考资料: 1、产业家:TO B八年,网易没有声音 2、人物:丁磊宿命论 3、36氪:网易伏羲机器人:首台无人挖掘机落地4000米高原,加速革新传统生产力 4、《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